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1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几千年不世出的旷世天才。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毛泽东一手铸成的。而那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如果没有毛泽东,也必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貌。他唤起了整个东方人类和新兴世界的崛起。
毛泽东天姿英发,文韬武略,胆识过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毛泽东都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人物。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能够凭借几乎一无所有的政治资源,白手起家,在二十八年之间,纵横捭阖,缔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政党,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一个伟大的国家;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广阔的中华大国的至高无上的神圣领袖。
世界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袖,敢于如此地蔑视包括两个超级大国在内的整个工业化世界以至包括联合国。而面对整个世界的报复、封锁和堵截,他最终迫使世界不仅向之低头,而且为之喝彩,为之鼓掌!当1972年中国使团高傲地带着自己的原则和理念重返联合国的时候,中国人所得到的正是全世界这样的掌声!
2 毛泽东是一个神话。
自1946—1949年间他所指挥的第三次国内战争,双方用兵之数量,其战争规模之宏伟,超越了20世纪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全部战争,也超过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切战争。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相形之下,西方之兵圣凯撒、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拿破仑,不过如同小丘而已。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足以状其妙。他实际是运神思于方寸之间,而操胜负于万里之外!其军事指挥艺术之高超,其政治、军事及意识形态整体运用配合之巧妙,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最伟大的军事家。
毛泽东驾驭历史操纵人类的能力几乎来自天赋。如果我们不是由于曾身历其境,我们会象后代一样对神一样的毛泽东不可思议不可想象和不能置信。
毛泽东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他具有卓越的艺术天赋、最深刻的直觉灵思和极其广博的人文知识。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他关注的始终是群体的“人民”即所谓“大多数”人类权利的普世价值。他永远站在世界上社会上穷苦大众、“弱势群体”即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那一边。
在私生活中,毛泽东极具人情味、幽默感。他知道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万岁”只是一句空话,“四个伟大”不过是小人违心的阿谀奉承。他嘲弄自己既有虎气也有猴气,他相信自己早晚也会被人打的粉碎——不过粉碎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在政治上,他冷酷无情。只要政治斗争需要,他就会毅然斩断一切情缘、粉粹任何障碍和形成障碍的个人,不论他们是旧日袍泽还是老战友,文化大革命中尤甚!“如果需要无情,那就无情!”“既做狮子又做狐狸。”在政治权谋上,他不过也是一位马基雅弗利之术的运用者。
3
黑格尔说过:仆妾眼中无英雄。但是,那并非英雄不是英雄,而是因为仆妾只是仆妾!英雄也有失误,伟人也有弱点,伟人也有隐私,伟人也有人性。但是,伟人仍然是伟人!托尔斯泰说:一个道德完美的庸夫仍然是庸夫,一个浑身弹孔的英雄仍然是英雄。
全部历史所昭示于人类的,就是人类永远会犯错误。个人会犯错误,群体也会犯错误。领袖会犯错误,政党会犯错误,国家会犯错误,民族也会犯错误。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不断犯错误的历史!因此历史永远是曲折的历史。为了摆脱某种错误,结果所陷入的可能又是另一种错误。
历史不过是无数错误的叠加而已。历史的终极正义,正是在无终极的无数错误的积累中,才逐渐呈现的。
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充满传奇戏剧性的一个伟大世纪。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这个世纪中卓越拔立的三位真正的传奇英雄。
这个世纪的头十年以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在60年代后期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而达到一个震撼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最高潮。但随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乃以九十年代全球社会主义体制的全面崩溃,转向新资本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的全球化运动。
但是,历史远未终结。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留下的精神和政治遗产,包括文化大革命的遗产,仍然会被人们不断地思索和研究下去。
5
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根本之点在于,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静止无矛盾只需要向前发展经济的平静社会。这个社会作为一种过渡形态,它既存在着向前,向更高级社会形态进步的可能,也存在着向后倒退和复辟,倒退回半殖民地和原始积累的野蛮资本主义的可能。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仍存在着极其深刻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中既包涵着阶级斗争和阶级对抗的内容,也包涵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而其根本主题,则是内外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与多数人民大众的矛盾。对这种矛盾,如果统治阶级、执政党处理不好,则发生动乱、暴动或革命是随时可能的。因此,社会革命不会终结,历史永不终结。
我们可以预言,如果在未来某一天中国也终于出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式的右派政变或以“自由主义”为名义的内外资产阶级和买办势力的联合专政,那么,以毛泽东的名义,中国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大众的联盟和革命造反运动就一定会前仆后继地再度发生。①
①毛泽东已看到这一点。他说:“中国如果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
因为毛泽东已经把他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识形态深深地熔铸进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政治文化中!
