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互相搀扶着前进

火烧 2009-10-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通过一封友人来信,引发对伟人故里的回忆与思考,结合乌有之乡的平台,探讨信仰与理想的传承,展现互相搀扶前行的精神。

                我们互相搀扶着前进

                                                                           

    拙文《伟人故里行》成篇后,首先寄给友人王者诚先生指教。很快他给我写了一封回信,信中的开头是这么说的——
    X X,好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了。你的《伟人故里行》让我边读边流泪,而且不时掩卷俯首长叹!悲恸!不能自已。
    以下这首诗,是他信中的组成——
    “多少高峰,尽在史书中。又有谁人,能比毛公。推翻三座大山,古老中国又新生。万民歌唱《东方红》。歌未尽,曲未终,横空掀起文化大革命。十年大鸣大放,褒贬千古难同。人不是不倒翁,再过一万年,也是属于毛泽东。”
    诗后并附小记:
    “这首有点像词似的诗,改写于1998年8月3日灯下。原诗是写在《毛泽东诗词集》的扉页上面的。在它的前页中有小泣如下:
    此诗作于80年代初期,也是写在《毛泽东诗词集》带有梅花图案、邓小平题写书名封面版本内页上面的。诗内曾有‘生前颂歌遍寰宇,死后指桑骂劲松’的句子,可惜此书丢失。今修改仍书在新版《毛泽东诗词集》的扉页上。1997年10月10日。”
    此信读过之后,真是叫我无法不动容。王者诚先生比我年长,不管在哪个方面都是我的前辈。他往来过新旧社会,亲历过“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二场战争。二十几年的朋友,在这之前,关于我文章中的话题,我们之间从来没有丝毫的涉及。没想到这一封信的往来,竟然爆出彼此交集的火花。也许正是这封信的动因,让我在国庆60周年的前夜把它发给了“乌有之乡”。
    对于“乌有之乡”,我属于初来乍到。是半年前为了寻购一本书,无意中进入的。第一感觉是它的旗帜是如此的鲜明,主题是如此的突出,页面是如此的干净。在到处都充满着铜臭味的网络时代,实属罕见。再过过里头的文章,发现切格瓦拉要是在世,一定也会来光顾这个乡村。更直觉“中央政策研究室”应该从这里倾听到人民的声音。
  《伟人故里行》刊出后,读过的朋友给我留下的许多话语,更有同城的网友联络到我本人,告诉我此地“乌有”的乡友还有比ta更年轻的。虽然未曾见面,我猜想ta应该是一个60末70后的吧!
    没想到,同友人之间的一封信,让我看到了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全军将士不分老幼携手向前的大场景、大写意。今天,共和国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中奋起,对一种信仰的追求,不正是一个个你我“理想链接”中的万里新长征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