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魔鬼夜访老丹四

火烧 2009-02-0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贵族精神展开,结合堂吉诃德与阿Q等形象,探讨社会平庸与麻木的批判,强调文化品格与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魔鬼夜访老丹(四)  

上 篇

“精神贵族”?接着魔鬼的话茬老丹道:“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记得意大利一作家曾写过,一位行将就木的公爵沉痛地感叹,豹子消失后的世界将为狗和绵羊所代替。老公爵说的豹子或豹子精神,就是你讲的贵族精神,人之高贵正基于此。虽说这精神已被张春桥一伙批得体无完肤,我以为这毕竟是人类社会上品级的导向生命的存在。所谓的贵族精神,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那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的浅薄而又苍白的空洞的无聊。正相反,贵族精神是对低俗的、权欲嚣张、物欲横流的鄙弃,是一种文化品格。也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达到一定程度对信念认知的定力。是文化道义和文化良知洗涤后的对社会事物的价值判定。这精神的豹的表现则为强劲的、积极进取的、不屈不挠的生命态势所呈现的强烈个性的创造意志。如屈原《橘颂》诠释的那样——后皇嘉树,生南国兮,独立不移,受命不迁。道德层面则表现为崇高,悲天悯人的执着。象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杰诃德。在老堂的精神世界,他以为世界有诸多不尽人意的东西,邪恶祸祟祸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他披挂上马手持长矛刺向风车。尽管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来实现他的英雄业绩,让现实的人看来幼稚而又可笑,但他对自己的信仰一往无前嫉恶如仇,在一次次出征所表现出来的无畏、勇敢的骑士风度却难能可贵。有句老话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堂·吉可德是‘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这种可贵和纯度没有因遭遇到打击而减退,格调也没一点儿退化。这正是平庸、懦弱、卑下所缺失的精神芒刺,或叫精神力量。德国的西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曾对历史和命运领悟后说道:在文化鼎盛期,人们感受到是豹子的高贵和豹子的强劲,及至其衰落,则是一片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而更叫人可怕的是平庸和粗鄙掩盖下的麻木和无知。如鲁迅笔下意在揭示国民性的《阿Q正传》、《华老栓》,正是滴水滴水的麻木和无知的愚顽所呈现出的劣性。辛亥革命的任务本就是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及至文化品格上解救华老栓、阿Q被奴役、被凌辱、被压迫的社会境遇。所谓民权、民生的政治主张解决的就是这些社会问题。但阿Q理解的革命是趁机越门进户弄些物品回末庄换钱,然后想着睡睡赵老太爷的床。先前因对吴妈说了句不相干的话而遭暴打,还被地保罚了二百文遮羞钱才算了事。这时,借着革命阿Q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吴妈为自己传子接孙。至于华老栓不顾寒天地冻半夜起来为的是怀揣的馒头一醮杀革命者的血回去治病。就更叫人滞压的喘息不匀。人之愚昧暗弱竟至于此,该是一种怎样的恐怖和残忍,麻木的残忍。鲁迅写这些文字不知他的心是否在滴血,而我读此仿佛盈盈的血红浸满了眼球,使我觉得活人的沉重和绝望。  

难怪描写土地革命的老电影,分地主的浮财还伴以鞭笞暴打理由竟如此充分;难怪二狗子的爹在日本人辖制的伙房当个伙夫就以戴顶退役下来的日式军帽为美,嘴里嚼上句‘八格雅鲁’而感觉洋气十足,才够派儿……难怪二狗子借文化大革命混得革委会主任,以整挫教员为能;难怪卑鄙受到鼓励,高尚倍受打击却激不起一丝正义的涟漪,所有这些就是贵族精神失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剩得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奴役和顺从是人际间的关系原则。则道义和良知只有去他妈的了,这样的精神活着是生存的唯一目的,人的一切欲望都凝聚着物欲的满足,这时也就别谈什么信念、礼、义、廉、耻。用西宾格勒的话讲没有豹子的高贵和勇敢只剩得羊的驯顺和狗的粗鄙,文化道义和文化良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奴役顺从成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被奴役的要求只要活下去就行,象羊逐水草而动,如人的趋炎附势自然而然,并成为定式的心理习惯而不自觉,人也就迷失了他的本性。至于进取性的竞争,也只是撞大运,撞大运的目的是变革自己的生存际遇,象我《点滴往事》中的二狗子,象辛亥革命时的阿Q,机会来时其社会表现为尽其所能不择手段、卑鄙下流自然又合理,此时的欺骗、巴结逢迎、谄媚、出卖……不只是手段干脆就是目的。诸葛亮曾说过的奴颜婢膝之徒,狼心狗行之辈,衮衮纷纷自然就见而不异了。  

