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左翼文艺群回顾
(回顾-4)
一元:新左翼文艺群回顾
尽管在“西南新左翼文艺”群里混迹了一年多点,但是自己其实始终对自己的这个“新左翼”称谓有点疑惑,不过群主这么自称,我也就顺其自然了,也就一个称呼罢了。如今已经离开这个群体快一年了,原来的群主希望我能够就当时的这段经历说点什么,即便是为自己走过的路,留下些许痕迹,为后来人所借鉴也好。
我本不擅长文艺,和群主一起搞文艺纯属出于大家的共同参与。2012年是一个令中国震动世界的又一个年份,带给世界的影响并不比2008年的汶川地震小多少。我们这群自命左翼的人士,需要有一个发声呐喊的方式,于是就有了“西南新左翼文艺”群。虽然我还是比较热心的参加每一期的写稿组稿联络,但毕竟不是自己专业所喜爱的,因此对这种文艺形式的意见表达是否能带领我们这个群体走出低谷,走向我们心中所向往的理想圣地始终是心存疑虑。尤其是人员的宽泛往来,全都是业余参与,每个人还要求生存,因此对于这个群体的运作方式就在内部逐渐形成了矛盾。最主要的核心矛盾就是群主希望形成制度化运行,而我们有一些文友则认为形成制度有点偏早,应该是自愿原则的自我运行模式;其次一个矛盾就是群主对于文艺水平的要求偏向逐渐专业精英化,对我们坚持草根文艺的运行方向持反对意见,这个矛盾最终在关于《白果林》文艺刊物的运行方式上爆发了出来。导致了“西南新左翼文艺”群的最早一批共同发起的参与者陆续退出了该群体。
群众性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出现群体的分化组合是很正常的。我认为既然合不到一起,那就分开各自按照自己接受的方式做事吧,不用太早的去争辩自己的对错和是非,也不适合勉强用制度的方式将大家约束在一起,大家只要是在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就好。中国的“左翼”文艺需要百花齐放,也需要百家争鸣。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西南新左翼文艺”群有了几十万字的原创文字,更重要的是孕育了这个群体的核心刊物《白果林》,因此有了一小点名气,从官方到民间都有了关注者。这个群体的分化,固然有群体人员内部磨合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2012年轰动世界的中国重庆事变的结果在2013年里基本上已经有了定论,关心重庆的人们有的还在寄托一些期望,有的却已经看到了不可扭转的严峻的现实。于是大家开始了重新的自我调整和选择,就像全国范围内的“左翼”都在分化一样,“西南新左翼文艺”群体也自然会分化。
“左翼”需要前进,不能老是成为一“翼”,悬在半空,社会主义理念需要实施,脚踏实地。马克思说物质的力量需要物质的力量摧毁,精神力量无法摧毁物质力量,这个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今天的全世界都在变革,尤其是中国变革正在处于加速中,我们不知道中国的变革最终会以昙花一现,面目狰狞而结束,还是来一个华丽的转身走向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这些过去的“左翼”需要做好准备,我们固然一只手在准备鲜花,同时另一只手也要准备石块!
(2015-1-18成都)
群号:22517496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