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养老金空账1.3万亿:还有多少“不成功”?

火烧 2010-07-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养老金空账达1.3万亿,反思学习拉美制度不成功,质疑改革决策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呼吁重视改革前因后果与可行性分析。
2010年7月14日《新京报》消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日在中国和拉美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


  消息还说,1.3万亿的“空账”是中国学习拉美制度不成功的表现之一。拉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认购券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养老保险制度转型成本问题,但中国一直未能解决该问题。郑秉文认为:“和拉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制度并不成功。”


  原来,中国的统账结合的养老办法是学习拉美的结果。公众这是第一次知道。为什么选择拉美经验,不选择别的经验,比如古巴的,朝鲜的,或者,就坚持中国原来的经验,公众完全不知道。当年论证和推理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公众全都蒙在鼓里。学习拉美经验的结果是“不成功”。对决策者来说,不过是“交了一次学费”,可是对十几亿人来说,却等于是被折腾了十几年。人生有几个十几年可以拿来折腾?


  因此,公众就会做一些联想。比如医改,不知选择的哪国经验?曾有“临退敢言”的官员说“医改基本不成功”,但有关方面马上出来纠正说,我们的医改成绩还是主要的。但是,被称为“新医改办法”的毕竟出台了,成功不成功,自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房改,已经有若干学者、先后两次提出“第二次房改”的联名呼吁。不知现在的这种房改办法,当年又是学的哪国经验?


  关于教改,尽管有官员说“中国政府从来没有主张教育产业化”,尽管有某官员说“中国不存在上学贵的问题”,但是公众对于教育的抱怨俯拾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不知又是学的哪国经验?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谁也不是算命先生。比如打仗,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所以,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当然是对的。古人说: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充分的勘测手段,比如雷达、声纳,先勘测一下、探测一下,完全是可以办到的,为什么要采用最原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假如,这条河深得根本就不适于趟,还没等你摸到石头,你已经沉入几十米深的河底了。你还摸个什么劲?你自己愿意“摸”尽管摸好了,十几亿人也跟着来“摸”,难道不是20世纪的一大怪事?


  有些事可以“不争论”。有些事则不可不争论。涉及亿万人切身利益的事,不分析不论证,不做可行性报告,不事先提几个预案,不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全蒙在鼓里,就这么搞起来了,十几年之后却发现“不成功”,这个责任又应该让谁来负?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准备工作没有做充分时就仓促起步,往往会南辕而北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文人来说只是做了一次游戏,可是涉及十几亿人的事,这种游戏太沉重了,谁又承担得起?


  又有消息说:全国人大常委、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13日在“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有关部门已经在调研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有望在2012年前出台相关的政策。注意:有关部门已经在“调研”!我们的养老金统筹是1993年开始的,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才来“调研”,据说到2012年才会有结果拿出来,那么,公众有理由问一句:从1993年到现在算是在干什么?是摸石头还是折腾?


  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造福亿万人民的事。因此就应该让亿万人民知道前因后果,让亿万人民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只是由少数人闭门造车,一会儿学这个,一会儿学那个,搞出许多“不成功”来,后果却全让亿万百姓承担,这种模式才是最大的“不成功”。承认并重视这个问题,是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保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