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过去30年,各国经济态势变化的“浮生图” 等3篇

火烧 2011-07-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过去30年各国经济态势变化,涵盖GDP比值、美元指数波动及国际经济格局演变,重点探讨中美、美欧、日俄等经济体的对比与发展趋势。

  作者张伟林 11年7月,欢迎各位网友转载与下载。
    更多的内容请看作者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33694737
    http://hi.baidu.com/zwlyxl/ihome/myblog


    这是《国家战略》一文中的节选,详请参阅该博文。

    表1-1表示各主要经济体的GDP对美国GDP的比值,观察该表可以得出:作为分析参考对象的美元指数年均值在1985年到达自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政策以来最高值的142.9后,直至1995年到达低点84.22,期间1988-95年处于反复震荡向下过程;随后美元一路攀高直至2001年达到高点115.01,其后就是一路走低直至2008年的历史最低点76.8。再来观察美国的现价GDP增长率,尽管美国的GDP增长率在1980,82,91年分别为负值的0.23,1.94,0.17,但在通胀的影响下各自现价GDP增长率都保持为正值。最后考察美国占全球GDP之比值,从1980年的低点23.65开始,1985,2001年分别到达区间最高点32.68,31.94;1991,2008年又分别到达区间最低点24.92,23.5。对于EU15与美国GDP之比值,1982年为最高值1.155,除1991年外至1992年都高于美国的GDP,之后一直小于美国,并在2001年到达最低点0.626。其次日本,直至1995年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该年到达历史最高值的0.713,随后就一路下滑并在2007年降到期间最低点0.318。反观中国,在2000年(0.11)才走出1980年0.108的比值,即经过了20年之后中美GDP比值才回到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时任小布什总统就职时的现实,而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态势。对于印度也有与中国类似的结果,只是时间更长而跌幅小于中国,直到2005年刚刚走出1980年0.063的比值。而俄罗斯,在经过政治体制变更以及经济的巨大回跌之后,以比中国更短的时间在2008年达到超出政治体制变更前的水平,由于俄罗斯的苏联解体前的数据只是国际组织的预估值,可能小于按同一口径下的真实数据,即俄罗斯可能还远未能走出前苏联时代的水平。最后巴西一直处于巨大动荡之中,在2005(0.071)年才走出0.058的1980年比值,期间最大值为0.107,最小值为0.041。
    在观察表1-1时应不得不评析以下历史事实与结果。其一当国人为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宏伟目标而兴奋、自豪时,这仅仅才回到改革开放之初中美经济规模当初的比值,即才结束一个怪圈而已。自尼克松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的1971年以来,欧洲人孜孜梦寐以求“结盟抗衡美国”,欧美经济规模比值却从1974年最高值1.188就一路下滑,跌跌不休在欧元面世的2001年到达最低点0.626;现在走过几年的回升之途,超越美国要盼到何年何月,只剩有不断扩大欧元区之“正途”。而日本更不堪回首,回想当年如此亢奋激昂,一路高歌猛进冲到日美经济规模比值的最高值0.713(1995年),之后就是一路狂泻至期间最低点0.318(2007年)。俄罗斯,即前苏联可用“惨不忍睹”之喻实为贴切;至于巴西,包括其他主要拉美国家都有不同程度上类似即大起伏经济运行,其结果严重妨害自身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一切的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规律,这就是本书要说明的主旨。但这里应注意到:美、欧、日属于同盟关系,绝不是美、苏间“敌对”关系。但是,作为盟主的美国:为了国家利益,在“榨取”盟邦时丝毫不曾也未有“心慈手软”过。

越演越烈中越冲突的新视点

    这是《国家战略》一文中的节选,详请参阅该博文。


    何谓国家战略,一个国家在多边/全球政治即国际政治的关系中,策定对自国长远发展有利趋势,寻求相对于自国更具有竞争力态势的策略。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博弈,与传统政治例如所谓的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左派还是右派无关,尤其冷战结束后的今天,这是国家的生存权、获取更大国家利益权的博弈,下面二个例子就是最好的实例。另外,从最近越演越烈的中越冲突中表明:强调中越同属“社会主义”即强化意识形态同质观念其实质是对国际政治的无知和缺乏理性的判断。中越冲突首先也只有国家利益上的竞争,这一关系不会随着意识形态上的改变而改变。中越关系是敌对关系,只要越南不改变既定的扩张主义国策:不仅仅是中南半岛,而且有向马来半岛与中国南方疆域扩张的志向;或者中国将越南再次分裂为止都不会停止的。作者从来一直持有的观点,例如在2005年前后所发表的《中国的今后战略去向的试论》系列博文中指出:到中国的西北方为止,中国现在不应该与他国解决陆地领土划疆了。更直言:中国现在完全不必在中国将取得战略主动权时与越南和印度划疆。所以说,中国与越南签订的陆地领土划疆协议是个战略性错误选择,即表明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国家领导人缺少“霸气”、“杀气”,也缺少战略眼光。被“勒索”到至今的中国为何缺乏“勒索”他国的气概,而这一划疆协议恰恰使中国在战略主动性上处于不利一面,而且是在中国已经具备“勒索”他国条件时。所以,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至今没有改变“被动挨打”的战略态势,更缺乏战略主动进去的意志。中国的战略价值丧失,这是中国用多少的GDP都换不来的,这里借用陈毅针对1940年代后期国共两党战略之争的评语:国共两党越向上一层级就越显示出共产党在战略上的优越性,尽管有越向下一层级在战术上差于国民党,这才确保共产党夺取政权。是的,在最底层一级的战争武器层面上无法与国民党一比。所以,取得战略优越性所能获得的价值,这是无法用战术“堆积”出价值可以比拟的。

