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最后的守望

火烧 2009-02-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江超家庭的悲剧,揭示家庭关系破裂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强调亲情与家庭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关注除经济外的其他价值。

最 后 的 守 望  

井冈山  

  这是一个真是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第二监狱服刑的江超,今年33岁,因其在1996年的一次聚众斗殴中把人打死了被叛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又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电视节目就从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的家庭说起,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失足者不幸的家庭。我最突出的感受:一是,几十年来,两位大人之间的相互指责、仇视越来越深,但对于孩子却是疏于教导和欠温暖、幸福的;二是,面对监狱中的儿子仍然不肯放下彼此之间的所谓的恩怨情仇一起来共同配合儿子的改造,以实现他的重获新生;三是,我真的非常希望江超以及他的家庭悲剧在我们“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不再发生。但是,在我们的这样一个以金钱为核心价值,以追求享乐和所谓的个人绝对自由的社会里,在离婚率如此之高,并且还在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3个人他们人生的、家庭的、情感的不幸遭遇和经历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我们的面孔。这是我们很多的家庭、很多的人都应该引以为戒的;四是,我们单个的人或者家庭,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进步、繁荣标尺的国度里,以点盖面,不及其余,个体的东西被理论上的平均数字给甄没了,并且被上升到普遍现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今天的家庭都幸福吗?而我们的社会除了经济暂时的繁荣以外,其它的建设都跟上了吗?离婚本来就给男女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和不幸,同时,父母离婚后对于子女的伤害和影响又把更多的不幸延伸到第二代人身上。有调查指出:六成以上的少年犯来自离异家庭。就像一棵大树,远处看好像是枝繁叶茂,其实它的枝干已经大面积的遭到虫蚀,病的很厉害,只有把侵蚀它的病虫害给消灭了,才能保证大树真正的旺盛,百年不倒。这是昨天下午我在央视一档法制节目里看到和想到的,在此与各位网友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对除了经济建设——“钱”以外的东西哪怕是挤出丁点时间和精力来加以思考,不管你在昨天、今天、明天拥有再多的得意、失意,如何的风光、如何的落魄、如何的平凡,家庭、亲情都是你最后的守望,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因为江超父母结婚前父亲社会家庭经济地位与母亲社会家庭经济地位之间的差距,加之母亲个性强悍、蛮横,婚后,没有了恋爱时的花前月下和甜言蜜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多,平静和平的日子越来越少,短暂的幸福过后,是几十年熬不尽的悔恨人生。  

  由于江超母亲欠缺女性特有的温柔似水和善良体贴,更没有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处处要强,处处凌驾于丈夫头上,颐指气使,江超父亲处处忍让,克制自己,避免矛盾激化。但是他没有把握住家庭的主导权,在与妻子的磨合摩擦中,不能因势利导,不能以退为进,不能驾驭家庭这条船平稳航行。在一次次的遭受挫折和尊严受挫的过程中,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两个人的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调和。其实,女的就是一股脑儿的的由着性子在过日子,而男的虽然忍让但是却是在被动的忍让,而每次又不能忍让到底,最后都是因为控制不住却又与妻子争执、吵闹、摔盘砸碗。  

  随着父亲在单位职位的上升他们的家庭开始有了变化,表面上好像吵闹少了,平静了不少,原因是丈夫经常加班、出差、开会等等,不能按时回家或者干脆就不回家,两位主角缺了一位,这仗肯定打不起来。  

  无意间,妻子发现了丈夫夹在书里的一张相片底片,狐疑中拿去冲洗出来后,“看着自己的男人与别的女人搂抱的相片,差点把我气的背过气去 ”,“他背着我早已同另外的女的好上了”,“这么久了我一直被蒙在鼓里”。她怒不可遏,与丈夫大吵大闹,这时他们的儿子——小江超已经10岁了,他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对父母无休无止的吵架、打仗,小江超无所适从,感到特别的委屈和不幸,母亲在与父亲大吵大闹以后带上所有的值钱的东西撇下父子俩回娘家去了,并且一去不回。  

