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党务公开,别再重蹈村务政务公开的覆辙

火烧 2010-08-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党务公开应吸取村务政务公开失败教训,强调群众监督与民主权利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广泛群众参与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实现党内民主与廉政建设。

《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这是一件大好事。报道说,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组织活力的客观需要,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党内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一句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党务公开,让我想到了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这两个公开已经实行多少年了,我也记不清楚了。反正刚开始时,倒是热闹了一阵子,也让人心里激动了一番。可最终还是发了三天高烧,大多数地方的村务政务公开都流于形式。村官腐败,乡官腐败,县官腐败,县官下属的科官腐败,不是越来越少,而是一茬接一茬,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老百姓面对村务政务公开栏,无话可说,也没有官员主动找上门来征求意见,更没有官员肯将敏感的财务支出,一笔一笔地交予普通百姓组成的审议小组细加审核,没有广泛有效的群众监督的村务政务公开又有何用?纯粹是糊弄百姓的面子工程。

老百姓说,上面的“经”挺好,可到了下面被歪嘴和尚一念,就跑了调、变了味,走了样,适得其反,劳民伤财。

如今的社会,道德信仰缺失已到了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了(《解放军报》近日的“论调”)。在多如牛毛的党纪国法下,依法治党治国显得精疲力尽,苍白无力。三十多年苍蝇、蚊子、臭虫和“超级病毒”的肆虐,我们的党风政风民风江河日下,大有决堤溃坝之势。越来越严厉的党纪,轰隆隆的反腐雷声,居然刹不住官员的腐败之风;越来越健全的法律,打黑扫黄风暴频起,居然催不毁社会的丑恶现象,奇了怪了!有人居心叵测地将其归咎于所谓的“专制”制度,我却不以为然。腐败现象并非“专制”制度的专利,世界“民主国家”的腐败比比皆是,又作何解释?看来腐败与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并无直接关系。腐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不会产生大面积腐败的。把腐败归咎于社会主义的“专制”制度,不过是某些精英们贬低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招魂的借口罢了。制度不是万能的,法律也是如此。我也曾笃信法律万能,可是现实生活中血的事实告诉我,法律是人制定的,也是有人来执行的,所以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性。不能把某些人的不良行为归咎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吧!再好的法律和制度,没有人民群众无处不在、时时刻刻的广泛监督,仅凭个别组织中的少数人监督自己的同类,劳而无功是必然的,能够确保监督别人的官员不深陷泥淖之中就是万幸的了。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只有给予人民群众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把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让村务政务党务接受群众的监督,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没有遏制不住的腐败,这本是毛泽东治党治国之成功经验。可惜放着自家的法宝不敢用,偏要跑到境外“求仙”,难道根治腐败也是外来和尚会念经?如此本末倒置,焉能根治腐败?

村务公开实行十二年了,村官们照样肆无忌惮地侵吞集体经济财产,化公为私,中饱私囊;政务公开实行十年了,从乡局级到县级,基层腐败分子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对党纪国法不屑一顾。高层官员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带动了腐败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GDP增长,为濒危的中国经济注入的了巨大的“活力”也为中国的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究其原因,没有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村务政务公开就变成了各级官员们的自娱自乐,又怎么会收到反腐倡廉的效果呢?

盛世之下,歌舞升平,一派和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老的贪,少的腐,男的侵,女的占,黑的抢,红的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着“经济人”的“理性”和智慧,无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无限度地追求个人享乐最大化,成就了个人“伟大”的先富事业,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村务政务公开到底隐藏着什么猫腻?为什么丝毫不影响官员们贪婪行为的发泄?在巨大的黑幕后边,难道两个公开成了贪腐的挡箭牌?从地下走向了地上?如此这般,干脆取消村务政务公开好了,让我们的大小官员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让先富的官员再多一些岂不更好!

联想到三十多年来各式各样的党内政治学习活动,从“三讲”到“三个代表”再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咱不是说一点效果也没有,而是看不到“气象一新”的变化,难免生出齿冷之心来。好在近几年天灾频频,在凝聚人心方面收到了意外的果,也算天佑中华,不至于被腐败这种强离散剂把中华民族化解成一片散沙。好在还有一大群愤青这样的爱国贼存在,矢志不移地唤醒民众,口诛笔伐某些砖家叫兽们的煽动、蛊惑和阴谋,刻意追求民族凝聚力,才使得精英们举步维艰,才多多少少地保存了一点点社会主义的经济根基,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继续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苟延残喘。

或许党务公开会让人耳目一新,给中华民族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或许党务公开不负重望,能够逐渐遏制住政风民风的颓废之势。果真如此,实乃中华民族之幸事,中国人民之幸事。写于2010年8月23日修改于24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