生命失去了道义和良知的价值定位,礼仪廉耻传统文化的根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这时的伪文化假文化镶个金牙也牙文化,光怪而陆离,弄得人眼花迷乱,辨不出个东西还是南北,牛鬼蛇神趁势享祭人间的香火。鲁迅当年在《狂人日记》中写道:‘狗是狼的本家’以此而论粗鄙的狗是粗野的狼的退化,既如是人人为我,我为我成为行事做人的准则,这时卑鄙无耻混淆是非也成自然。所以曹雪芹说,假能成真,无可为有不再是怪事,甚而至于能甚嚣尘上,人也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因此戴厚英看到公园里的猴子也把小猴子抱在怀里喂奶,竟慌恐地不知是猴子象了人还是人象了猴子,而悲哀的理由却那样的充分。人不是猴子,就在于你说的贵族精神,有时表现为气节。人之高贵正基于此,而不是他当个什么官儿,混得什么头衔。由此而言,精神贵族不在于一个人的地位高下,而是文化沐蒸后潜入体内的文化精神,比如世人皆知的陶渊明。”  

中 篇

“提到陶渊明自然的一说魏晋,稍有常识的人因魏晋不难联系出无序、混乱、黑暗这样的字眼儿。魏晋是我们民族文明进程中典型的无道之治,这是些不上品级的王朝。究其原因虽说诸多,但以阮籍评论时政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顶有说服力。所谓竖子,用今天的话定义大约就是“社会混混”庄户人叫“二狗油”的那种东西。这帮人的社会表现为不学无术或学而不术,他的官场表现是上下其手,投机取巧,朋比而为奸。品质定位为贪财贿货之徒。任何一个统治集团依靠这样的人操持行政,这行政都将是低品味、低格调的。而统治集团如果不是邪恶到无所顾忌都得考虑自己所用官吏的公众形象。而魏晋似乎这方面没能力或顾不上考虑的特殊时期,用今天时髦的话讲叫政治体制有毛病。魏晋政治集团所用官吏不上道,在于他官吏使用中的九品中正的荐举过程中的不中正。所谓九品中正,就是通过组织部门考核,按出生门第且与中正官关系的远近,分别给以相应的职称,然后录用为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所谓的考核,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和利益再分配,这就是史学家定义的门阀制。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朝里有人好作官,是门阀制的典型特征。如此政治条件下,只有朝里有人才能仕进,使得那些真正的人才或国之器报国无门。只好仕而不官或干脆躲进某一角落苟且偷生。即使个别人有机会进身,看到这污浊和昏暗也不屑于贪鄙之徒为伍。比如嵇康,洛阳城外支个铁匠炉,以打铁为生。当他的好朋友山涛好意为他谋得官职,并劝他仕进,他竟愤而写下彪炳千秋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信中以“己食臭腐,以养鸳雏”来辨析山涛不该象猫头鹰逮了只死耗子自以为甘美来饲喂他这只非梧桐不栖,非冽泉不饮的凤凰鸟。嵇康如此厌恶官场,厌恶作官就在于晋的官场太污浊、太昏暗。当然这是一种文化品味上的品鉴。至于陶渊明说的“乡里小儿”辈们是永远也不懂得。这是一种道义和良知下的信念使然。换句话讲,以嵇康之志行高远;以嵇康之大才,怎么会和一群奴颜婢膝之徒,狼心狗行之辈混为一体。这就是嵇康黑暗和污浊现状下求生不偷生。避死而不怕死,立德立言于千秋,为万古长夜中闪出人格的光亮,也就是你说的贵族精神。比起嵇康那个阮籍可谓活得圆滑点儿。用今天的话讲很有些玩世不恭。晋武帝取得政权后,自然看重自己政权的文化品格。因此先就自己的千金当时叫公主许配阮籍。一来,提升自己家族的文化品位;二来,借阮籍的文化名气树立王朝政权的文化形象,加重王权的厚度。其实面对门阀制阮籍已清醒的认识到如此政体为官除了吃的好穿的暖外,政治上他很难有作为。尽管他年青时说自己“本有济世志”有了一定的阅历后,他深知生不逢时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此他只能选择“不与世事,遂酣饮以为常”这也说明他对“路人皆知”的司马氏政治集团的不屑与不满。用整天喝酒来实行他的不合作主义,是信念使然,或曰贵族精神。即是司马家的大媒一二再说项促合,并解释攀龙附凤的功利意义。他依然一醉六十天弄得大媒无法完却王命。司马氏没招只好软的不行,硬的来逼他作官。他大官不作做小官,当起北军校尉。原因是北军有一个著名的酿酒师傅,且存酒三百斛。古往今来为了喝酒而去作官或许不乏其人,但象阮老汉那样明目张胆的旗帜鲜明的怕是唯一其人。其潇洒和风致远不是市井之辈所能体会了的。即如此,他在最后的绝作中写完他的抱负和政治理想后,依然地哀叹出“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隐痛,真是婉曲感人,使我想起小学语文课本的“独钓寒江雪”。人人都为了钓鱼而忙碌,只有枊老汉静静地蹲在江边钓雪,钓得“鸟飞绝,人踪灭”,这是一种怎样的旷远和幽凉。我实在体会不出如此玩钓是一种怎样的落寞和孤寂,如陈子昂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枊老汉钓雪时真能感悟生命蕴含和价值,这蕴含和价值我以为就是人性的高贵。虽然这高贵于实际的活人徒然的添增些不与世遂的凄凉和悲情,象俄国天才诗人莱蒙托夫挽唱的那样,寂寞、悲伤—没一个人可以在心灵痛苦的时候一诉苦衷。希望……老是徒然的希望有什么用—时光在流逝。能选择的存在只有借麻木填充无知或江雪独钓”。

