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这是一股什么风?——也谈专家贬龙

火烧 2006-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专家贬龙行为,指出其背后的文化偏见与官方立项问题,强调龙作为中国象征的历史积淀,呼吁理性看待文化符号,反对无端否定民族精神。

这是一股什么风?——也谈专家贬龙

与七拐八弯的婊子立牌坊相比,吴友富的贬龙说显得干脆利索。“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这就是他贬龙的决定性理由。这个理由已经被社会舆论几乎异口同声的批判为崇洋媚外荒谬无耻决不是偶然的,因为自从这个世界出现民族、国家而来,还没有一个民族、国家的图腾或形象是由别的民族、国家的感情好恶来决定的。譬如,红枫叶、山鹰、蛇、袋鼠等等,虽然都有负面的解释,也完全可以被别的民族、国家误解歪曲,但使用它们的民族或国家仍然在坚定不移的使用着,有的还作为国旗主要图案。

从政治弈博的角度考虑,政党的形象更值得推敲斟酌,这可能直接影响到政党的生命力,但素来唯实用为上的精明强大的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好象还没有打算抛弃蠢驴和笨象。

原因其实很简单,即某个民族、国家内乃至政党的标志性形象不是什么个人心血来潮的创造,而是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这种积淀是民族或政治集团心理精神长期反复取舍承认的结果。任何人为的取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文革初期,龙作为封建迷信的形象曾被大张旗鼓的取缔,但很快就东山再起了。在雄厚深远的民族历史积淀面前,专家的耸人听闻之言是不堪一击的,国人还无须为龙担忧。

问题是吴友富提出奇谈怪论的背景,倒值得人们深思一番。据报载,“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这里有三大看点:1、吴友富的要职领衔身份。2、属于重构并向世界展示的国家形象品牌的重要研究。3、正式立项于上海市级哲社科规划课题。这三大看点集中强调了贬龙说的官方性和重要迫切性,这可能是引起舆论哗然和忧虑的主要原因。

一种明显违反科学规律和人民感情的观点和作为,以官方重要立项课题的形式推出,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愤怒和忧虑。

近几年,以上海为典型的地方或部门官方在政府作为方面有一种倾向,他们以贬低或取消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共产党的立族之魂和立国之本及立党之根为己任,也许他们嘴上决不会承认这一点,但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作为上,只要有某种理由或可能,他们会尽量找到各种借口贬低或取消那些曾经在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上有着革命的光荣的科学的或者有着伟大光辉精神传统的东西,或有意无意的听任怂恿鼓励反动的丑恶的不健康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出笼流传。在进行这样的贬低和取消过程中,往往也总是一些专家学者打头炮、造舆论,接着是突然由政府某部门做出既成事实,或者俨然以官方的名义推而广之;对尚有顾虑的事情,则以官方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形式泛滥。

于是,《包身工》、《狼牙山五壮士》从教科书中消失了,五卅纪念碑被推倒了,董存瑞被怀疑了,雷锋精神被庸俗了,……。如今,连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公认千年的为海内外华人共同精神象征的中国龙也没有逃出厄运,照样被戴着桂冠的主流专家学者狠批了一通!面对这股越刮越起劲的风,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一股什么风?为什么某些吃人民饭拿社会主义钱的官方人士要如此卖力的推行这股风?

当然,要这些人自己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指望了。虽然他们开始的和后来辩解的理由是如此大言不惭,甚至近于无赖式的横蛮卑劣低下,但人们还是不难从他们公开的话语里洞悉一些玄机。

就上述报道的三大看点而言,人们可以感觉到,第一,当今中国有许多拿高薪吃财政饭的所谓专家学者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中,他们放着许多真正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不闻不问,却去研究什么龙的形象问题,还列为重大课题,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烧纳税人钱,吃饱了撑的。地球人都知道,中国龙的形象是虚构的,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好恶理解评说,中国人之所以认可龙的形象,是从正面积极的方面去构思的,把它看作神圣英伟、光明正大、吉祥美好、积极向上的象征。这根本用不着某专家或某官方去引导解释。至于西方人曲解,也无损中国人承认并使用这个抽象的形象。何况当它以世俗面目出现时,中国人自己也有恶龙毒龙说,也有一些人不喜欢龙的造型,但从来也没有妨碍龙约定俗成为中国的象征性形象。所以研究一个抽象的图腾形象能不能成为现代中国的形象标志,其好坏的标准本身就是无稽之谈。这就象规范一个民间流传虚幻的神话故事,只能徒劳无功而已。你官方对龙规范得最好,原来各民族各人的喜恶感觉仍然存在,决不会由于你的宣传规范而改变感觉,除非你彻底抛弃龙的名称。即便如此,人家还是不会买你的账,因为人家的文化积淀一直把龙定位在与恐龙差不多的凶龙恶龙形象上,有人偏要习惯性地把中国与这样的龙联系起来,你有什么办法?你那一套自说自话的宣传是不可能改变什么的。吴专家的领衔研究,用一句中国古话形容,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浪费人民的钱不说,还要扰乱人民的心。

