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底层翻身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高考,一场普通而又特殊的选拔性考试,本来没有什么神秘的,但近些年我们却感到一股势不可挡的神化高考或者说高考宗教化的浪潮。
例如老妈要穿旗袍送考寓意“旗开得胜”,老爸要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还流行起了男老师穿旗袍送考。那不伦不类的打扮和长满黑毛的大腿,真的能给学生带来好运吗?

这些都是人们对高考做出美好期待的方式,但也不得不说其中含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宗教迷信气味。
因为这些举动对学生高考成绩并无任何影响,就像生不出小孩去拜什么送子观音一样,都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但实际并无卵用。
当然,冲上微博热搜的是一些喜闻乐见的宗教化不那么明显的举动,但是现实中还有不少家长花大价钱去庙里烧高香。我有一位同学,他的父亲在他高考前就曾花钱去为他烧香拜佛,但他最后还是失利了,补习了一年。

在高考的这两天,全国上下所有目光几乎都被这“决定命运”的一场考试吸引。它很重要没错,但是几乎上升到了一种宗教的高度,就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
除了考生家长各种花式祈福操作以外,高考宗教化还有哪些表现呢?

一、神化高考。
人们对高考重视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分数决定命运”的最好诠释,这方面最典型的是衡中要借高考“逆天改命”的学生。这不就是把高考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了吗?
二、美化高考。
典型的说法是“高考是最公平的竞争手段”。我想问,如何证明呢?北京和河北的考卷都不一样,各个省份的录取比例也不一致,这就是公平吗?但这种美化不容质疑,高考的“公平”不容动摇,就好像你不用证明就说上帝存在一样。
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将高考宗教化的一是底层工农,有多少父母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十几年,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以后不再受苦,甚至是借高考光宗耀祖。二是部分媒体,大家看铺天盖地的报道就行了。

有钱人的子弟相对来说倒是不那么重视高考,他们升学的途径多得很,特长生、出国等等。即便学习成绩不佳,也可继承家产,毫无后顾之忧。混个文凭,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高考宗教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是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底层人民上升艰难,几乎只剩下高考这一竞争异常激烈的道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底层人民对这一根唯一的救命稻草顶礼膜拜,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工农子弟,能上个好大学,绝对是小概率事件,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神神叨叨起来。

(高考的真相)
另一方面,给底层人民留下一根“公平”的救命稻草,可以说是绝好的社会润滑剂了。心心念念的高考,寄托了多少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呢?起码在这个希望破灭之前,他们是有一定奔头的。
但即便能上一所好大学,也仅仅是有条件将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而已,想“逆天改命”,拱上城里的白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今年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很多通过高考辛辛苦苦上岸的学生发现,在他们面前,是一个更大的苦海,想要征服它,比高考更加不容易。救命稻草的神话也就渐渐破产了。

于是乎,这一建国之后建立起来的选拔制度,在废除之后又被恢复,神圣的光环多了起来。
既然是神,那当然不容质疑与反对,即便是有铁的事实证明。人们也就很容易把废除高考当成一场最大的灾难,更难理解“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你要质疑高考,就是质疑神的存在,那你几乎就是挑战天主教权威,而要被施以火刑的异教徒了。
这时我们再来回顾毛主席的废除高考政策和教育革命,你就能体会其中的巨大意义了。那是消灭了从封建社会以来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神话啊,虽然还有瑕疵,但人们已经摆脱了神的束缚,开始逐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神的消灭和再现,正是底层人民的再现和消灭。只有神的领地消失了,人民才会得到解放。
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像锁链上的花朵。我们批判宗教,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
但不管怎样,还是祝愿考生们取得一个好成绩,尤其是工农子弟。当然,我更期待他们能早日打破神话,去追寻真正的解放。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