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科学力学所怀柔基地被强拆事件:“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与“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有何区别?
文章围绕怀柔基地被强拆事件,探讨‘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与‘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的区别,分析强拆事件对科研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回顾中科学力学所怀柔基地被强拆事件:“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与“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有何区别?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7月23日发布了《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
“我们以沉痛和愤怒的心情正式宣告,我所怀柔试验基地遭暴力拆毁,钱学森先生回国建立的首批实验室被夷为平地。
2010年7月17日上午,试验基地的保安人员被一伙不明身份人员控制,失去人身自由。在此期间,共计9处房屋被大型铲车与推土机夷为平地,一批重要的科研装置和设备被砸毁掩埋。2010年7月22日至23日,该试验基地再遭持续地肆意毁坏,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以“垃圾”的名义被清除出场,值守该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深受刺激入院治疗。
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目前,该试验基地正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批我国现代科技史上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被肆无忌惮的捣毁和清运,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被迫停滞。”
声明还给出了被毁现场图片:

第二天,京华时报报道称《钱学森所创建实验基地遭强拆 警方介入未能阻止》:“17日当天下午,力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赶到现场,将李先生和另一名保安安排到附近宾馆居住。他们还向警方报了案。3点钟左右,怀柔派出所警察赶到现场,现场停止了强拆。
“但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破坏还在继续”,中科院力学所工作人员介绍,昨天凌晨,他们前去整理损毁物品时发现,此地再次被封闭起来,一些未来得及整理的珍贵设备和资料,包括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已经作为废弃物进行了清理。”
三天之后,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怀柔实验室拆除有关情况的说明》:
“1、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是我院“十一五”基本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并得到了规划范围涉及单位的支持。
2、此次拆除的实验室建筑物是我院在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物资仓库,后逐渐改为科研实验室,由我院力学研究所管理,并于2007年纳入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规划。该起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我院两个下属单位具体工作部门对拆除时间与进度协调不当造成的。
3、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是我院的宝贵财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不在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范围。我院已计划对该场地遗址按原貌修葺后,作为珍贵历史文物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媒体报道的有关资产损失和科研项目等问题,我院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之中。”
本网友注意到:中科院力学所在声明中提到的被强拆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而中科院办公厅在声明中指出“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这二者有没有区别呢?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的范围吧。
本网友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北京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栏目里找到了《a target="w3">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
“责任单位 北京市教委、怀柔区政府
项目法人(业主单位) 中科院研究生院
建设地点描述 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380号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及配套用房、附属用房
当年工程预计进度
一季度: 土方及基础施工
二季度: 基础施工
三季度: 结构施工
四季度: 主体结构完成
本网友又在拆迁网找到了去年9月底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公告》:
“根据《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九条之规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证号为京建怀拆许字[2009]第216号。
拆迁范围:
东至:京通铁路西侧;
南至:清算中心北侧;
西至: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东侧;
北至:新建水厂南侧及G111国道东侧
上述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物需要拆迁,各被拆迁的村(居)民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自2009年9月27日至2009年10月17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搬迁。
特此公告”
到了10月底,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发布了消息《中科院研究生院新校区动工》:
“中科院研究生院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雁栖湖畔,项目总占地面积一千零七十五亩,总投资约十八亿元人民币,将建成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宿舍等各类校舍三十四万平方米。”
简单计算表明:1075亩大约是72万平方米。因此,这个项目实际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那么,“拆迁范围”究竟在哪里呢?
