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拆掉半个中国”与豆腐渣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火烧 2010-08-2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拆掉半个中国与豆腐渣工程的辩证关系,分析城市规划短视与建筑质量问题,揭示高房价暴利对工程的影响,强调资源浪费与未来住房危机。

“拆掉半个中国”与豆腐渣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吕伟明

  

    最近,估计全中国的房地产商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因为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说了一句天籁似的话:“我们还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来15到20年得拆了重建”。如果不出所料,在不久的将来,这句话会成为房地产商们奉若神明的尚方宝剑。届时,拆迁与安置之间的利益博弈又会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蔓延开来。  

    那么,半个中国的住房究竟为什么要拆?按照陈淮所长的逻辑,当前中国的住房按照年限可以划分为四类,应该分别对待:其一,是1949年以前的房子。这类房子除个别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其他基本没有保留价值;其二,是1949-1979年的房子。由于历史原因,这类房子很多是战备房、过渡房、简易房,除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其余无保留价值;其三,是1979-1999年的房子。这类房子主要功能是脱困,小区格局以及配套设施都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还能存在10-15年;其四,是1999年以后的房子。这是城市中真正能够长期保存的一些建筑物。  

    照陈淮所长看来,中国的一半住房似乎都修建于1999年之后,不在二十年拆除规划之列。但若超过二十年的年限,当前全中国的住房都有被房地产商觊觎的理由。俗话说“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陈所长的一席话,让全国的有产者和无产者都开始战战兢兢起来。最担忧的,恐怕还是住在1979-1999年的房子里的城市居民,二十年后,他们将投身于大拆大建的大跃进式城市规划中,可是谁来给他们保证他们未来的住房就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呢?  

    当然,陈淮所长应该是站在城乡建设的战略高度上说这番话的,我们也不能断章取义。然而,这里还有一笔账:今年4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透露,中国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的建筑,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建筑寿命却只能持续25年到30年。和英国平均132年、美国平均74年的建筑寿命比,有天壤之别。我们知道,未来是一个资源短缺型的社会,在地产泡沫中的中国未来房市,有多少人能住得起二十年后的天价房?然而,最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当前新住房的建筑质量屡屡爆冷,“楼脆脆”、“楼歪歪”、“楼倒倒”、“楼断断”接连出现,1999年以前竣工的住房反而都学不会上海高楼那样的行为艺术,说倒下就能倒下。而不久前,昆明市村民和村集体历时5年、投入3亿多元资金建起来的新农村住宅小区宏仁新村,刚建起来就接到通知说要被拆掉。所以在我们看来,豆腐渣住房的普及和建设规划的一日三变,都是1999年之后以城市化为借口逐渐成为现实的。说到底,建筑质量并不是不能达标,城市规划建设也不是不能短视,一切都是畸高房价蕴藏的暴利在捣鬼,而陈淮所长高瞻远瞩的一席话却实实在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拆掉半个中国”的高论在前,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必然紧随其后,为了攫取更多暴利,豆腐渣工程自然层出不穷。这就是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记得当年王梦恕院士曾经说过,许多国家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村镇,仍保留着许多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物和街区风貌。而我国仅存的历史性标志建筑已是凤毛麟角,却仍免不了被拆除的厄运,全国各地文物古迹毁砸过半,取而代之的是不伦不类的“仿古”建筑,不土不洋的建筑垃圾。一些开发商惟利是图,太多的设计师迁就附和甚至失去职业道德,太多的官员指手画脚,太多的用户跟风逐流,当一座旧式建筑物影响商人赚钱,又遭到住户嫌弃、建筑师的藐视时,再高的文物价值也会毁于一旦。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镇江宋元粮仓遗址被毁了,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也被毁了,在一些地方官眼里,房地产商比祖宗都重要。  

    只是,我们在想:如果未来二十年之内,大部分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都没有从长远规划,只一味地追求政绩,存在着缺规划、欠设计、抠投资、紧工期等先天缺陷,我们二十年后的住房必然遭到浮躁之风的侵蚀而变得摇摇欲坠。那么,在未来如野草般疯长的城市楼群里,会结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呢?  

   2010年8月21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