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号汽油涨破9元,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是否合理?
国内成品油又调价了。
汽油又双叒叕涨价了。
92号汽油都破9元了。
再涨真开不起车了,虽然中石油和云闪付都有满减券。我那辆凡尔赛平均油耗7.7,上下班单程16公里,一天下来油钱就得20多。法系车还挑油,只能加两桶油,小加油站不敢加,省的钱不够修车钱……
国家发改委从来没有公布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计算公式,只公布了一个很概率的“调价机制”。这难免给某些人留下口实,指责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是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过快的“帮凶”。
要弄清楚是不是这么一回事,逞口舌之争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争论诸如美国油价多少钱,国内油价多少钱这种事。
因为一旦陷入这种争论,是没有尽头的。两国资源禀赋、交通情况、人均收入等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会让问题陷入一种十分复杂的境地。
我们是石油进口大国,国内石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自给率只有大概30%,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也是跟国际油价联动的。公知们常拿咱们进口俄罗斯低价油说事,其实咱们进口俄罗斯的原油在国内整个原油消费中只占一部分。
要讨论这个“调价机制”是否是国内油价上涨过快的帮凶,可以对比一下国内油价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情况。
首先要做到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长度必须足够长,也必须足够短。
即这样的一个时间长度:这个时间必须长到可以平均掉短期内市场情绪波动的对价格的影响,又必须短到可以忽略其他因素——诸如物价上涨、生产力水平提高、工资上涨、税率调整等——对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的影响。
因此,即不能选择一个或两个调价周期内的价格做对比,也不能选择数年内的价格做对比,毕竟2013年的时候,理个发只要10块钱,现在都20 了。
我们就选取今年1月3日至5月30日这5个月的时间来做对比好了,国际油价和国内成品油价格分别以布伦特和山东92号汽油价格(最高限价)为例。
1月3日,布伦特77.94,山东92号汽油7.12;
5月30日,布伦特115.32,山东92号汽油当日24点调价后8.99。
5个月内,布伦特上涨47.96%,山东92号汽油上涨26.26%。
考虑到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含税的价格,我们有必要把其中的固定税扣除,再进行计算。
目前,成品油中的税费种类主要有消费税(汽油1.52元/升),增值税17%,教育附加3%,城建7%,地方教育附加2%。
扣除其中的固定税,即消费税后,得出如下数据:
1月3日,山东92号汽油扣除固定税后价格为5.6元/升;
5月30日,山东92号汽油扣除固定税后价格为7.47元/升。
5个月内,山东92号汽油扣除固定税后价格上涨33.39%。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下,在今年前5个月国际油价连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原油价格涨幅。
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含税的价格,我们有必要把成品油所含的固定税扣除再进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有效地起到了平抑油价波动的作用。也就是说,恰恰是这个被称为“帮凶”的东西,在国际油价连续上涨期间,抑制了国内油价过快上涨。
国家以三桶油为基础,在平抑油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只是媒体不怎么宣传而已。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言,三桶油拆分私有化,国内经济早乱套了。
国家之所以要平抑油价波动,是因为油价的波动影响的不只是油车车主,它会通过影响中间环节,特别是物流运输环节的成本来影响整体物价水平,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甚至会影响到老百姓的饭碗。
我们现在的农业其实还是石油农业,油价上涨,最终卖到老百姓嘴里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也会上涨。
那可真是……
人开不起车不会造反,穷也不会造反。
吃不上饭,那可是真的会造反的。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茅于轼当年的主张——放弃18亿亩红线,种粮不如买粮。
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