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不应抹去的记忆--一个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的抗战日记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 周百义
同窗绍东给我发来他叔叔的日记,问能否出版。我初不以为然。但我打开他发来的伊妹儿后就不想关上,关上就难以忘却。他叔叔龚业悌一身戎装,驾机长空与日寇搏杀的英姿就活在我的眼前。现在,他叔叔这本国内仅存的《抗战飞行日记》终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将书置之案头,再三翻阅,崇敬与感动在心头冲撞、缭绕。我想,如果我不为之写些文字,我会长时间感到愧疚与痛苦的。
日记的主人龚业悌,1914年出身于湖南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家境清贫,少年由父亲亲自课读,勉强读了一年高中,后因无力付学费又转入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当航校招生时,他抱定“航空救国”的信念,毅然投笔从戎。1936年至1941年,由见习官升任副中队长。先后执行战斗飞行任务183次,单独击落日机3架,协同战友击落日机6架。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中,龚业悌是千千万万个在国家蒙受苦难时挻身而出的中华儿女之一。他所在的中央航校同班毕业的33名同学中,抗战时期牺牲24人,伤残8人。他本人也曾三次受重伤,最后不得已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蓝天。但像这样用日记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空军壮烈抗战史的,他是第一人,也是仅有的一人。1985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他1937年的全部日记。
龚业悌因出身书香门第,当他投笔从戎时,尊家父旨训,每日认真地写一页日记 ,将一天的所作、所见、所闻、所想,悉数记载,无一遗漏。由于作者喜爱读书,日记文字清新简略,生动如初。从这两本日记的内容来看,70%记述的是飞行活动,包括警戒、练习飞行与空战。30%写的是个人的日常生活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风俗人情。但从整个日记来看,从始至终洋溢着主人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强烈的抗日爱国精神。如1937年1月27日,他奉命驻守洛阳,时值“西安事变”不久,他写道:“‘一二八’,这沉痛的日子,又随着流水的年华,增加了一年的纪念和回溯。忆当年,我正流离在故乡,手无寸铁,愤激在心┄┄让敌纵横于经济文化枢纽的沪滨,并留下一些耻辱屈服的创痛,污我国史,丧我国权。而今,在经年的奋斗中,我挣得了杀敌的技术,可以不像从前。”“七七事变”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报载日本增兵很快,战争将不可避免,我们复仇雪恨的时间已成熟了。┄┄在我们的臆想中,敌人的军舰、营房和一切要毁灭的目标了,我们精神振奋,心底腾着热血。”随后,在日记中,他多次记载了与日寇的空战。胜利的喜悦,战友牺牲的痛苦,战争的失利,自己负伤后的心情,无不体现着一个热血青年强烈的爱国情怀。日记中记载,为了抗日大业,他三次拒绝了家人及战友的婚介, 1937年2月5日他在日记中写道:“父亲来信,告我令娴姊肄业于湖南大学化学系,未成家,嘱我假中归去,同意可即订婚。我从未结交异性朋友,我感觉前程虽然远大,生命却如飘萍,我绝不愿陷害一个有望的女子”。他认为战争残酷,大丈夫应当尽忠报国,马革裹尸还,几次战前他写了血书,空战中,他曾力图驾机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因敌机的逃脱而未能如愿。
日记尽管是个人的心路历程,但却是研究历史最有价值的史料。如作者1937年至1938年两年的日记,对中国空军的创建与发展,成就与问题都给以了记述。对当时使用的飞机型号、性能,指挥的得失,留下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特别对中日之间历次的空战都加以了详细记载。有些空战他虽然没有参加,但也注意对战况加以追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的胜利与失败,更是无一遗漏。特别对他自己亲历的空战,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如1938年“2.18”武汉保卫战中,他写道:“今天,是一个极可歌颂而荣耀的日子,在武汉的苍穹,我们大队的同伴和敌机展开一场激烈空前的空战┄┄我调整好适于射击的速度,用穿过风挡伸到座舱前的指挥镜,我把敌机准确地汇入镜中的十字红线中,从线的刻度上判断敌机相距的距离,在测定已准确到达我的机枪400公尺的有效射程时,就开始扣动装在左右机翼上的两挺斯卡斯机枪”。日记中还详细记载了在抗日战争中无私援助中国人民的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情况,日记对他们的无偿援助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给以高度肯定。
这本书除了日记主人公的记叙外,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策划编辑姚梅女士与作者家属还增加了很多与日记有关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单面是日记,双面就是与之相关的资料。如日记中记载到“七七事变”、“武汉保卫战”,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时的报道、图片,参与者的回忆等。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再如日记中提到的中日苏三方使用的飞机,本书中除了照片,还绘制了简图、表格。日记中提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史料中就详细介绍了这支志愿队的来源、装备、参战情况、牺牲的苏军人数。所以,这本书出版后,当当网一次提出包销一万册,足见本书的价值与他们的信心。
1937年5月,张元济亲自编写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 8篇故事,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节,再译成白话文,并在每篇文章后面加以评点。8篇故事包括《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等。张元济在《编书的本意》中指出:“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妆点出来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我不知日记的主人公是否读到了张元济先生的这本书,但龚业悌先生以决死之心抵御强暴,抗拒横逆的精神与张先生这本书里提到的志士仁人都十分相似。关于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图书,如远征军之类的,已经出版了不少,但国民党空军与日本空军作战和保卫国家领空的史料,见到了则很少。这本亲历者的日记和围绕日记所编选的史料,对于帮助国内读者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貌,无疑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者出版这本书的初衷,虽然不能说与张元济先生一样都有明确的时代指向,但绝不仅仅只是和日记主人公的后代一起来纪念先人。那些为了民族的生存与抗争而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都是我们应当铭记的对象。我们肯定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空军飞行员的壮举,就是力图弘扬一种精神,即中华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我想,只要我们的民族不会因为意识形态而忘却自己的先贤,那假如有一天再需要龚业悌似的热血青年挺身而出时,相信会有无数的志士仁人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因为,他们从龚业悌的身上看到了,历史并不会为曾有的恩恩怨怨而忽略或遮敝某些史实,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是永垂不朽的!
(本文已载于2011年7月4日<楚天都市报>.7月8日《长江商报》,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