“听懂了”,魔鬼叹然道。“淡远而忧愤,感世而又伤生,纵有满腹才学,也只能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屈原、曹雪芹的人生悲剧正在于此。

“这也是陶渊明不愿‘束带’见官的品性所在,就是你讲的贵族精神”老丹淡淡道。“不过不一样的是,屈原的悲剧在于他报国为民的政治理想不得伸展,且被罢官放逐流落江湖,愤而嫉世之不吾知才投江自尽。就象麝,受到捕捉时,它先咬碎肚脐破坏麝香,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掉,这也是一种高贵。曹雪芹是政治斗争下牺牲了他的贵族利益而超然世外感悟出为他人作嫁的哀伤。比起曹雪芹的贵族精神,陶渊明的高贵更实际,容易被人理解。他因为不愿与小人混混为伍,才自贬自谴作了归居田园的选择。本来穿上西服,结上领带拜见自己的上司于情于理都主得过去,只是他的‘贵族精神’使他难以向一个被他看作“乡里小儿”低下他高贵的头颅,他觉得这无异是接受耻辱。据《南史》记载,那个叫王凝之的陶渊明的上司,本就是世族传承的混混,不学无术,智无四两,肉重千斤。换成今天的话也就是个二狗油。凭借偶然的出身,混得集宁市市长的官位,当时叫太守。对该太守史书没作详细记载。不过从陶渊明对他十二分瞧不起,想见此人质量一定很差。以陶渊明的才具受其指正工作,厚非薄是,只要有点血性都会难以容忍。再说陶渊明深感东晋末年黑暗的政治条件下难以伸展自己的才干,他去志早萌。虽说年青时的陶渊明“少时壮且厉,猛志逸四海”但他十三年的宦海生涯的结论是自己“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正说明他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因此只好选择“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就是贵族精神使然。既然官场是黑的是污秽的,只有远离浊污。用西宾格勒的话解释他具有豹的劲气和豹的贵气。至于他《归田园居》中写得“既自以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更说明他太爱惜自己了,也就是贵族精神不容糟践,“寓身宇内复几时”人生苦短,为五斗米使自己的心受累太不划算。身体享受在心灵的痛苦中孰轻孰重。对平庸的羊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对粗鄙的狗来讲也就是贪鄙之徒。他的哲学是能捞则捞,什么道义良知全不在考虑范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副不管不顾的图解。尽管陶渊明在他自祭文里也讲‘匪贵前誉,孰重后歌。’表示他对生前和死后的声誉全不在乎,但这不在乎是框定在文化良知下的不在乎,也就是有一个正确的八荣八耻,这叫做贵族精神的野放。陶渊明一生嗜酒如命,在他留存的诗文里,酒字和醉字随处可见。何况他在挽歌诗里再一次声明“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如此爱酒,因家贫不能常得,时任郡守的檀道济,看到他又穷又贫前去周济,他不仅谢却馈赠,并不无嘲讽地了回道:‘潜也,不敢望贤,志不及也’。志不同不相为谋,连他的接济一并回绝,所体现出的就是文化信念下的贵族精神,混乱无序的政治条件下,比起竭尽全能营建自己巢穴的小昆虫,陶渊明活的是做人的信念,换成今天的话叫有理想有道德 ,所谓理想并不是时人所理解的取得某一位职位或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个什么角色。小昆虫之所以可怜就在于它不知道什么叫人。以物欲的满足为唯一的生命要求,裤裆的虱子,偶然叮破皮肤尝了口人血以为那就是风水宝地,就体现了生命的价值。鲁迅笔下的阿Q之所以可恶缘由他有事没事摸小尼姑的头皮而引发周围那邦无赖叫好而感觉自己的确有本事且沾沾自喜。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的淡入淡出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节屈己,这就是贵族精神,不失为活人的标准。

