漫谈北京新区划
7月1日 ,新华网披露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看到这样的报道,如闻噩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结果恰恰证明了中国人、中国政府决策人越来越没有文化没有素质了,这对全体中国人来说不等同于噩耗临门吗?
北京在明以前好像叫过什么燕国、幽州、蓟城、燕都、燕京、大都,自始至终都是一座频繁被军阀反复蹂躏的城市。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后来终于迎来一个叫朱棣的皇帝认真设计建设它,它才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大家都知道,以前北京二环以内才是真正的北京城,二环以外就算是北京的荒郊野外了。而北京二环以内的皇都帝景,亭台楼阁大多都是明成祖朱棣留下来的遗产。而北京城二环以内的很多街道和地名都是从明朝那里延沿而来,因此很多街道和地理名称因了朱皇帝的福获得了古朴优雅、意境悠远的名字。比如北京的很多城门名称,就会让你感觉到其名称的美妙意境和用心良苦。有德胜门,有建国门;有复兴门,有和平门;有朝阳门,有哈德门;有崇文门,有宣武门。这些名称无不蕴含着取名者的思想追求和爱国情怀,有个人怀抱,又意境深沉。哪像有些取名的取出什么桥南桥北,桥东桥西;桥左桥右,桥上桥下?要么就是城东路城西路,城南路城北路,一点文化都没有,就如傻子记账一样。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地名在中国若干个大中城市仍然比比皆是,为百姓所熟知。
偌大的一个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吧?因为管理者没有文化水平给一些街道取个好名字,它的很多街道名称仍然属于信手把中国的各大城市名字拿过去按上,比如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滑稽之极。
崇文区和宣武区这两个行政区的名字多好啊,不管这两个区怎么样,反正这两个区的名字让任何一个来过北京的国人都能够牢牢记在心底,然后他们自己再去做各自的揣摩、臆想,颇耐玩味。甚至他们会想:“崇文不是就崇尚文化么?宣武不就是心仪武功,尚武广宣么?”这些可都是崇文宣武的意境所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崇文尚武是能够使个人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的,对任何一个个人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而东城西城有这样的意境和外延吗?而东城西城的名字,跟茅厕东茅厕西又有何区别呢?
看到上大人大笔一挥,就把崇文区宣武区化作了历史,而把毫无文化意蕴可言的东城区西城区保留下来,我就想起了杭州那个卖柑者说的话: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该文作者都能够看到今天的政府官员都是些什么样子的人了,本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新华网:《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http://view.home.news.cn/news/112287378.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