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谈梦
中国是个对梦有着悠久研究历史的文明古国,周公最先把梦跟预测学连在了一起,发明了《周公解梦》这个神奇的理论。我们的梦文化源远流长。梦不仅可预测未来,更可给人带来文学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古今文人雅士创作的好诗、好词、好文,无不源自美梦带来的好心境。我们今天成语词典上有好几处典故,也都源自古人那美妙的梦境。我记得其中有两个典故还挺有文学艺术价值的。
第一个是“南柯一梦”,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说的是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惺忪,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棼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棼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棼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棼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日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棼。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棼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棼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卸甲,东逃西散,淳于棼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棼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棼气得大叫一声,惊醒过来。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的“南柯郡”、“槐安国”其实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第二个是“黄粱一梦”,出自唐传奇《枕中记》,说的是青年卢生,旅途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洞宾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因的境况。吕翁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玫下去立刻做起梦来。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以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大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发觉原来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要想真正的享受荣华富贵,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
这两个典故被今人用来比喻虚幻的欢喜。我想,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虚幻的梦。大家其实都生活在梦中。所有的得失,所有的喜忧、所有的恩怨,所有的是非,所有的救助与伤害,所有的合作与对抗、所有的幸福与痛苦等都是虚拟的、暂时的,我们实在不必太在乎,太认真,太计较这些事情。
既然人生有许多东西是虚幻的,那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只有学会放弃,我们才能不为名缰利锁缚住手脚、缚住思想、缚住勇气。只有学会放弃,我们才能告别阴谋,告别纷争,告别怨恨。只有学会放弃,我们才能过得踏实,活得轻松愉快。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