下 篇

魔鬼:“从屈原到陶渊明你从两个层面解读了精神贵族。积极地如屈原有一份社会担当并责成是自己的使命,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抱定自己的信念,虽九死而犹未悔。消极的如陶渊明,在无序的、混乱的、不上道的政权体系下,特立独行,选择规避,实行他的不合作主义,以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不为五斗米折节屈膝向那没水平的操持行政的乡里小儿。如此阐释生命的价值和活人的意义,我以为未免太理想化了。其实人性并不如此高贵,尤其是商品社会,活人的目的就一个——功利。只要是功利所使,什么道义、良知、羞耻感不再折射活人的信息。何况你们的导师恩格斯老早就讲过:‘人是从动物界进化来的’。从动物,说明你们这物种与动物的依附性,进化则是文化后文明的渐进和积累。只可惜多年来你们一直忙于革命,大革社会文化的命,革的五千年文化传承已气息衰微几近奄奄一息。于是活人已少有了文明气韵。例如你们搞文字游戏的,一篇三流的文字,东抄西借弄得文字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的不妨就是你的,你的不妨也就是我的。却没有一点做贼后的羞愧,还自鸣得意。面对这样一个失去良知的境遇,你一小学教员又能何为。退一步讲,你们的文化品性不是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何为独善其身?你老丹上不能奉老母,下不足以养妻子,如果有点血气,有点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应该及早绾绳上吊。离开了民本主义的肚皮,空扯文化品味上的贵族精神无疑象阿Q‘妈妈的,阔多了’何况你面对的是孱弱、苍白、无知却不知自己卑下而又可怜的群落。你一再标榜的嵇康、阮籍这些文化精英们,处江湖之远持信念下的昂扬,他们闲云野鹤般独步山林冷眼向洋已没有实际意义。这固然不失为真正意义活人的标准,也折射出人性的高贵。可恩格斯讲的‘从动物’不也正是你们这个物种的根性所在吗。上个世纪鲁迅探究的国民性—懦弱,卑贱并意图改良。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劣根性不仅没有改良而是不折不扣地延伸至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且有发扬光大之后瞻。这正是文化与文明失落的悲剧所在。道义和良知市场经济下有多大的市场。曹雪芹笔下的老少爷儿们尽管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可那也是活人的‘成功’,是人人向而往之的生命际遇。吃不到葡萄就要证明葡萄是酸的,怕正是你们这些耍笔杆的人的劣质和癖好。曹雪芹如此,你老丹也一样。退一步,屈原倒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结果是汨罗江玩命去。从人类文明进化的纵向坐标上看我以为屈原也好,曹雪芹也罢,不是你们教科书上讲的社会悲剧,而是……叔本华的创造欲望说的真谛在于把欲望托付给理想,而你们的实际存在是欲望归结为本能,弗落伊德算是做了盖棺性的论证。因此孔夫子定位的人是‘食色性也’。马克思叫它作生存和繁衍。就这么一个简单而又朴素的真理,你们这些文字匠不惜用尽一生望梅止渴般去求证它的不合理性,甚而至于这梅子该长成圆的或是扁的,其实这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徒劳的。