6
英国名史家罗斯在论述拿破仑时曾指出:
“尽管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他在治理国家,焕发人民才智和运用战争艺术等方面,完全是超群绝伦,伟大之极。 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重要性,而更在于他的始创性以至在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宏奇壮丽!
屈处奴役之下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人类毕竟不以最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谨小慎微、知难而退、毫无建树传于后世的庸碌之辈,而是把它授予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功勋卓著、甚至在自己和千百万人同遭大祸之际还主宰着千百万人之心的人。”
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个奇迹创造者。
7
文化大革命最终彻底失败了。但是,毛泽东——这个驾驭中国革命彻底改造了中国之人性和生活的人,这个以人民战争的形式领导了二十世纪历史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席卷了数亿人口的伟大国内战争和革命群众运动的人;这个动员了十亿人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超人之伟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试图营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终极平等的乌托邦理想国的人;这个打破了雅尔塔三强瓜分世界协议、打破了冷战的两极格局,从而使中国屹立而起成为世界之第三极的人;这个导致二十世纪后半期的全球地缘政治发生根本改变的人;这个发起了十字军东征以来最伟大的群众行动、使西方势力被逐出于东方的人;这个最终把亿万人的思念引向天安门前那块孤独耸立的岩石之后的正方形大厦的人;必将永远屹立于人类历史上千古不朽者的最前列!
8
毛泽东去世后,西德总理勃兰特发表的悼词说:“……对一部分人来说他是希望,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永久的挑战。两种情况都将继续下去,以后一直是如此”。
毛生前多次点名批判过的铁托则说:“毛泽东是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
《毛泽东传》的作者、美国学者特里尔说:“事情总是这么奇怪,五十、六十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份量。当然,至今仍有人躲在阴暗中诅咒他。因为毛泽东仍然是那些人的一个消不去的噩梦。
是的,像毛泽东这样巨大而深刻地影响过世界历史的巨人,是恐怕不会再有了。但他的精神、政治和全部意识形态遗产已永远地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笼罩着未来的全部中国历史。
在生前,毛泽东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未来,毛泽东必将成为世界历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神话,一个传奇,一个理想,一个梦境!世界历史由于曾有过毛泽东而不寂寞。中国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也正是由于创生了毛泽东,中华文明才再一次向世界最雄辩地证实了它的智慧、辉煌、它的魅力与永恒的生命力。
后毛泽东时代人评价毛泽东
怀念毛泽东并不仅是怀旧,而是对未来的向往
不知道毛泽东是会忍俊不禁,还是会立刻严肃起来──如果他听到在他离开这个世界27年后,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是怎样评价他的。
在这个有时被称作"新人类"或"新新人类"的群体中,一些人是如此地崇拜他,结果就将毛泽东供奉为了精神偶像;另外一些人则对他有不太恭敬的看法,认为毛泽东是"绝对的集权主义者",他"背叛了无限热爱和信任他的大众"。有意思的是,这些爱憎分明的年轻人差不多都是在"后毛泽东时代"出生或成长的,是毛家孙子的同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吃麦当劳和肯德基长大,崇拜比尔·盖茨,会用英文背诵林肯的语录,当然,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1976年以前因毛泽东而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灾难。毛泽东在1976年忽然撒手人寰,使中国人一时陷入了信仰混乱的状态。现在,听离开了毛泽东"阳光雨露哺育"的新一代人谈毛泽东,也就是在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未来。
民族英雄和人民领袖
对于北京某成衣厂的女工李素梅来说,"毫无疑问,毛泽东是一个伟人,所以我才到纪念堂来看他,也帮我的父母看他老人家"。这位老家在山东德州的25岁农村少妇一边说,一边喜滋滋地和她的三个女同伴在毛泽东纪念堂门前拍照,全然不顾凛冽的西北风飕飕地鼓起她们脖子上色彩艳丽的毛围巾。
