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市场经济:你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火烧 2010-08-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深入解析市场经济的本质,提出其为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过程,并分类为五大级别类型,探讨其运行规律与全球分工模式。

市场经济:你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听婵释禅  

   

关于“市场经济”这个人们耳熟能详且整天唠叨不休的最基础最本源的概念,由于老旧经济学家们没有能给出一个可以“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市场经济现象”的含盖全面且周延性的科学“定义”。因此,即使是到了经济理论和思想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还是一头雾水且莫衷一是地在罗列经济现象、市场现象等之中徘徊和徜徉着,就是有点想法的经济学人想给“市场经济”下个定义,也是象写文章似地整了一大篇子,甚至好几篇子。一个反映概念“本质、规律、特征”等的科学“定义“,如果要这样罗嗦无聊的话,那叫个人都能给某个概念下“定义”了,那每个人也都是马克思那样的厉害角色了。  

   

   

一、听婵释禅对“市场经济”下的定义和相关理论  

   

关于什么是“市场经济”? 听婵释禅必须首先“打个样”。其给“市场经济”下的一个明确并简捷的定义是:“市场经济:是商品或是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这也是对以往所有经济学家们对“市场经济”所下定义具有颠覆性的定义。  

      

听婵释禅认为:“市场经济”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只要人类存在商品的“生产”、社会财富的“分配”、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换”、和对商品的最终“消费”活动,“市场经济”就存在,只不过其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表现形式”各有所不同罢了。  

   

“市场经济”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宿命”,是人类的群体性经济活动和社会分工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用”等需要的“自然天成”的社会化产物。只要存在人类的社会化群体性“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的需要和社会分工,就必然要有“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市场经济”,无论有多少地方可以被诟病,但却构成了当下人类唯一现实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存在,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  

   

听婵释禅又进一步按“级别类型”的理论分类方法把“市场经济”按其“运行范围”大致划分为五大基本运行“级别类型”。也即,一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的“最大级别类型”;二是以“国家”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的“次级别类型”;三是以国家内部的“地方或是区域”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的“第三级别类型”;四是以“企业”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的“第四级别类型”;五是以“家庭”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的“第五级别类型”。从大到小的五种最基本的“级别类型”分类,“基本包罗和框架”了所有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内容。而在实践中,这“各种不同级别类型”的“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又是“交叉、跳跃、混杂、协作、综合”地运行在一起的。其把这个理论称之为“市场经济的五大级别类型架构理论”。并发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最大最根本规律性是:“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必须做到‘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市场经济之“最大级别类型”运行模式: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经济运行范围,形成了“最大级别类型”的国际分工,即目前是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负责市场经济之“生产和交换”环节的工作;以美国等发达国家负责市场经济之“分配和消费”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全世界范围内的“最大级别类型”的“市场经济四个环节的循环和演变过程”。  

   

同时,听婵释禅还认为:“市场经济、经济、计划经济”这三个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等的“同一个”运行体,也即都是同样一个“商品或是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的这同一个定义。只是由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类所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循环和演变方式,并赋予了“突出”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济运行体”特征的或是叫“以商品生产为纲”的“计划经济”,或是叫“以商品交换为纲”的“市场经济”,或是叫“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等的不同称呼。因为当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以交换为纲”的阶段,所以,人们比较习惯把这种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的“同一个运行体”叫做“市场经济”。  

   

“红字部分”是听婵释禅对“市场经济”所下的定义并对其特征、分类原理等做的最概括和最简捷的描述,以后谁再提出“什么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你可以发给他,让其彻底对这个概念有一个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认知。并将以此做为“理论依据”来评判一下当代世面上流行的对“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定义、理解和认识上的表象性、缺陷性、局限性和危害性。  

   

   

二、对“百度百科名片”给出的“市场经济”定义的分析讨论  

   

什么是“市场经济”?我变化花样地在“百度”反复搜索了一阵子,关于“什么是市场经济或是市场经济的定义是什么”等的问题,搜索到的结果,翻来复去也就那么几条,现在我们就拿下面的三个关于“市场经济”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所谓“定义”等内容做为蓝本来探讨一下“市场经济”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以下的“蓝字部分”是搜索到的关于“市场经济”所谓定义的原文)  

   

