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薛定谔的猫与列宁的物质

火烧 2011-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量子力学与辩证法的结合,以薛定谔的猫为例,揭示物质运动的辩证统一性,强调列宁物质范畴的深化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意义。

按:一年多前写的一点很不成熟的感想,供大家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薛定谔的猫”——这被爱因斯坦认为是最好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通用解释的悖谬性。其大意是: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装有一只猫和一个与放射性物质相连的释放装置。在一段时间之后,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发生原子衰变,通过继电器触发释放装置,放出毒气,也有可能不发生衰变,因此依据常识,这只猫或是死的,或是活的。而依据量子力学中通用的解释,波包塌缩依赖于观察,在观察之前,这只猫应处于不死不活的迭加态,这显然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从而凸显出这种解释的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人们设想出了种种方案,但似乎并不能填平这种常识与微观特异性之间的鸿沟(一切典型的悖论案例皆如此耳)。例如格利宾的多世界解释认为,猫死与猫活这两种结果分属两个独立平行且真实存在的世界,是我们的观察行为选择了其中之一为我们的世界。这似乎不仅没有消除,反倒是增加了人们的困惑。其实,猫既死了又活着,正如飞行的箭既静止又运动,物质本身就是运动与静止,可能与不能,偶然与必然等等的辩证统一,这正是物质世界的波函数本质,也是物质的辩证运动之具体而微者也!之所以出现悖谬,恰在于人们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形式逻辑思维作祟,历史上的诸多悖谬案例亦如此耳。我以为量子论恰恰是唯物辩证法最深刻的最根本性的证明也!将量子论和辩证法深入结合就有可能完成统一场论。或者说,统一场论就是量子论与辩证法的深度结合与高度统一。  

   

    列宁的物质范畴——量子物理学家玻尔认为,在观测行为中,人、仪器和被观测对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意识”在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譬如:你必须选定某一观测对象并通过眼睛、仪器和被观测对象“连接”(联系)起来。迄今为止,人们所认识的世界实际上是“人化世界”,是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下,共同构成的一个物质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物质能量世界。“人化世界”是系统思想在认识思想和过程中的体现。主体和客体,包括认识过程共同构成认识系统,建构成“人化世界”。我以为,这一科学的新探索,可以改进列宁的物质范畴,但不会否定其基本原则,相反恰恰是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范畴,更加契合了唯物辩证法。列宁的物质范畴虽然也强调了主客之间,思存之间,物意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但在表述上又是两分法的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没有把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彻到底,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不可苛求前人也。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就是整体联系性和无限发展性,因此,对立与统一关系是一个整体,一以贯之的,不能分割的,但人们传统的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思维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所以在它的范式中(但可惜我们现在又没有别的普遍的范式)往往很难说清唯物辩证法的神髓,即便勉强表达出来,也带有旧思维的缺陷,也容易被人误解,这就是语言与思维的通约性之间的巨大的鸿沟,这需要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思维的不断进化来慢慢填平,操之过急是不行的,否则欲速不达,适得其反也。马恩列斯毛等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唯物辩证法,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时也难免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和形式逻辑的影响,不能贯彻到底,所以也会产生一些偏差。如马恩对共产主义运动进程的预判,列宁对物质范畴的界定,斯大林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这既是历史的局限性也是思维的局限性。我们要善于批判继承创新发展也。  

   

——事物发展的波浪螺旋特征正是物质运动的波函数本质的外在宏观反映也!大量悖论的不断发现正是对传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逻辑思维的巨大挑战,恰恰预示着唯物辩证法逻辑思维的强势崛起以及人类思维进化发展的大方向。  

   

——我以为,波包塌缩悖论就是量子波函数与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对立的反映,就是量子波函数与唯物辩证法尚未实现良好契合的表现也。既塌缩又雄起的辩证统一就可建立统一场论,或者说,统一场论必然是量子波函数与唯物辩证法的深度结合与高度统一也。  

   

——量子意识、波包塌缩、薛定谔猫、概念悖论、主客间性、天人合一等等,一句话,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将会进一步印证体现并丰富发展唯物辩证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