李素梅从她父母的口述中得知,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是毛泽东把他们从贫困潦倒中拯救了出来,是毛泽东帮助穷人挣脱了剥削阶级的锁链。李素梅的爷爷和奶奶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饿死在了要饭的路上。她说,"我父母那可是真的热爱毛主席啊。他们一直都想来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主席躺在水晶棺中,很安详的样子,这我都看见了。但是,我父母还没有机会来。他们很忙,要照看家里承包的苹果园"。
只接受过5年小学教育的李素梅不善言谈,但她代表了很大很大的一个群体。显然,未来中国的治理者不考虑当年毛泽东对待这个群体的态度,处理不好这方面的关系,肯定会遇到麻烦。
李素梅还有些没有说出的话,由北京首都汽车公司一个出租车司机"帮忙"说了:"我当然喜欢毛主席。我不是知识分子,说不出什么漂亮话。我就知道一条,毛泽东是大公无私的。他很为老百姓考虑。"32岁的王劲说。"想想看,毛家多少人为中国牺牲了?他的亲生儿子也死在了朝鲜战场。"王劲潜台词是,看看现在,有多少腐败官员给自己的家族谋福利。
王劲车内的后视镜上挂着一帧毛泽东头像的照片。他相信,这张照片──而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保护他躲过车祸。"老人家是有魔力的",他认真地说,又飞快地补充了一句,"我们这种无权无钱的老百姓最喜欢毛主席。"
其实不尽然。孙可,一个石油工人的后代,就对毛泽东有些看法。"有人会说,我应该喜欢毛泽东才对,因为我出身工人家庭。毛泽东曾经说,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而事实却是,特权阶层后来变得比工人阶级更厉害。"31岁的孙可不留情面地说。
在北京某知名网站做编辑工作的孙可认为,有的特权阶层,是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遗产。特权滋生了腐败。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曾出现过"寻找毛泽东"的现象,到了90年代又出现了毛泽东热。为什么会这样呢?孙可认为,80年代,中国人民族情绪高涨,然而,民族精神却严重缺失。已故的毛泽东是一个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所以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另外,腐败开始猖獗,普通百姓感到无能为力,就开始怀念毛泽东。他们认为毛泽东时代是没有腐败的──但这一点他们错了。在毛泽东时代就有了特权阶层,老百姓禁止看的书,他们可以看,老百姓不能看的电影他们可以看,老百姓买不到的物资他们可以买到。
但孙可仍然承认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家,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在孙可看来,毛泽东有着建立丰功伟业的浪漫情怀,希望带领千万中国人走向一个浪漫的社会。但毛泽东不知道,在乱世,伟人和普通人的梦想差异不大。所以一个伟人有可能带领民众走出历史困境。而在和平时期,普通人有自己的梦想。这时,伟人如果不能给民众带来实惠,而只靠自己的个人魅力,要率领千万人走向一个人的梦想就比较困难了。
在这里,同为年轻人的孙可、王劲和李素梅,关注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最要紧的是,领导人如何处理好与普通老百姓的关系。
他让中国拥有尊严
"毛泽东肯定不是完人,他亲手缔造的人民共和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比如社会不公、财富分配不均,等等。但他肯定是伟人,对历史有很大的影响力,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他为中国的今天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是功大于过的。你不能说我们今天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毛泽东过去的错误所造成的。"一个名叫敖广的软件工程师说。
毛泽东去世那年,敖广才6岁,还没有上小学。今天他却骄傲地声称,"我是‘毛派‘。"他身穿一件时髦的黑色夹外套,胸前佩戴了一枚红色的毛泽东像章。他说,"像章是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后才戴的。我就是想告诉有些人,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军事上是不可能强大的。"
虽然1995年才从北大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可是敖广的意识形态似乎是由毛泽东思想装备起来的,尤其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这里,"人民"二字也从这位年轻人的口中蹦了出来:"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精华在于他非常巧妙地把战略战术和政治思想结合在了一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民战争。就是人民战争的哲学,使我们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打赢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敖广在中国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业余军事评论家。他说,即便毛泽东故意向敌人泄露了他的军事思想,敌人也要打败仗。"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依靠人民。毛泽东人不在了,但他的思想就放在这儿,直到你按他的思想办,你面前的问题才能解决。"他又随口背诵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以警告美国人不要插手台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在敖广看来,台湾问题不是什么难题,"只要我们坚持在政治原则问题上不和霸权主义妥协。如果丧失了政治立场,你就没有将来。"
