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读史札记】谁是恨贪仇富亲民的皇帝?

火烧 2010-08-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其出身贫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制定严酷法律并实施剥皮实草等酷刑,同时仇视商人,展现其反贪仇富的帝王形象。

【读史札记】谁是恨贪仇富亲民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谁是最恨贪、最仇富、最亲民的皇帝?依我看,莫过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  

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自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梦想,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南京登基,一个曾经横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不久,朱元璋便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反贪官”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一是立法近乎酷。他的恨贪,表现在他针对贪官所立的法令,这些法令严得不能再严,酷得不能再酷。譬如,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针对贪污的法令,凡贪污八十贯钱就立即绞死;他还授意制定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骇人听闻的酷刑:剥皮实草。他下令在各地县衙前面都设置一个土地祠。县里如果出现贪污的官员,就将他们处死,然后,把他们的批剥下来,挂在土地祠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将其放在处死贪官后任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稻草人就是他的下场。这种触目惊心的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二是惩贪不手软。他从来不怕杀贪官杀得太多。好几件大案,每每牵连上万官员,有人劝他手下留情,不要把天下官员全杀光了,到时候就没人替他管理国家。朱元璋毫不在意。他说:“官还怕没人做么?”到最后,真的杀得太多、关得太多,许多县里没了官员主事,朱元璋仍不妥协,他下令把那些关押在牢狱里的前县令拉出来,到大堂上去处理纠纷。这样,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个戴着镣铐的县令,坐在一具人皮草偶下面,审问着几个戴着镣铐的百姓。  

三是肃贪制《大诰》。《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阐述了朱元璋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他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严厉,最后,他甚至创造出一个以往连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方法——普通百姓只要发现了贪官污吏,他们就可以把贪官污吏绑起来,送到京城治罪,任何人不得阻拦,否则,就杀阻拦者的全家。  

朱元璋不仅恨贪,也十分仇富。他认为,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生产粮食和棉花的劳动才是劳动,那些商人们游手好闲,从来不生产任何产品,却过着奢华的生活,是社会的寄生虫。由于这样的认识,朱元璋对商人十分仇视。  

为了贬抑商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发布法令,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衣料的衣服。  

有这样一个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江南巨商沈万三尽管屡次向朱元璋捐献资财,但还是被抄了家,并发配云南。或许这个传说真假难辩,但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何等地仇富。  

明朝建立伊始,中华大地经过近二十年战乱的破坏,一片凋敝。对此情形,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亲民、惠民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称帝不久,外地州县官来朝见,朱元璋对他们说:“天下初定,老百姓财力困乏,像刚会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如同新栽的树,不可动摇它的根。现在重要的是休养生息”。  

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议,鼓励开垦荒地,并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   

  除了民屯外,明初还有军屯和商屯。军屯由卫所管理,官府提供耕牛和农具。明军士屯守比例是: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军队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军粮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屯是指商人在边境雇人屯田,就地交粮,省去了贩运费用,获利更丰。商屯的实行,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开发了边疆。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  

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  

《明太祖实录》第92卷写道,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找一块空闲土地,盖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后,他又给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这两道旨意下发之后,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执行了,朱元璋很高兴,认为试点成功,在当年年底,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明太祖实录》卷93)这意思是说,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  

朱元璋一系列休养生息的亲民、惠民政策,不仅稳定了农民生活,也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经济,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效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   

   

您或许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派出所火拼,拼来了巨大的利益集团!  

江苏靖江新城警察打警察底气何来?!  

“打折”选举不验票房山敢叫板总理?  

10个官员就能选举出人大代表?  

贪官被抓,偶然还是必然?  

带有“血泪仇恨”的退休工资卡  

社会的动荡不安源于失去公平与正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