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主义”
端午时节话“主义”
韶山杜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
今年的端午节格外与往年不同。适值国家法定假日后的第一个端午,又逢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拯灾期间,这就使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文化意韵、以划龙舟、吃粽子为文化情趣的古老的端午节平添了几许忧伤、几许沉重。
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楚国那个居庙堂之高的三闾大夫、位万人之上的左徒追寻理想而不得,在国破家亡之际满怀忧愤怀沙沉江的那一刻起,一个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节日就因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诞生,一份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文化就因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多采的内涵。
人民如何不纪念他?这位写出《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人民如何不敬仰他?这位举世皆浊而伊独清、众人皆醉而伊独醒的高洁之士;人民如何不尊崇他?这位“苟予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的志士仁人。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灿烂文化因屈原而拓展、而璀璨、而愈加辉煌夺目。
离骚,即遭遇忧患的意思。屈原的一生,忧国忧民,执著追求理想信念,对黑暗势力毫不妥协坚决斗争,其人格魅力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对后世影响深远,世代受人尊崇。读《离骚》者,谁能不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所感动?谁能不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激励?谁能不为“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而唏嘘?掩卷长思,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尚能做到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安危紧紧相连,比之屈原生活的时代,如今我们生活在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当代人反倒不能吗?
是的,我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汶川地震,震出了中国国情,震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友爱,坚强如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拯救生命……军队还是那个军队,人民还是那个人民,深受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哺育过的军队和人民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证明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仍然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汶川地震更证明了,还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义好!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至。如果说,汶川地震应该带来什么反思的话,那么,最大最深刻的反思就应该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对不能丢!
是的,我仍然认为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现在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人痛心;尽管这个制度现在已经被走资派们颠覆得七零八落让人悲愤,但是天理昭昭,我们的国旗仍然是五星红旗,我们的军歌仍然在唱“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国家危难更呼唤英雄,呼唤像屈原一样的仁人志士,要捍卫毛泽东的旗帜,要捍卫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左派们任重而道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我们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拿什么最后彻底拯救你们?不是假惺惺的希望工程、不是伪善的送温暖,不是分一杯羹让你卑贱地把命保住,不是当灾难来临时积极地抢救你的生命而过后又任你如草芥一样地为生存而挣扎,不,不是这些!那必须是,没有剥削与压迫的我们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那必须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那必须是,创造了世界与历史的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
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王安石的话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不知经历了汶川地震也亲自到前方去鼓舞人心、抗震救灾的他是否还这样认为?
空前惨烈的汶川大地震,半个中国有震感,举世震惊,天变足不足以畏?
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兼政治家尚且知道体恤民众,我们今天的政治家兼诗人的总理难道还不应该做得更好吗?
不说别的,就说我们端午节纪念屈原就足以证明了,祖宗是可以法的。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毛主席赞誉、凭吊屈原的诗词不就说明了,像屈原那样坚守正道,不屈服于恶势力,义无返顾、以死抗争的无畏精神是足以法的吗?
但愿我们的当政者更能够认识到:我们最足以法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这个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日子里,让我们像屈原那样地思考与醒悟,让我们以屈原不屈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来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