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济南“专拍哥”,街拍“公车”引关注

火烧 2010-07-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济南网友专拍哥通过街拍曝光公车私用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他坚持拍摄并分享公务车照片,呼吁网友共同监督公车使用情况,揭露公车腐败问题,推动相关部门重视与处理。

     

  3月18日,一个《山东省会济南公务车随拍,坚持一天拍一张》的帖子出现在天涯社区。3个多月来,发帖网友“专拍公务车”总会留意身边的公务车,用手机拍下来,然后把照片更新到帖子里。从帖子中的车辆照片来看,大部分车的车牌号都是以鲁O开头,拍摄地点多在超市、酒店等非公务场所。这一举动不仅使他拥有了众多粉丝,被大家在网上称为“专拍哥”,而且还引发了其他城市网友的纷纷效仿。(7月26日中国新闻网)  

   

  在“专拍哥”的镜头里,有的用公车送孩子上学,有的用公车到商场购物,有的用公车到医院看病……“专拍哥”说:“虽然无法准确判断一辆车到底在公用还是私用,但是根据我拍车的经验,周末和下班以后的业余时间,大部分公务车在私用。”  

  “专拍哥”还将上传的车辆照片进行编号,其中1号车是一辆黑色别克轿车。“专拍哥”在帖子中介绍说,他曝光的1号车是在山东省中医院附近,下车的是一个小学生(按规定,鲁O车牌号在山东是省直以及公安专段号码)。  

   

  “专拍哥”还建立了3个QQ群,已有北京、深圳、郑州等地的20多个网友给他传来在当地拍到的公车私用照片。“专拍哥”表示,他要号召网友都来拍各地的公务车情况以及公车私用的现象。  

   

  拍摄时,“专拍哥”也经常遇到麻烦和威胁。有一次他在一超市附近拍,忽然从车里出来一位大领导,让他交出手机,语气很强硬。还有一次在酒店门口拍,被保安发现,上前盘查询问,甚至不让他离开。最严重的一次被几个人围住,“我报了警,警察跟我说,可以随时报警,警察一定会保护我,还有一个好点的警察私下建议我看看能不能买到防身的喷雾剂啥的。”   

   

  虽然现实效果还不明显,但“专拍哥”的举动终于惊动了济南市纪委。昨天上午,纪委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济南市公务车使用是有相关规定的,市民如发现公务车有严重的私用情况,可以通过书信、纪委公开的举报电话进行举报。  

   

  其实,“公车私用”绝不只是济南的专利,而是早已成为我国的顽疾之一。公之于众的资料显示,我国公务用车几年前就超过了4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4000亿元左右,超过三峡工程投资的3倍,甚至接近或超过了国防开支。有公车司机坦诚,公车1/3公用,1/3领导用,1/3司机用。公车不公,“车轮腐败”,世界罕见。  

   

  公车腐败,始于1985年。在那以前,国家对公车控制较严。只有高级干部才配专车,县团级以下官员只能使用吉普车和自行车。1984年,这项规定被取消,公车消费犹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当年,全国进口的轿车、面包车达20万辆,耗资近20亿美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到90年后,公车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以1993年为例,当年全国生产轿车22.5万辆,加上进口的18.1万辆,共40.6万辆。其中竟有98%为公款购买!随着“公车”数量激增、档次攀升,财政日益不堪重负。  

   

  公车的过多过滥,成为我国光天化日下的“合法腐败”,成为浪费国家财力的“头号杀手”。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曾提出建议:公车改革应从封存公车开始,上下班、节假日期间政府机关公车一律封存。但十多年的改革并不见成效,关键是国家领导人下不了决心。从已经实施的或者提出的各种措施和办法来看,要么是浅尝则止,要么是不得要领,根本不能解决公车腐败。  

   

  事实上,在管理“公车”方面,国外早有成熟做法可借鉴。韩国曾经也有过与中国公车为患类似的情况,但下决心改革后将公车数量减少到47辆。其中给行政长官配备的“官车”仅有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如果没有紧要公务,市长也经常乘地铁上班。无独有偶,在芬兰,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配备固定车辆和司机。在赫尔辛基市政府,只有市长一人享有这一待遇。   

   

  由此想来,要彻底改革公车而不留下腐败隐患,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从源头上解决造成公车腐败产生的基础。就是要像韩国那样,实行除了极少数人必须配备公车外,应尽量减少“公车”数量。这样的改革,虽然对某些官员来说,可能造成“不方便”或者“不利”,但是于国有利,于民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而且也是国际“惯例”。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