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能否防加码?
编者按:单方面的法律条文本身不能约束地方的擅权,法律的执行必须置于强大的基层的人民力量的统摄监督之下,才能作为人民的保障手段服务于人民,一切权利必须来自于人民而不是异己的方面,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法治的前提。
并不能。地方层层加码,跟星号不星号没关系,只不过这个工具用着顺手,就顺手用了。最后大家把怨气转移到星号上,好像是星号搞的鬼,不是的,层层加码的是地方政府。
为嘛用着顺手?因为星号就是顶级码了。你想,北京有了1例,北京两千多万人就上星,还能怎么加码,总不能把河北省也给捎进去。外地按星号进行防控,那就是一步加到顶了,所以它好用,简单、粗暴、万无一失。政府简单了,老百姓就麻烦了。
显然星号并不无辜,这个星号的出台就没道理。通信大数据追踪密接者,可以做到非常精准,还记得半径800米停留10分钟的“时空伴随者”概念吗,就是这么精准。既然能做到这么精准,为什么要出台覆盖一万六千平方公里的星号概念呢?中高风险区划分早就做到了精确到小区,扩大些你防范到街镇,差不多了吧,星号到底有什么意义?行程码星号之所以成为层层加码的利器,跟它这莫名其妙的出身大有关系。
那么现在取消星号了,属于对非科学手段的纠错,跟防控措施的松紧没关系。层层加码之所以层层加码,主要原因是层级关系,疫情防控标准层层掌握在省、市、县、乡、村手里,越到下面越管用,国家卫健委说的基本被架空。你想从外省回家,咨询电话一定要打到社区,他们说啥就是啥,千万别看省、市文件。村里让你居家就居家,社区给你上锁就上锁,街道让你隔离就隔离,上面的文件不好使。长期以来这种越权滥权,才是层层加码的本质,拿掉一个星号,就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有没有星号不重要,地方想加码根本挡不住。这不,杭州市立马发明了用惊叹号无缝衔接,跟原来星号覆盖范围一样,一个市有1例就惊叹。西安则发明了灰绿蓝黄四个颜色来核验14天旅居史,也是一个市有1例就变色。总之,星号转世比活佛还快,还更TM复杂了。如果各地都这么搞的话,建议还是恢复星号吧,相对还简单些,横竖都是一刀,别再让大家烧脑。
行程码一摘星,机票火车票搜索量立马上涨,大家想太美了。先打电话给社区问问,防控政策变了没有。你南京有1例,该回不去还是回不去,该7+7还是7+7,看啥票呢,买了就等于到家了么。
核心在于,14天旅居史该不该反复核验。地方层层加码的依托,就是核查你14天内去了哪,行程码刚好提供了这个便利,14天内你去了北京上海郑州开封芜湖合肥……给你扒得一干二净,半个中国的范围内有1例,你就自由不了,哪怕你没经过任何中高风险区,不好使,隔离。这是精准治你,不是精准防疫。
源头是信任危机,本省不信任外省。因为各省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防控标准,有的松有的紧。某外省几十万例感染者,没有一个高风险区,把互信全毁了。国家卫健委国家级专家研究出来的防控标准,不好使,各地五花八门。紧的地方,有1例就封城,松的地方,几万例都自由流动。于是各地画地为牢,外省来客一律收紧。一刀切不科学,但是最保险,老百姓的辛苦可以换来懒政。
这也是权力膨胀的体现。法律管不了疫情,中央管不了地方,医院不再救死扶伤,物业保安成了太上皇。权力的合法性不讲了,有的还算政府机构,有的连政府都不是,都能自定防控措施,说不让你出就不让出。现在发现层层加码对经济的的破坏性了,它的根本是滥权。
建设性的建议,要想破除层层加码,首先要让法律重回老大。各层级必须依法行权,没有法律依据不得设限。让保安交回他们从未被赋予的权限不难,难的是街道、区县、地市这些中间不大不小的层级,已经习惯了借用疫情扩大权力,甚至从中捞到了好处。他们本身是有一点权的,但不喜欢让它受限,这就是为什么芝麻小官能一手遮天。这问题也不是疫情之后才有的,法治之路还得从头建设。
技术性的建议,要阻止超过限度的隐私查询。通信大数据可以有效追踪密接人群,能够后台自动锁定,不要前台手动查询。没经过中高风险区或疫情防范区,直接显示绿码,不要再显示具体行程。所有旅客凭绿码通行,各地不得再额外要求登记查询旅居史,开通举报热线,谁查办谁。善用技术他就是神器,滥用技术它就是1984。
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在不影响居民出行的情况下精准防控,我们就是个牛逼国家,既能战胜疫情,也能不影响经济。不能借着疫情来控人,那样疫情不退,人心也不回了,我们不能办双输的事。
相信国家的目标是两全其美,但要防止各层级两边捣鬼。核酸有鬼、团购有鬼、隔离酒店有鬼,滥权时间长了哪都有鬼。小鬼搂钱,发的都是疫情财,疫情必然永无休止。只有大家齐心抗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能有胜算。绝不能老百姓做核酸,少数人打算盘,算计老百姓就等于破坏防疫。
统一标准,惩治滥权。一码行天下,别再让旅客咨询社区。防控标准至少要地市级政府说了算,不能再由村里看着办,什么硬核防疫,都是无法无天。只有让法治重回轨道,经济才能重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