本网友用图行天下(www.go2map.com)搜索“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和“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380号”,得到了如下图片:

图片中央的黄点就是“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左下角有“600米”长度标线。
根据“拆迁范围:
东至:京通铁路西侧;
南至:清算中心北侧;
西至: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东侧;
北至:新建水厂南侧及G111国道东侧”
以及该项目占地总面积为72万平方米,可以估算出:该拆迁区域大致为斜边梯形,东西方向宽度大约为1200米,南北方向宽度大约为600米。
力学所给出的被拆建筑物图片上显示周围有大片树林,这说明被拆建筑物应该是在雁栖湖的周边附近。
而拆迁区域的左下角是最靠近雁栖湖的地方,也应该就是与力学所的基地相重合的地方。
再依据中科院办公厅的声明所“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是我院的宝贵财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对照上面的图片,大家可以估测出:这个“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大致上应该位于雁栖湖的西侧边,与被拆建筑物之间被雁栖湖隔开。
那么,这个“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与力学所声明中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究竟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
本网友认为,可以是是同一个地方,但也可以说不是同一个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火箭研制与通常的科学研究是不一样的。
火箭研制是一种工程项目,它大致上分为两个部分,或者说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包括动力学研究、火箭外型设计、风洞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等等。
这一区域里有很多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着各种进行科学实验的仪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区域的实验是属于“纸上谈兵”。这并不是说这一区域的实验就不是实验,而是指:这一区域的实验不包括把火箭直接升空。
另一区域则是更为重要的,它是进行接近“实战”的升空实验的。
简单地说,前一区域经过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出了火箭的外型,并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了缩小的火箭。
但是,这样设计出来的火箭,究竟能飞多高?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甚至,能不能飞起来?这就得进行升空实验。
这个专门被空置出来的区域,就是用来做这个事情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大家应该在航空模型设计竞赛里见过。
参加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设计出了飞机模型,然后拿到一个很大的空地来试飞。
因此,实验室和试飞空地,都属于航空模型的研制场所。
很多航空航天研究机构,也都是既有理论和实验研究区域,也有升空实验基地的。
否则,仅仅设计出模型来,无法直接实验,是不知道是否管用的。
由于升空实验区域在实验的时候肯定会在附近产生较大的地面震动,这必然会对力学实验的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升空实验区域通常与力学实验研究区域之间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
本网友推测,中科院办公厅声明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大概就是用于升空实验的区域。
那个区域里通常是没有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因此也就无从摧毁,也不需要拆迁,重建也并不需要多少花费的。
而中科院力学所声明里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大概是同时包括升空实验区域和实验室的。
因此,“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应该确实“不在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范围”。
至于相关的那些进行火箭设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是否被拆毁,那就得看它们是不是在拆迁范围之内了,仅从中科院办公厅的声明里是看不出来的。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7月23日发布了《关于中科院力学所怀柔试验基地被非法拆毁的严正声明》:
“我们以沉痛和愤怒的心情正式宣告,我所怀柔试验基地遭暴力拆毁,钱学森先生回国建立的首批实验室被夷为平地。
2010年7月17日上午,试验基地的保安人员被一伙不明身份人员控制,失去人身自由。在此期间,共计9处房屋被大型铲车与推土机夷为平地,一批重要的科研装置和设备被砸毁掩埋。2010年7月22日至23日,该试验基地再遭持续地肆意毁坏,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以“垃圾”的名义被清除出场,值守该试验基地的工作人员深受刺激入院治疗。
该试验基地是钱学森先生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目前,该试验基地正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此次试验基地被毁,初步统计的国有资产直接损失高达1700余万元。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批我国现代科技史上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被肆无忌惮的捣毁和清运,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被迫停滞。”
声明还给出了被毁现场图片:

第二天,京华时报报道称《钱学森所创建实验基地遭强拆 警方介入未能阻止》:“17日当天下午,力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赶到现场,将李先生和另一名保安安排到附近宾馆居住。他们还向警方报了案。3点钟左右,怀柔派出所警察赶到现场,现场停止了强拆。
“但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破坏还在继续”,中科院力学所工作人员介绍,昨天凌晨,他们前去整理损毁物品时发现,此地再次被封闭起来,一些未来得及整理的珍贵设备和资料,包括钱学森先生回国初期指导研制的科研装备等大量历史性文物、国家973项目试验装备、国防重大科研任务的仪器装置和备件等已经作为废弃物进行了清理。”
三天之后,7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怀柔实验室拆除有关情况的说明》:
“1、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是我院“十一五”基本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并得到了规划范围涉及单位的支持。
2、此次拆除的实验室建筑物是我院在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物资仓库,后逐渐改为科研实验室,由我院力学研究所管理,并于2007年纳入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规划。该起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我院两个下属单位具体工作部门对拆除时间与进度协调不当造成的。
3、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是我院的宝贵财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不在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范围。我院已计划对该场地遗址按原貌修葺后,作为珍贵历史文物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媒体报道的有关资产损失和科研项目等问题,我院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之中。”
