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说上山下乡

火烧 2011-07-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理念,结合毛岸英经历分析其背后的政治与思想逻辑,同时反思当代教育改革,呼吁教育返璞归真,强调素质教育与毛泽东教育方针的联系。

也说上山下乡

文翩翩燕无痕

 

        翩翩燕认为,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和他当年要求毛岸英完全是一个模式,甚至对毛岸英更加苛刻。但我们能说毛泽东不爱毛岸英忽悠毛岸英吗?
 
        毛岸英从小坐牢、流浪,吃的苦不要说了,好不容易从苏联回来,按理说那时中国人才奇缺,于公于私都该让久别重逢的儿子留在身边,安排一份人尽其才的工作,这也是很公平公正的,我相信谁也不会认为这是特殊化。但毛还是让他去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解放后又去工厂从一个普通工人做起(直至毛岸英牺牲后工人们才知道那个大家喜欢的年轻人竟是毛泽东的儿子),最后又力排众议支持一腔热血的毛岸英在如此敌强我弱的悬殊力量下参加志愿军去朝鲜参战,再度经历炮火硝烟的洗礼。毛这样要求子女可以说在古今中外的领袖家庭中绝无仅有。仔细想想,我感觉毛的这种做法是和他“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经风雨见世面”“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观相一致的,也是与古代典籍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才观遥相呼应的,同时这也是毛自身成长的道路。所以,燕子支持孔庆东的说法,毛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培养“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撇开政治,单纯从望子成龙的角度,经过了三十年轰轰烈烈却令人啼笑皆非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当领悟到毛泽东的这些教育理念的可贵,教育返璞归真已经刻不容缓!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本质上是毛泽东教育方针的回归(除了无产阶级政治这一点),可是谁都讳莫如深不想或不敢承认,这也是教育精英们谁也无法给素质教育下一个普遍为大家认可的准确定义的症结所在。
 
       虽然高瞻远瞩的毛当年的做法与当今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格格不入,但一些有识之士还是按照他的模式锻造自己的下一代的。燕子曾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发生在当今某女资本家身上的真实的故事。这位女资本家(是青岛的还是大连的?我忘了)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为了锤炼娇弱的孩子,让他有足够的底气继承自己的事业,自导自演,逼得孩子四处流浪,为养活自己想尽办法吃尽苦头。但历经数年最后一切真相大白时,满腔委屈和仇恨的孩子一下子理解了已经去世的妈妈,并不负妈妈遗愿成了一个坚韧顽强出类拔萃的人,干出了一番事业。我想,这位妈妈如果不是如此未雨绸缪,她的儿子继承家业后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甚至很快就会破产——不仅仅因为容易得来的也容易失去。这样的铁石心肠其实是内心一种最深沉的爱啊!
 
       由此,想到了高尔基的一句话:“单纯的爱孩子,那是连老母鸡都会的。”可是,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都是道理上明白,行动上还只停留在“老母鸡”的高度。
 
 
链接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jsxxwcy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