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编天方夜谭一事的抛砖引玉
关于新编天方夜谭一事的抛砖引玉
近来,老汉我常常在思考着这样一件事情:连那个遥远的阿拉伯帝国都曾经有过一本《天方夜谭》(或曰《一千零一夜》)的世界级的名著,难道在我们常常被主流媒体引以为荣的“特别是” 的年代里,怎么能够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本《天方夜谭》呢?
为此,我从《解放军报社》的老编辑、老作家,现年以近八十岁的马望野老人的文章中,找到了如下片段:
有一个储蓄所,声称为了执行上级原有的规定,毫无通融余地、不去灵活处理特殊个案,竟然坚持要让医院已经报了病危的70岁老人,躺在担架上被抬上门去亲自支取本人的存款(见《北京青年报》 2009/08/21 )。
有一位某县的公安局副局长,其子在游泳时与几名同龄的青年因肢体接触、言语不合发生斗殴而负了点轻微伤,其父为了泄愤(我猜想,是不是也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竟然让警方传唤那些动手的青年人,先是打算拘留或罚款,随后还让那七名青年中的六人在家长的陪同下给他和他的儿子下跪连磕三个响头(见《北京青年报》 2009/08/19 )。
某市在对人居环境整治时竟要求该地耐火材料厂对烟囱加以美化,将传统的砖砌表面刷成蓝白相间的颜色,烟囱美容后是好看了一点,可是吐出来的还是未经环保处理的气体。企业花了钱,老百姓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烟囱穿上蓝白裙的蠢事反而使之成为了“蓝天飘白云”的笑话,在群众中间不胫而走(见《河南商报》 2009/07/21 )。
建一座桥,这是GDP;把这座桥拆了优势GDP;重新再建桥还是GDP 。就这样,在一座桥上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但真正形成的财富就那么一笔。”(见《人民日报》 2009/08/04 )
并且还找到了如下的内容: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滨田和幸曾说,中国拥有大量稀土资源,就仿佛“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日本目前已经囤积了许多从中国进口的稀有金属。日本是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他们的危机意识很强,几乎所有的重要资源都会实施储备制度。镍、锰、钛等稀有金属,完全依靠进口,如其中90%的钨,就从中国进口。日本经济产业省三年前曾表示,除了原来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储备的稀有金属以外,还计划将铂、铟以及稀土等也列为必须储备的战略物资,以防“因中国需求增加造成稀有金属短缺”。
美国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已被封存,转而从中国进口资源充实自身的战略储备。在美国贸易代表柯克列举的20多种原材料中,有的本来不是什么稀缺的东西,如焦炭。只要有煤矿资源都可以生产,但是因为炼焦是重污染工业,发达国家虽有煤矿自己也不生产而到别的国家去买进,把污染留给人家,这样一来,焦炭就竟然变成他的稀缺资源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人一直以高价大量购买白云鄂博品相一般的铁矿石,引起了我国情报机关的注意。经秘密调查发现,这些铁矿石并没有变成钢铁,而是被沉入海底储藏起来了,中国人由此才知道了白云鄂博稀土的价值。后来,周恩来总理下令停止了向日本出口白云鄂博铁矿石,才以其他地方的铁矿石代替。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先生曾警告说,“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就会成为稀土小国或者是无稀土的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咨询机构安泰科首席分析师冯君从先生也告诉过一些记者:“中国必须要对稀缺资源的开采和出口采取限制和管制。”很多专家呼吁,中国要建立稀有金属战略储备计划。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3%,位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90%。中国稀土产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包头和江西的赣州两地。
中国开采、出口稀土,经过10多年的掠夺式开发,中国稀土可开采量由占世界的80%多跌落到不足52%。白云鄂博作为淘金者的乐园,当地的生态环境近些年业已受到影响。而由于不掌握定价权,加上出口的是最原始的初级产品,中国出口稀土最便宜时每公斤价格仅18元人民币,而国际市场的价格竟高达1000美元/公斤。多年来,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稀有金属。更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却因为自己竟相压价出口,失去了对这些资源的定价权。
……
另外,联系到我平时从网上所得到的下列印象:
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竟然让私有制基本上取代了公有制。
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竟然让资本家入党作官,而却将本应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们沦为弱势群体。
③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剥削与压迫竟然越来越泛滥了。
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竟然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了。
⑤在极端贫困人口逾亿的情况下,不仅要将600吨黄金秘密存放在一直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不仅要用数以万亿计的资金购买美国明显大幅度贬值的债卷(其原因据说是“因为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并且,官员们每年还要挥霍掉9000个亿……
倘若将所有这一切离奇的怪现象罗列起来,会不会成为一部超过《天方夜谭》的世界名著呢?为此,我将这个事情提出,以期抛砖引玉,使有才志者为之。
秦川牛
20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