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说少年读书和个人崇拜

火烧 2011-07-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回忆过去读书时代与当下青少年崇拜偶像现象的对比,反思教育改革对文化的影响,批评社会精英对民族英雄的贬低,呼吁重视精神传承与文化敬畏。
也说少年读书和个人崇拜

文翩翩燕无痕

    “……但对于俄罗斯文学较为熟悉,不是我,是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当年和苏联的关系,大多受俄罗斯古典文学影响很深,爱读书的人聚在一起,随口能数出一大串俄国著名的作家和作品,除了普希金,有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屠格涅夫……谈起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更是津津乐道……”
 
    ——这是女作家孙喜玲《听乐札记》里回忆那特殊时代的校园生活的一段话。我相信,读一本好书,相当于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很羡慕那个时代的在校学生能读到那么多激励人心的文学作品。我的成长期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是我们校园生活的最大特色,如果接触一点文学作品,是藏在抽屉里,躲在被窝里,避开老师和父母的视线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我的眼睛近视,且两只眼睛视力悬殊,就是那时打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偷看小说的结果)。现在有人说,中国目前的教育是用孩子一辈子也用不到的东西来决定孩子的未来,不无道理。
 
      记得我曾在《请感谢骑主席塑像的女孩》这篇博文中说到一个事实:那时我女儿升初二,班主任告诉我,她接我女儿这个班时调查同学们心目中的偶像,列出四个名人让大家举手选择:毛泽东、孙中山、李嘉诚、周杰伦,结果全班87名学生中选择周杰伦的,喊声如雷手臂如林!只有我女儿和一个男生很不好意思地举起了手臂选择毛泽东,而李嘉诚和孙中山的得票数是零,还有几个同学弃权。这就是当今中国少男少女们的思想状况和审美状况!即使是被那些精英们美化的西方民主世界,也需要依靠对《圣经》的敬畏、对上帝的膜拜、对国家的忠诚、对本民族英雄的敬仰来维系公民的道德底线维系国家的团结,而我们的国家却谁都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倡导敬仰本民族的英雄,尤其是我们本民族最伟大最顶天立地最具世界影响力的英雄毛泽东,过去这样做唯恐被扣上“个人崇拜”“个人迷信”“造神运动”“毛奴”之类的帽子,现在这样做就是“奥特”了。我真不明白,西方国家的政界名流、文化精英甚至资本家都能坦然地尊敬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国家却要千方百计以贬低他诽谤他诋毁他为荣?当我们的下一代只会崇拜歌星影星时,那些精英一族怎么不怒骂这是“个人崇拜”“个人迷信”或者“某奴”?我相信人类心灵的土壤如果不让它播种庄稼,就会滋生杂草,可我们的社会精英们却心安理得地在相当程度上用浮躁混沌的文化培养心浮气躁追求享乐没有任何敬畏之心的年轻一代,而且无耻还能常常以冠冕堂皇的面貌出现!这几乎成了他们的绝活儿,无论是爱的、生活的,还是社会的、政治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但愿中国的文化精英们能在自己笔下留出一点空间,理直气壮地宣扬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们,包括毛泽东,并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意气风发地接受高尚的健康的文学作品的熏陶,让理想主义的光芒照亮泱泱中华的天宇!
 
               ——读孙喜玲老师《听乐札记》
 
 
 

我的更多文章:

  • 读博偶感11:也说对日援助等读博偶感12:假如拉萨鈥︹
  • 读博偶感10:诗心无眠梦琼瑶读博偶感12:假如拉萨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