从2009年各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中理解“相对”的意义

  这是《国家战略》一文中的节选,详请参阅该博文。


    在国际政治关系中,必须深刻理解“相对”一词的含义,如果片面地追求“绝对”则要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历史上拿破仑与希特勒曾经都追求过自国的绝对地位,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小布什政府在其反恐战争中追究多项美国版“绝对”,其结果注定也归于失败,有些现在确实已经应验了。
    在国家竞争中,保持经济持续不断增长即绝对增长确实极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确保相对竞争优势,这可对表1-2中的数据进行体认。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的2009年,全球54个发展中国家(内中15国的现价GDP增长率超过中国)合计的GDP增加值不及发达经济体中仅有增加国的日本,两者合计又不及中国一国的增加值。而日本2009年的实质增长率为-6.3%,即GDP的增加值是由年均汇率升值10.4%所引起的。在表中还可发现:美国的GDP下降率远小于处于下降位置中的发达经济体平均值;同样情况下发达经济体又小于发展中国家,并且最大下降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乌克兰(注:发达经济体中最大下降国是冰岛)。如果进一步的探讨发现:所有负增长国家中究其原因无外乎负增长与货币贬值这两个因素的组合,要是再加上通缩那将是更雪上加霜了;即使在一些正增长的国家中由于货币贬值而大打折扣,例如印度即使有6.76%的增长和10.9%的“傲人”通胀率,但在货币贬值(6.3%)的作用下GDP增长率仅录的区区0.8%,即仅增加99亿美元。再观察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实情(注:除关键货币外,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数据来自http://www.oanda.com/convert/fxhistory,所采样的数据总数超过据IMF的GDP经济体数,即一些经济体并不出现在IMF数据库的名目中):发达经济体中除日本的升值幅度超过美元指数上涨幅度外,还有香港与澳门(注:不在IMF数据库的名目中)有升值,其他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处于贬值之中,幅度最大为冰岛(41.24%);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有两个国家(塔吉克斯坦,叙利亚)的升值幅度超过美元指数上涨幅度,另有5个国家(伊拉克,玻利维亚,阿塞拜疆,老挝,汤加)升值幅度超过人民币,还有11个经济体小幅升值与6个经济体没有不变化,除此以外超过102个发展中经济体(注:有些经济体共有货币)无论高收入(注:列于表-4中世界前30位人均收入经济体)还是低收入经济体都处于贬值之中,最大贬值国家(注:津巴布韦作为异例国家除外)为刚果(布)录的贬值71.78%。由此可以作出判断:美国是否真心欢迎各国货币处于贬值境遇这一点应该不言而喻。次贷危机对美国而言并不值得担忧、甚至经济的负增长也不值得担心,只要保持美国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不变都不值得一虑,因为如果开除中国的“球籍”这一结果不正得以实现。正是中国才是现在美国最大的郁闷、愤概之处:中国占据当年所有增加国的增加值61.3%,而且是经济健康中的增加不是“日本式”病入膏盲“负”增长。美国发动次贷危机这场经济战争中最大、也最为关键的失败就是“成就”了中国,否则这将会更加确立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将更加确立强势美元的国际地位。这里,用一系列数据作进一步说明2009年与2008年相比的实况:GDP上美国下降2500(-1.74%),对比之下全球则下降33478(-5.46%),美国占全球经济的比例从23.45%上升至24.38%。以上数据如果还不“鲜烈”,则更进一步如果开除中国的“球籍”并除去美国自身的份额,则全球下降35683(-8.42%),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美除外)之比例从33.91%上升至36.38%。美国发动这场次贷危机的经济战争,用下降2500来换取全球所有其他国家(中国除外)下降35683,对全球所有其他国家(中国除外)的经济比例从33.91%上升至36.38%。这是多么傲人、有价值、值得付出2500代价的“战绩”,所以尽管中国为“拯救”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但这对美国而言并不重要、也不需要、甚至属于罪孽,因为正是中国的“拯救”使得美国的毕尽努力而将要得手的成功变为功亏一篑、“失败”了。对美国而言,世界再次进入1929年的“大萧条”又有怎样?那场由美国亲手启动的大萧条不正成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上面这个活生生的实例就充分说明了保持现对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值。所以,中国领导人更应该要有这样的勇气与胆略积极制造类似的战例,即使在地区纠纷之中。但是,如果认为中国在2009年独占鳌头增加了4708的GDP值得庆幸那是属于在“片面”追求绝对的实例,将要付出“高处不胜寒”的沉重历史代价:这就是中国现在境遇的写照,都在要挟、勒索中国。是的,中国现在还有军事实力来保卫、也只能保卫自己的“果实”,否则清皇朝的一幕将历史重演。中国现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风险不是在下降,而是在急剧地升高。所以,作者一再强调任何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军事实力保驾护航,现在中国更加迫切需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