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师赵云发关于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澄清”仍然没有把问题澄清,希望能够给出具体的数据
本网友前天发帖问《三峡大坝究竟能抵挡几年一遇的洪水?》。今天看到中国网报道《三峡工程师回应大坝防洪能力质疑》,对于“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问题作出了澄清:“昨日,三峡大坝方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此作出澄清:“大坝的防洪能力从来就没有变过,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四种说法都对。””
这次出来“澄清”的是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
关于“万年一遇”:
“赵云发表示,三峡大坝的防洪标准从来就没有变更过。大坝的“设计标准”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坝的“校核标准”是“可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什么是“设计标准”?什么是“校核标准”?赵云发解释称,“大坝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是指“大坝这个工程本身的标准。这意味着,当遭遇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大坝的主体结构不会受到影响,但其他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
关于“千年一遇”:“三峡大坝的防洪标准则是“可以抵御千年一遇洪水”。这是指,“当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之际,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会受到影响。””
关于“百年一遇”:“既然是能抵御“千年洪水”,那么防“百年洪水”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赵云发解释称,“防百年一遇的洪水”主要是针对大坝对下游河段的保护作用而言的。”
赵云发工程师最后总结说:““第一句,大坝建成之后,有了大坝的拦蓄调节,能保障下游安全,让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原来的‘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这就是‘防百年洪水’的来源。”
“第二句,如果发生‘百年一遇’到‘千年一遇’之间的洪水,三峡大坝配合分洪和蓄洪工程,可以保障洪水安全下泄。”
“第三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城陵矶河段的防洪要求。””
关于“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赵云发最后表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对。”
赵工程师的上述澄清,看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其实,当时已有网友在本网友的原贴下跟贴提出了上述解释,还据此指责本网友“弱智”。然而,本网友看了上述澄清和解释,仍然有一些不解之处。
所谓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是“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这些说法,已经出现了好几年,其中“万年一遇”的说法是在七年之前出现的。
三峡集团及其相关机构和部门从未就此作出“澄清”,任由这些吹嘘夸大三峡大坝功能、误导民众的说法流传于世。
现在,有网友提出质疑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才跑出来“澄清”,还把责任全部推给媒体,说“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本网友认为这是过河拆桥的做法,是很不厚道的。
三峡工程是否该上马,历来就有争议,这当然不算什么。然而,为了压制对三峡防汛能力的质疑,在媒体上大肆吹嘘“万年一遇”、“千年一遇”,误导民众。在这件事情上,媒体记者当然难辞其咎,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他们的报道引用的也全是三峡工程方面的专家的提法。
如果专家们发现媒体和记者的报道与自己的提法有区别,这么多年了,完全有很多机会主动出来澄清。
至少,每年防汛的时候总是会有中央级媒体记者采访三峡方面的负责人,想要澄清的机会是很多的。
然而,几年过去了,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三峡工程方面的专家或负责人出来澄清“万年一遇”、“千年一遇”这些误导性的报道,向民众说明“三峡大坝对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只有百年一遇”呢?
如果这次没有网友出来质疑,或者即使有网友质疑了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或者多数人仍然相信“万年一遇”和“千年一遇”,赵副总工程师还会出来“澄清”“其实三峡大坝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功能只有百年一遇”吗?
而且,赵工程师的上述“澄清”,看起来似乎比较清楚,实际上仍然是不清楚的。
所谓“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其具体标准究竟各是什么?
再具体一点:“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对应的水流量等数据究竟是多少?
鉴于如今的专家们和官员们就喜欢跟民众玩这种含义模糊的文字游戏,本网友希望,赵副总工程师能够给出“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各自对应的水流量、洪水高度等具体数据,以便将来进行检验。
否则,本网友担心:
1)三峡大坝被洪水冲出毛病了,赵副总工程师或其他三峡方面的负责人又出来“澄清”说“这个洪峰已经超过万年一遇了”,而大家都不知道“万年一遇”究竟是啥标准;
2)三峡大坝的下游被冲垮了,负责人出来说“已经超过千年一遇”了,而大家都不知道“千年一遇”究竟是啥标准。
那么,大家就会对三峡工程的防汛能力和三峡方面的澄清能力都产生怀疑,那样就不好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