敖广的想法在当今的中国大学生中颇有市场,就是这些天之骄子,在试图表达自己立场坚定时,往往还是喜欢说"向毛主席保证"。
南京大学天文系的程昊文说,与中国历史上众多标榜"众人皆醉我独醒"或者自伤愤世的人不同,毛泽东的可贵之处在于用"实事求是"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社会对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为人为学的基本态度。"这位1985年出生的大学生带着一脸书卷气地说。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强调爱国主义,这是毛泽东引领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是,这位革命家在晚年没能克服中国文化中家长制和集权传统的强大影响,助长了个人崇拜与集权传统的恶性循环。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林嘉说,在计算机芯片已经发展到奔腾处理器的今天,人们仍然要学习二进制,同样,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或者未来中国共产党的任何理论发展,都要在毛泽东思想里寻找源头,也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补充。
1999年,教育部把阐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大学必修课《中国革命史》改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意味着每个中国大学生不但要在本科阶段用至少40个学时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在报考研究生时也要通过这门科目的测验。刚开始,不少大学生表示困惑,但后来,他们从中找到了与毛泽东的心心相通:毛泽东并不神秘,在早年,他也是一个为中国前途而忧心如焚的青年。
真正的革命者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毛泽东思想都提供了解决中国问题甚至世界问题的出路。"独立音乐人、剧作家张广天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当张广天还在上海中医学院读书时,他是主张西方民主的。后来,他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了毛泽东,从而认识到,只有毛泽东能够救中国。
张广天把毛泽东看成是一个"前卫的现代共产主义者"。他说,"毛泽东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却比马克思的思想深远。马克思只从经济领域解决了剥削和被剥削的问题,而且只能在欧洲起作用。毛泽东是在20世纪世界面对帝国主义全面控制的时候,提出了新的策略。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作为后毛泽东时代的新人,张广天对造反有理的理解与文革中红卫兵的认识不同──这里是指"人民要求解放是有道理的",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一种折射。"毛泽东不仅认识到广大农民是革命的力量,而且还号召大众起来反对官僚主义。这是毛泽东唤醒群众民主意识的方法。"显然,张广天和他的同龄人一样,也认识到了"人民"在毛泽东哲学体系中的价值。
事实上,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曾对古巴共产党领袖卡斯特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59年,卡斯特罗和他战友切·格瓦拉取得了古巴革命的胜利。张广天从这段历史中获得了灵感,在2000年创作了话剧《切·格瓦拉》,演出引起轰动。话剧告诉人们:革命是不朽的。
在张广天看来,毛泽东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一生都在给人们树立一个榜样:为人民服务。因此,毛泽东象征着这个国家的稳定、平等和骄傲。"
张广天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毛泽东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存在,他的精髓不变,影响深远,谁得到了这个精髓,并加以发挥,谁就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最近,张广天把自己对毛泽东的感情和理解用音乐表现了出来,为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创作了音乐和歌曲。该纪录片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纪念毛泽东12月26日的110周年诞辰而制作的。
这位37岁的音乐人说,"我们今天怀念毛泽东并不是怀旧,而是对未来的向往。毛泽东是我们的未来。就像那首流行歌曲所唱,毛泽东是人民心中的太阳。无论他走了多远,无论他离开了我们多久,心中太阳永不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