  面对家徒四壁的这个家,父子俩心情无比的伤痛,暂时失去母爱的10岁的小江超面对每次争吵总是失败的父亲,感情的砝码无意间偏向了父亲。当时,他无意间说了一句话:“这样的女人你就该与她离了”。  

  离婚是必然的,即便江超母亲当初没有那种想法,但是丈夫已经同另外的女人早就好上了。因为在家里,在妻子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幸福与尊严,随着自己地位的升迁,手中有一定的权利(“他在单位已经有专车,还可以派出”——采访江超母亲时她说),他早就找好了替补人员了,家内得不到的家外弥补。事实上江超父亲当时的确是没有去把自己的妻子接回来,什么补救工作都没有做。他是这个家庭中的大男人、丈夫、父亲,但是他却把这个本分和责任全给抛在了九霄云外。他们相互指责,都强烈的认为错在对方。我知道他们之间咬牙切齿的恨为什么有如此之深。一是性格不合,家庭不睦;二是长期的吵架打仗,相互间的互不相让,互相攻击,关系已经势如水火;三是江超父亲的婚外情导致他们夫妻关系彻底的决裂。按照时间推算他们结婚大约在1974年~1976年之间,江超出生在1977年1月8日,他们闹离婚应该在1986年以后,那时的青年人在思想上、物质上不断的有新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奠定的新的风尚、观念以及旧中国优良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断的遭到批判和瓦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这些资产阶级社会的东西开始抬头和受到追捧。对于这样的恶婆娘江超父亲当然是弃之有理、弃之不悔。这些当然是江父的个人念想罢了,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为什么恋爱的时候他们感觉是那样的好、那样的甜蜜、那样的幸福?为什么结婚后,面对一次次的吵闹,他们夫妻双方不去各自找原因,特别是作为父亲的江某不去从主观上找原因,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采取逃避的方式,并且另找新欢,做出苟且之事来呢?我看这里头有个人思想改造的问题,有社会大风气影响的问题。家庭是浓缩的社会,社会是放大的家庭。这个人与第三者搞在一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他这是什么行为呢?在当时应该是违法的吧,更有脖于常理。这种人骨子里是心胸狭隘的、是内心肮脏的、阴暗的、是不自信的、是不敢担当责任的,这种人需要得到不断的教育改造的,可是当时的社会角色却恰恰缺失了,那么就只有任由其发展了。  

  我们再接着看事情的发展。江超父母离婚后,江超是由其母抚养的,后来母亲生病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前夫抚养,可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江超父亲正张罗着第二次结婚。“打我一个措手不及,没有思想准备呀,只好把小超寄养在朋友家里”。江父办的是一个什么事情呢?难道他的二婚妻子不知道他接过婚吗?显然这是不成立的,因为江超母亲曾说过“把底片洗出来,和他搂搂抱抱的那个女的居然是那个人,太熟悉了”,估计他们在之前已经谈好了“江超不是问题,他随母亲,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这是很多有小孩的二婚者的经典台词。于是才有了“不会影响我们的”第三者(小江超)突然的出现,“打我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只好把他像一件物品一样“暂时寄养在朋友家里”。10岁的男孩子呀,毛头小子正是需要家庭的温暖和教导的时候,他是一个有感情的、是要长大的人啊!被他的父亲当作物件一样随便寄存于他处了。新婚半年后孩子回到了父亲身边。按理说父亲第二此婚姻应该是幸福的,但是这个幸福对于江超来说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特别是随着继母生下小孩以后,江超越来越感到“父亲和继母更不爱自己了”,“想起自己的亲生父母,想起所在的这样一个家庭”,江超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念头“不如死了算了!”十几岁的小孩内心如此的厌倦生命,什么原因呢?谁之过?家庭的失爱,疏于管教,孩子流落社会,成为淘气鬼、捣蛋鬼。江超越来越叛逆,不出上学,天天在外面混。一次他偷拿了家中500块钱,给花了,被父亲和继母狠狠的揍了一顿。“父亲用木棍打,继母用脚踢,打的大腿以下全肿起来了”,这一顿“打贼似的”狠揍,彻底的把江超打向了社会,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混混,也没有家人管他,至此他便浪迹于社会,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最后在失手葬送别人生命的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在高墙内、铁窗下江超得到了改造,徒刑被改判,减刑,他悔恨自己,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已经离异了的父母能一起来探监,他很希望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呆上一会儿”。我们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知道他的思想改造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即原来那个混混江超已经死了,现在这个江超是另一个新生的江超了。现在的江超心理状况应该犹如一张白纸,就如同他从母亲怀里生出来时的那般洁白无瑕,需要大人、家长的哺育,帮着他一点点的积累和养成,继而形良好的品格,长达成人。这方面监狱的工作的明显的,洗脑的工作是成功的,32岁的江超居然想到已离异20来年的父母,20来年仍然相互指责,恩怨难解的一对冤家能一起出现在他面前,来看他。面对在接待室里见面就吵的父母,江超说“今天是我的32岁生日(此片拍摄于2008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人坐在一起,吃顿饭”,“爸,您坐这边来,妈,您坐这里”,看到这里,作为电视观众的我,眼泪夺眶而出,掩面长泣,江超这句话,这个愿望,唤醒了我沉睡的天良,感情像决堤般不可抑制。“一家人在一起”,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应该享有的基本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很多人却失去了,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外表“油头粉面”的、“意气风发”的、“踌躇满志”的、“面容憔悴”的等等人士,我们真正的享受到了那种“一家人在一起”的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和满足感吗?  