有一个老人曾讲过‘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成者英雄败者贼,你们文化意蕴批判的不合理,不是一而再的被实践证明它顽强而又硕健的生命力。因此,李宗吾归整二十几史后从字缝里发掘出的厚与黑不失为活人的最有力的明证。所谓厚者,即脸皮厚不要脸也。黑则,心肠狠、手段毒。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虽说他扛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可他一会儿投奔公孙瓒,一会儿曹操,一会儿袁绍,一会儿刘表……东奔西靠有奶就认娘,活脱脱一个厚脸没皮的主儿,可就这一本事,竟也混就了一番帝业。再说曹操,当他被陈宫捉住又放归,借住好友吕伯奢家中,因误杀其家人数口而奔逃,半路上碰上外出为他买酒的吕氏本人,明知已经杀错了人,却没一点儿愧疚地把吕老汉一并刀毙。事后竟毫无心肝道:‘宁我负人,人勿负我’可见其心肠之狠,手段之毒,就是我们这些以邪恶著称的魔鬼都难望其项背。相对于厚黑楚霸王项羽倒是有点儿贵族精神下的脸皮薄。垓下一战,他本来可以东渡乌江,重新召集江东子弟继续他的霸业。可一想到自己带出来的八千儿郞无一生还,觉得对不起楚地的父老乡亲,一咬牙、一恨心,自刎江边。连他倾心相爱的小老婆虞姬都随他陪葬。楚汉相争,项羽就因为脸皮稍薄点儿,结果是被淘汰出局。尽管后世女词人李清照不无欣赏的赞美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欣赏与赞美有何用。也只能是把一个混混刘邦推崇为汉高祖。抚古而思今,你老丹所要张扬的贵族精神是多么的孱弱和无力。曹雪芹不屑于江浙总督的幕僚,只能是‘寒冬噎雪荠,雪夜围破毡’的困窘,悲惨的死于饥寒交迫。即是他写出半部贵族审美的《红楼梦》也无奈而又苍凉地吟唱着好即是了,了即是好。你老丹不肯低下头去钻营那个所谓代表知识与能力的职称充其量一年少挣几千块钱,在世人眼里这还是低能和弱智的表现。因此而言失去了文化良知和文化道义的生命运作,不论是驯顺的羊,还是粗鄙的狗才是真正的活人的标尺。你讲的堂·吉可德所说的没落的崇高所体现的贵族精神,实质上是塞万提斯的悲剧醒示。堂·吉可德孩子气十足的精神实质,在一个以功利为目的的充满虚伪、欺诈的成人世界是可怜而又可悲的。在这样的文化春天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中,稚气与纯粹丧失的是自身的攻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换一个角度讲,没有了攻击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就算是有豹子一样的贵族精神,只剩下雕塑般的审美意义。”

老丹:“我承认你的渊博和睿智,可一个真正的人该身体力行的不是逃避现实。比如司马迁,被割掉生殖器且在牢里的悲惨境遇下,为信念所使完成他的《史记》。比如班固两次入狱并死在牢里,但他毕竟为后世留下了《汉书》。对这种特立独行,坚持信念下的生命运作,不同流合污的存在,这又当作何解释。就说陶渊明吧,他是消极的,高蹈的消极,消极地洁身自好。消极地不能做示众的烈士,但可作示范的隐士。列宁曾讲过:‘在金钱面前出买肉体的叫妓女’那么在庸人执导下的社会舞台上出买信念和尊严的高贵又该叫什么?只满足于无毛两足的生命运作,不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我对生命的理解。” 

                                 2009年2月3日

                                   内蒙老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