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外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还哭穷

火烧 2010-08-24 00:00:00 经济视点 1028
文章指出外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却抱怨利润下降,主要因劳动力成本上涨。尽管部分外企考虑撤离至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地区,但多数仍选择留在中国。

外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还哭穷

邱林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发表的文章称,世界各地劳动力价格都在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让经济危机下的外企利润遭备受打击,但待遇提高意味着消费水平提高,许多西方外企在享受着消费上涨带来的利益同时大声哭穷。中国工人的待遇提高和生产成本的上涨,使得西方公司的利润日益减少,大批跨国公司可能很快会撤出中国去寻找更廉价的生产地。(8月24日中国经济网)

西方媒体或机构对外国企业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耿耿于怀。瑞士信贷银行的一份报告认为,在今后一年中,大多数在华设厂的美国和欧洲公司可能都会遭到“利润打击”,它们或许无法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受影响最严重的可能是电子产品、服装和零售业。中国的制造业工资已从10年前的年均1 0 0 0美元上涨到了去年的3900美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一些工业中心,工资水平还要更高。

这显然有些夸大其词。实际上,中国沿海内外资企业的薪资水平,目前仅相当于墨西哥的1/3,巴西的1/4。我们目前是世界工厂,世界工人不能承受的,我们中国工人都在承受。但这种情况不可能一成不变。今年5月,富士康、广州本田因工人跳楼和罢工,被迫为工人加薪。这一事件引发了珠三角企业的涨薪潮。这也许就是部分外企抱怨的原因。

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外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还哭穷。以广州南海本田为例。2009年本田南海公司盈利10亿多元——南海本田用三年时间,就赶超已经成立15年的本田印尼厂的盈利水平,其代价是,在南海本田工作的中国工人的月工资仅为800元,且三年都没什么变化。此次迫于工人罢工要求加薪,本田才为工人增加约500元工资。

其实,本田为工人加薪幅度并不大,却牵动着外企的神经,生怕影响他们的产业和利益链条。有的外企还不断放出风声,他们要撤出中国,向越南等国家转移。国内一些人也跟着起舞,称保持工人的低工资,对于保持珠三角低成本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力,也是留住外企所必需的。

外资企业会不会因为中国劳动力告别廉价时代而撤退,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呢?美联社近日预计,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公司不得不把业务搬到越南等低人力成本国家。印度媒体也表示,中国的工资上调可能对印度有利。在中国沿海地区设厂的外资正考虑向印度等地搬迁生产能力。

近期的确有一些外企因为工人工资增加而撤离中国,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甚至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大部分外企选择留在中国。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许多企业已经适应了中国的政策、法规,不会考虑把生产加工厂转移到别的国家,更何况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消费能力。

例如江苏太仓聚集了1200多家外企,近来确实有部分外资企业撤出,但主要为韩国和台湾企业,很少有德国、法国等欧洲企业撤资。相反,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二三十家外企迁往太仓,预计到2012年,仅德国企业将突破200家。

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看重中国的几点因素并未改变。首先,大部分外企看重的是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其次,中国相关产业配套比较完善,比如笔记本电脑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在中国都能找到很好的支持渠道。其三,中国有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目前每年,中国有600万的大学毕业生,此外还有大量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

的确,今年中国各地已有十多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湖北、宁夏、福建、广东、山东等省上调幅度超两成,上海、浙江和广东的最低工资,已超过1000元人民币。这说明,一向被认为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廉价劳动力,现在却越来越贵了。过去,国内劳动力数量庞大,是“无限供给”,不过,过剩与短缺的平衡点还远远没有到来。

当然,对于一些外资企业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那只会削弱其自身的竞争力,因为人为设置的廉价劳动力成本迟早会被市场机制冲垮。进一步推断,仅仅依靠低劳动成本谋发展的外资企业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如果因为增加工人工资就能压垮它,那只说明这些外企早就该倒闭或搬迁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