“百度百科名片”给出的定义是:“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一是这个“定义”里说:“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经济”,而且“是在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世界上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的。任何意义上的“市场化”,都不是对“商品”的价格、数量、品种、质量、安全等要素的完全任性而为和放任自流的。不仅企业对“这些要素”要进行深入过问和注意注重(如生产毒奶粉的企业的不自律行为,导致了消费者的用脚投票和政府制裁的被踢出局),而且政府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调控、监督约束”。只不过是随着企业自主权力的增大,政府对这些“商品要素”的管理监督、调节调控等,变得更宏观、更法度化罢了。即使是“家庭”那样的微观经营组织体,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商品之价格、数量、品种、质量、安全”等的投票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啊。世界各国对贸易往来的“商品之价格、品种、数量、质量、安全”等更是从来没有放弃任何监督检验许可等的权力和职能呀。也就是说,“管理主义文化”已渗透到对“各层级组织体和其成员”的无孔不入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调控、监督约束”,尤其包括以“商品生产和交换”等为主业的“企业组织体”在其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商品之“价格、数量、品种、质量、安全”等要素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调控、监督约束”等的管理工作。而这种“管理主义文化”的渗透,不仅存在于政府那里,更存在于企业的自我管理之中。也即企业首先要对自己生产的商品之“价格、数量、品种、质量、安全”等要素进行负责和管理。而“政府和家庭”等组织体只是一种外在辅助性的管理监督体。  

   

这个“定义”只把“商品之价格要素和属性”提出来了,却抛弃了“商品之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要素和属性,就其周延性而言就缺失一大块,难道政府、企业等组织体里的那些“质量检验部门、商品生产安全部门、商品数量、品种之规划计划部门及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等都是没事找事的呗?都不是针对“市场经济之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循环和演变过程”的呗?很显然,这是讲不通的吗!  

   

即使就“商品之价格论商品之价格”, “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也是不成立的。无论人类物质财富有多丰富,必竟还有个“贫富两极分化”客观存在于各个国家之中的。因此,特别是对于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和粮食等农副产品、水电路气暖公交通信等的“生活必需品”绝大多数人的可承受“价格”,政府都还是要严格调控的,否则让企业“各顾各”的任性而为地“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那做一趟公共汽车50元,大家就都别上班了。而所谓的“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之歪理邪说,也就因此而不攻自破了。也即当前中国“房价”虽然调控的不是很有效(充满假动作),但政府N多个部门成年累月声嘶力竭地必竟也是冲着这个“房价”来的。  

   

   

由此看来,“自由市场经济、自由企业经济”或是“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这类概念,无疑都是一些无论从理论意义上,还是从实践意义上,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伪命题。其所谓的“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这种“商品之价格、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要素的“自由度”的社会给予,不仅取决于企业、家庭等组织经营体,而且更取决于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政府”组织体和代表世界行使公权力的“世界性组织体”(如WTO世界经济组织体等)的法度和政策等的调控,绝对的“自由”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运行体”来说,都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市场自由定价机制”的作用,总是要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约束和调控的。即使发展到物质极大丰富的“以交换为纲”的“过剩市场经济”阶段的今天,也不可能对“商品之价格、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要素进行来自家庭、企业、政府、世界等各层级组织体的完全给予的放任自流和任性而为。  

   

   

   

二是“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这是个毒害广泛而深刻的伪命题。 听婵释禅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就是指以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统领和指导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一种社会基本经济形态。  具体就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两种“主要”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主导和统领”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实现社会财富“由多数人向少数人手里和由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手里集中和转移”的分配,而“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方式则处于“极为次要和补充”的社会财富分配地位,并以这种“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统领和指导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相对落后” 的社会基本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无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的“市场经济”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样的概念实质是决定“市场经济之分配环节”的“分配方式的组合形态”的,而这种“分配方式的组合形态”是由“生产资料之公有制和私有制等的所有制分配形式所决定的财富流动方向”,并不是因为社会发展到物质相对丰富的“以交换为纲”的“过剩市场经济”,对“商品之价格、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因素的“适当”放任的自由定价等,就可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了。谁见过“资本主义”就是对“商品之价格、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因素的来自家庭、企业、政府、世界等各层级组织体的完全给予的放任自流了。  

   

很显然,这种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或是当成的“同义词”的命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衡量,都是不成立的。虽然两者在“分配环节”上是有所联系的,但“市场经济”必竟是包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这样的概念的,而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这样的“定语”,就是为了区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分配方式的组合形态”的。也即按照上面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定义,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两种“主要”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主导和统领”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实现社会财富“由多数人向少数人手里和由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手里集中和转移”的分配,而“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方式则处于“极为次要和补充”地位所形成的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那就必然是“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资本主义市场经的社会制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所以,人们不要把对“私有制”这种决定财富分配流向或是方向的仇恨,硬往“市场经济”上赖,更不要往“商品之价格的市场定价”上赖,这个虽然与之有些关系,但你如果手里一分钱也没有,商品之价格再低,你也买不起呀。也即“财富分配是财富分配,商品价格是商品价格”,不能混为一谈。“市场经济运行体”里因为有了“私有制”的财富“分配”之独享,和对商品之“生产、交换”等的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的不遵纪守法的任性而为,才使宏观政府和微观家庭等组织体饱受折腾和摧残。所以说,对“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这句话到此你才能有更深的感受。  

   