其次,“重构和展示国家形象品牌”的提法有些不伦不类。大概是市场化化成惯性了,所以一开口就有一股商场铜臭味。何谓品牌?稍微有点市场经营理念的人都知道是商品广告用语,专门指商品的牌子,广义包括企业牌子,而企业牌子的功能说到底也是为商品牌子服务的。人们之所以重视品牌,是因为好的品牌可引起市场注意力,提高知名度,促使企业商品销售量上升。品牌,归根到底是为商品经营服务的,不是出卖商品,也就无所谓品牌问题。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形象来说,严格地说是不能用品牌来定义的。因为国家或民族不是企业,更不是商品,不需要靠出卖自己赢利。国家或民族的形象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积淀既定的产物,它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有时候,地理生物或生活习性的特殊性也能产生形象。这些形象都不是人为的重构和展示所能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这个民族或国家以往及仍在延续的历史文化及特殊的地理生物的积淀中。譬如,中国的龙、长城、熊猫、天安门、毛泽东,新西兰的开惠鸟、法国的卢梭、雨果、凯旋门,柬埔寨的吴哥窟等等都是这些民族或国家的形象。龙,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最有图腾感、最特殊,最能被各阶层阶级广泛接受而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民族和国家的标志形象,是一种历史必然,绝对不是靠几个专家研究就可以重构的,更不能用什么品牌意识去展示推销。现在有些官方人士把什么都当作商品,把政府当作企业大老板,把自己当作经理或推销员,开口经营、闭口品牌,这是市场化综合症的病态表现。

其三,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单位轻率地把这样荒谬的问题作为重要研究课题,暴露了当前上海社科界的弊病---几个闲极无聊的官方学者居然要构塑新的国家形象品牌,然后以权威的方式把它强加给国民并向外国人展示,这种表现倒确实损害了上海社科界的形象。本来作为社会科学,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三农、信仰、民工、交通、住宅、维权、道德、公平、正义、环保等等等等,即使在塑造民族或国家形象问题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亟待提进议事日程,如消除腐败、肃清贪吏、健全民主、正本清源等等。记得50多年前,中国在西方发达民族的眼中,是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形象,然而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浴血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愤发图强,一代一代创造了伟大光荣的业绩,仅体育一项就夺得了许多国际冠军金牌,使中华民族以龙的喷薄向上、辉煌磅礴的的气势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现在却有人挂着共产党的招牌,别出心裁的强调龙的什么霸道攻击性,这是何等的狂妄无知啊!事实证明,提升国家形象决不是靠少数官方专家的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构塑,而是靠广大人民群众面对国内外矛盾的斗争历史实践,靠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的积极努力工作和健康良好的生活状态!上海社科界却把精力放在如此无聊的问题上,人们不禁要问----你们这些单位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行文结束之际,闻吴教授的最新解释。他总算表白了没有否定龙作为国家形象的态度,这当然令人欣慰。但他借西方人之口贬低龙形象的做法,应当说是拙劣的表现。而且还在奢谈什么构塑形象品牌研究,构建和谐文化,提升国际形象之类的奇谈怪论,让人哑然失笑之余,只可惜一大笔纳税人钱又要浪费了。

那么龙文化可不可研究呢?当然可以。但切不可以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官方规范的形象品牌的面貌吓人,也无须牵强附会与时髦的政治风向硬拉关系。在这方面,唐代的韩愈就做得不错。他的《龙说》仅是一家之言,一得之见,但这一家一得却能千古流传。他是官家大臣,却没有以官方名义研究发表,更不曾借机拍皇上马屁,胡诌一番真龙天子的鬼话。他以独到的见解,说“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既隐喻了“一个英雄三个帮”,又暗示了精英施展才能的舞台,也可以靠自己辛勤构筑。我想,如果那些官方学者专家有这样一点率真求实的精神,说出一点有用的道理,而不去热衷于什么赶时髦刮秀风的无聊事,那将是老百姓的幸事了。

(新马2006.12.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