  我们再接着看江超父母的展示。父亲说“小超,你今年多大了?32岁了吧,你干的哪一件事是像样的,你尽干的是些什么事!”,他还在指责他的儿子,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对他已经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了吧,从小到大,他给过孩子父爱吗?给过家庭的温暖吗?对孩子负了什么责任吗?一样都没有,这些责任他都是缺失的!他是不配为人父的!畜生们生育后代都要悉心喂养,教会其生存的本领呢,而这个父亲是什么呢?他还是一个“有专车的人”,应该算是一个领导了吧,思想素质应该越来越高了吧,但实际上他的思想素质是不是越来越高呢?他是应该随着自己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变得更高尚和更负责任的呀!但是恰恰相反,他越来越蜕化了,蜕化得连禽兽都不如!在家庭里不敢担当责任,夫妻吵架、打仗中的逃兵,对家庭、社会不负责任,乱搞第三者的道德作风败坏的人,追求个人享乐,从不做自我检讨和批评的人,一个养子不教,教子无方的禽兽都不如的东西!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在上世纪80年代至现在还混的这样好呢?我想这人的心思一直都没有用在正道上,都用在了歪门邪道上了。  

  虽然在狱警的一再说服下江超父母终于在江超面前表示,“你放心,我们会好好的”,“一家人”终于坐在一起默默的吃了一顿“团聚饭”,这个提议和这个结果是通过江超以及狱警们的努力江超父母终于肯配合而实现的,虽然有些别扭,有些变味,但是它毕竟实质性的跨越了对于江超父母来说曾经“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这一步,对于江超的改造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实,在帮助儿子江超实现改造获得新生的同时何尝又不是帮助他们自己呢?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江超母亲的心态:截止到采访时她仍然固执的认为江超父亲事业上的成功是借助她的家庭关系实现的,但是江某却不知恩图报,相反的却处处不拿她当回事儿,处处伤害她,续而发展到搞婚外情,二婚后,江某对江超的暴打、虐待导致江超走上邪路,身陷囹圄,在她看来这便是刻骨铭心的,一辈子也释然不了的,她反复的说:“我恨他一辈子,这个结一辈子也解不开”;但是,她却从来不找自身的问题和原因,难道江超走上邪路,流落街头,沦为罪犯、囚徒真的与她没有直接关系吗?如果她曾经多尽一点做母亲的责任,给自己定位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人世间就不会有他们家这一出悲剧发生。谁人生来就是做囚徒的命?江超的不幸其实就是他那个畸形的家庭导致的,他偶然降生在这个家庭里,他命运的不幸将是必然的,而这出悲剧的导演和核心主角恰恰就是江父江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