这里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资本或是资金”做为社会财富的“表示物或是替代物”,是实现“财富分配和扩大再生产”等的重要资源。无论在“公有制”里,还是在“私有制”里,其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不同的是,资本所产生的利润是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还是由少数人独享”的问题。“资本”在“公有制”里,就温和规矩的多。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资本的全部利润”都通过“按劳分配、按公权力分配”方式分配给了全体社会成员和用于了扩大再生产了,“按资分配和以公权力谋取私利分配”方式即使有,也是在很狭窄的空间里运行。  

   

综上,“百度百科名片”给出的“市场经济”定义,完全是逻辑上混乱并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的不能反映事物内在机理且内涵和外延的没进行必要锁定的不能成立的“伪定义”。  

   

   

三、对罗列的十四条“市场经济”现象设定为定义的分析讨论  

   

一个学人将罗列的十四条“市场经济现象”总结概括起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概念”(假定其是“市场经济的定义”):“ 就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相应地由厂商取代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个体私有制悄悄演变为“扩大的私有制”,并开始孕育产生新兴公有制萌芽;厂商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各种生产要素都变成了厂商赚取利润的手段,即所谓“资本”;厂商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本,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普遍使用机器和雇佣工人,生产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一切产品都通过市场渠道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分配,到处存在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个人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个人自由,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成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并在政治上导致广泛的民主和法制;世界各国相互渗透,日益融为一体。”  

   

   

以上这种对诸多“经济现象”的罗列,不仅不是在给概念下定义,而且也根本不能表达“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本质,其把科学技术推动商品之生产手段、分配手段、交换手段、消费手段的进步和政府、企业等对“市场经济”的“组织管理、规划计划、调节调控、监督约束”之“发展演变过程”当做“定义”来作了,是与给概念下定义“风马牛不相及”的。而其中所提的“私有制”之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组织体或是载体形式,从古至今(除了毛泽东时代)也没有改变过呀,改变的只是“私有制”这种组织和载体形式之企业规模、企业数量、采用现代化手段创造财富量等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私有制还是那个充满血腥天性的私有制”。  

   

   

也就是说,不管这“外在形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其反映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等的“市场经济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这个实质,从古到今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的。除非人类不吃不穿不住不用等地羽化成仙了。  

   

   

四、对“百度知道”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千篇一律解答的分析讨论  

   

“百度知道”对“市场经济”有这样的千篇一律的的解答:“什么叫市场经济呢?大概一百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百零一种以上的说法。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私有制的经济;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价值经济。还有说是自发性的经济、竞争的经济、优胜劣汰的经济、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等等。  

应当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包括“私有制”的说法。但是这些说法都像是“盲人摸象”,都只触及一个局部,都没有总体的概括力。  

什么是市场经济?其实很简单。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   

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其根本基础首先在于分工的普遍化。我们说,没有工业化就 不会有市场经济。为什么呢?因为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才能造就社会普遍分工的物质基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不需要交换。最多是一家之内的两口子交换产品。  

农业文明时代,农村妇女天天晚上摸黑纳鞋底也供不上一家人穿鞋。用机器生产,一个工人一天能缝100双鞋。 现在工艺又改进了,不用缝制了,用胶粘。一个工人一天能粘1000双鞋。生产这么多鞋,当然不是他自己穿,或者给他家人穿,或者给他老板穿。干什么用呢?用于出售。就是交换。”  

   

        

这段解答的要点是:“什么是市场经济?其实很简单。市场经济就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 这还是一个把物质相对丰富的“以交换为纲”的“过剩市场经济”,对“商品之价格、品种、质量、数量、安全”等因素的“适当”放任的自由定价和交换等的“极端片面性”因素用于给“市场经济”下定义了。再说,不按“等价原则”所进行的交换,就不是“市场经济”了。现在中国和外国的“房价”从来也没按“等价原则”来进行交换的呀,难道都不是“市场经济”了。商品之价格,只是商品的一个属性而已,没有把商品之质量、数量、品种、安全等要素和属性考虑进去的“价格”,其所谓的“价格”又以何相寄托呢?买的商品之“数量多且品种全”会有批发价;商品之“质量好且安全”会有适当的高价格。“交换或是叫交易”只是市场经济四个环节之中的一个特定环节而已,代表不了全部的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的全部生存生活活动。所以,“百度知道”的这个所谓定义,也是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极端片面性之典型。  

   

   

总之,面对如此稚嫩且浮躁的认知世界的人类社会,你不仅要积极做一个够格的思想家、经济学家,而且你还必须要学会做一个能“深入浅出”把深道理讲的通俗易懂的科普家,否则再大的“道理”也是要被世人所糟蹋的。今天的科普活动,也不知能不能把“市场经济”这个大道理讲解明白?如果谁还有什么问题可尽管提,我是准备当一个够格的科普家了。  

   

 2010年8月1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