本网友注意到:中科院力学所在声明中提到的被强拆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而中科院办公厅在声明中指出“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的是“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这二者有没有区别呢?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的范围吧。
本网友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北京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栏目里找到了《a target="w3">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
“责任单位 北京市教委、怀柔区政府
项目法人(业主单位) 中科院研究生院
建设地点描述 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380号
建设规模及内容 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及配套用房、附属用房
当年工程预计进度
一季度: 土方及基础施工
二季度: 基础施工
三季度: 结构施工
四季度: 主体结构完成
本网友又在拆迁网找到了去年9月底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公告》:
“根据《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九条之规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怀柔新园区项目”,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证号为京建怀拆许字[2009]第216号。
拆迁范围:
东至:京通铁路西侧;
南至:清算中心北侧;
西至: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东侧;
北至:新建水厂南侧及G111国道东侧
上述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附属物需要拆迁,各被拆迁的村(居)民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自2009年9月27日至2009年10月17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搬迁。
特此公告”
到了10月底,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发布了消息《中科院研究生院新校区动工》:
“中科院研究生院新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雁栖湖畔,项目总占地面积一千零七十五亩,总投资约十八亿元人民币,将建成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宿舍等各类校舍三十四万平方米。”
简单计算表明:1075亩大约是72万平方米。因此,这个项目实际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那么,“拆迁范围”究竟在哪里呢?
本网友用图行天下(www.go2map.com)搜索“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和“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村380号”,得到了如下图片:

图片中央的黄点就是“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左下角有“600米”长度标线。
根据“拆迁范围:
东至:京通铁路西侧;
南至:清算中心北侧;
西至: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东侧;
北至:新建水厂南侧及G111国道东侧”
以及该项目占地总面积为72万平方米,可以估算出:该拆迁区域大致为斜边梯形,东西方向宽度大约为1200米,南北方向宽度大约为600米。
力学所给出的被拆建筑物图片上显示周围有大片树林,这说明被拆建筑物应该是在雁栖湖的周边附近。
而拆迁区域的左下角是最靠近雁栖湖的地方,也应该就是与力学所的基地相重合的地方。
再依据中科院办公厅的声明所“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是我院的宝贵财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对照上面的图片,大家可以估测出:这个“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大致上应该位于雁栖湖的西侧边,与被拆建筑物之间被雁栖湖隔开。
那么,这个“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与力学所声明中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究竟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
本网友认为,可以是是同一个地方,但也可以说不是同一个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火箭研制与通常的科学研究是不一样的。
火箭研制是一种工程项目,它大致上分为两个部分,或者说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包括动力学研究、火箭外型设计、风洞试验、计算机模拟计算等等。
这一区域里有很多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着各种进行科学实验的仪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区域的实验是属于“纸上谈兵”。这并不是说这一区域的实验就不是实验,而是指:这一区域的实验不包括把火箭直接升空。
另一区域则是更为重要的,它是进行接近“实战”的升空实验的。
简单地说,前一区域经过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出了火箭的外型,并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了缩小的火箭。
但是,这样设计出来的火箭,究竟能飞多高?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甚至,能不能飞起来?这就得进行升空实验。
这个专门被空置出来的区域,就是用来做这个事情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大家应该在航空模型设计竞赛里见过。
参加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设计出了飞机模型,然后拿到一个很大的空地来试飞。
因此,实验室和试飞空地,都属于航空模型的研制场所。
很多航空航天研究机构,也都是既有理论和实验研究区域,也有升空实验基地的。
否则,仅仅设计出模型来,无法直接实验,是不知道是否管用的。
由于升空实验区域在实验的时候肯定会在附近产生较大的地面震动,这必然会对力学实验的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因此,升空实验区域通常与力学实验研究区域之间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
本网友推测,中科院办公厅声明里“位于被拆除建筑物以西约1.7公里处”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大概就是用于升空实验的区域。
那个区域里通常是没有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因此也就无从摧毁,也不需要拆迁,重建也并不需要多少花费的。
而中科院力学所声明里的“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大概是同时包括升空实验区域和实验室的。
因此,“我国第一个火箭研制场地”应该确实“不在我院研究生院怀柔新校区建设项目的规划范围”。
至于相关的那些进行火箭设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是否被拆毁,那就得看它们是不是在拆迁范围之内了,仅从中科院办公厅的声明里是看不出来的。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