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法与海洋法
大陆法与海洋法
施米特: 不妨说,当今东方——西方的对峙就是陆地与海洋的对立。东方是陆地,西方是海洋;实际上,倘若忽略空气、大气、太空这一元素,拥有如此惊人的大地空间的中国就是陆地(立体)对抗海洋(平面)唯一乃至最后的制衡。我们讲“乡土”也许会好一些,我们迄今所了解的游击队是典型的乡土人,不仅中国、印度或者印尼,而且也在近东、阿尔及利亚以及拉丁美洲——尽管岛国印尼的陆地性不如中国这样的大国明显。他们都拥有乡土性,同时也具有农业性,农村对抗城市,诸如此类。
什克尔: 还有纽约的美国黑人。
(感觉上好象美国是拥有世界大洋的超级帝国,但是在拉丁美洲成为拉丁人的之后,还剩下些什么?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如何,在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还剩下些什么呢?即便是以海洋法来说,私海也是以陆地的延伸为基准的、而不是相反,美帝如何能占据公海呢?不过是加勒比海盗而已,霉菌基地也不过是小小陆地租界……)
阿瑞吉: 荷兰领导时期,确立了新兴欧洲国家体系;英国领导时期,主权国家的欧洲中心体系扩展到全球;美国领导时期,美国对世界体系的影响和渗透力进一步加强,不再以欧洲为中心。而新一轮的危机,将是更大范围的全球组合和新力量中心的崛起。
施米特: 世俗的上帝现在仅仅是给予而不再夺取,是因为他从“无”中创造了一切。世俗的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前首先创造的是“无”,而“无”是一切创造的开端,也是夺取的开端。
(二战使得黄金避险到美国,由此而产生的“美金”幻像维持了国际贸易中的美元印刷业,而欧亚大陆的军阀混战支撑了霉菌的屠宰工人,以至于到得当前“强制发行”的通货膨胀,而东亚是当前世界免于“滞胀”的最后源泉)
科耶夫: 社会主义,或者苏维埃社会主义是指这样的体制,即国内的剩余价值在国内被生产出来,就像在资本主义体制中一样,只是社会主义体制中剩余价值来自于国家的再投资。最后,“殖民主义”像资本主义体制一样,剩余价值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投资而是个人投资,但是剩余价值不是在国内产生,而是来自国外。……欠发达国家生活欠佳的民众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产自中东的石油在价格上比产自德州的石油要低一半多。
马克思对美苏模式的预言:
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场内已经被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上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洋只是流通渠道之一,而陆地才是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所……然而分而治之的“封建”割据使得利润在流通领域被垄断了,也就是产业资本之上的商业资本之上的金融资本的制币权)
杨帆: 我赞成改革开放,我也不否定计划经济的历史作用,这里最重要的一条是文化崛起,要清算西方原始积累对全人类造成的罪恶。原始积累害了多少人就不用说了。现在奥巴马上来是好事,有黑人血统,向黑人道歉嘛。欧美一个个向历史上的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道歉。杀人太多,他们的工业化是踩着两亿人血肉上去的。看中国的计划经济,就要人道多了。老百姓确实很苦,饿死许多,但人口猛增,说明生的比死的多,我们没有对外掠夺,道德因素极其重要。我们还放弃了日本政府赔款,还支援第三世界国家。
这一点的作用已经看出来了,伊斯兰恐怖主义为什么从来不打中国,非洲为什么对中国特别好?非洲政权就不让白人去,中国资本进入非洲。没有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和当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没有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人均GDP800美元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日本14000美圆还贬值30%,是中一直承担国际义务。日本道德不行,道德是长期起作用的。目前中国出口没事,可以往俄罗斯,非洲和中东出口。
“如果我们都愿意大致认同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提示的规律——人类是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那么,随着人类步入生态社会,并且逐步形成对广义生态文明的多样性存在之天然合理的自觉认同。” ——温铁军
“环境文化强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环境的修复相平衡。发达国家和高消费人口是全球资源消耗的主体,他们有义务承担起更大的环境责任。” ——潘岳
《大陆法纲要》
温铁军:取消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改为单一的土地资源税,根据重新核定的土地质量等级和土地常产,颁布全国统一的平均税率,然后按区域确定地区差别税率。
崔之元:斯蒂格利茨的“亨利乔治定理”,这篇文章总的叫“总地球公共物品支出和最优城市规模”,在一个简单的立体经济中,如果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度是由于纯地区性公共物品,并且人口规模是最优的,那么,总地租等于对纯公共物品的支出,空间的集中度是由于纯公共物品,比如说,我们现在建立地铁13号线,这就是一个密集型的公共物品,沿线带动了经济的集中度,而且密度是最优的,那么,总地租呢,就等于纯公共物品的支出,意思就是呢,纯公共物品就是一条地铁,总地租等于对纯公共物品的支出,他就是说,为了建一条地铁,你不需要收别的税,你只要把地租拿到手就可以修了,政府就可以修了,因为对地铁征收了个充公性质的税收,不仅是有效率的,而且也是纯公共物品融资所必须的单一税,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的由政府应该代表人民拿到,因为土地不是私人的,要保证全社会公共投资和其他私人投资的集合效应,而没有流失到少数私人手里以后,那么政府就不需要征收额外的税,或是少征收额外的税,这就是“藏富于民”的一个措施。
阶级民族化与生态平衡
美圆贬值所造成的财富掠夺(国际假币)和霉菌基地演戏所造成的强制发行(垃圾国债),在此次亚欧峰会和上合组织军演中得到了有力回应。虽然日本试图以钓鱼岛来转移冲绳霉菌殖民的内部压力,但是在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中国是防止日圆重蹈“广场协议”命运的最后屏障。从“威胁”到“责任”的种种歇斯底里,美、俄、欧向东看本身是东亚复兴和殖民瓦解的直接证明,并且这本身是人类文明(亚非拉多数民主)对丛林法则(20%/80%食物链)的革命。……但在另一面由越战导致的美国义务兵役制的废除又似乎导致了如当年印度的“雇佣军”的反祖现象,这是否会导致一种军国主义的军事产业下的“屠宰工人”?
人类的意志是要在社会意义上抗争自然消亡,在核毁灭时代,不是宗教战争,也不仅是阶级斗争,而是社会保障与自然逆转……难道人类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会退化为原子和细菌时代吗? 西方是分析的哲学观,但是其社会理论的原子化,有退化为种族战争的危险!
“人造系统带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氮、磷、硫以及其他废弃物危害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空间不断缩小)发挥服务功能。可悲的是在我们这个垃圾遍地的工业化社会,面对物理以及化学反映的交相侵袭,自然生态系统是唯一能让我们免于被埋葬、被闷杀、被焚化的载体。” ——《最后的能源危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