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可能还真是因为那点醋才包的饺子 —— 评郑州市的48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
河南省郑州市的这个政策前一段刚被报道出来,就觉的有些问题。
所谓常态化的核酸检测, 这个提法本身是比较笼统的。 到底多高的检测频率、多大检测范围,才算“常态化”呢? 是面对一小部分重点高危人群,还是一个城市所有人口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呢? 是几天一次、还是一周一次、还是一个月一次? 要知道,不同内容的 “常态化检测”,成本差别挺大的,对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差别也比较大。 所以说, 这个所谓的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政策, 也许初衷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真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来评定实施,并且及时动态调整。 不能打着防疫检测的旗号盲目实施。
试想,假如一个城市,社会面上几个月都未发现感染者,或者离上一次清零已经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了, 那还有必要再搞全员两天一次的密集常态化核酸检测么? 恐怕没必要,最多十天半个月一次也就够了。 当然,可以一直对机场、车站、宾馆、超市、饭店等重点行业高危人群进行比较密集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对这些人群可以几天一次或一周几次,毕竟这些人群相对于城市总人口只是极少部分而已。 这样既兼顾重点的防控,也把对城市全体市民的工作生活影响降到最小,这才算比较合情合理的, 核酸检测费用成本也能尽量得到控制。毕竟都是要花钱的, 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等万一发现社会面感染者了, 再及时进行大范围、高频率的核酸检测也不算晚,只要积极去应对就行,是能控制住的,这是之前的多次疫情检测经验已经证明了的。 除上海外, 之前全国各个城市疫情防控,其实基本就是这样子的,总体看这是兼顾了疫情防控的效果和成本,也兼顾了经济社会运行,对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也比较低。可以一直这样做。
到6月2日,离郑州市五月初的一波疫情,离郑州市的社会面感染清零 都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郑州市 之前也一直在做着核酸检测, 从一天一次到三五天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目前还有必要再进行48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么? 而且这不是全员强制进行,主要是针对需要进入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超宾馆饭店,乘坐公共交通的那些人群,对那些人群需要查验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也就是主要针对的是上班族,而上班族是市民中的大多数。
为实施这种政策,难道之前采样时一直的方法, 摆两张桌子,搭一个遮阳棚,简单够用 就不行吗? 郑州市 却大规模 大范围的采购 好几千个 核酸检测小屋,每个价格几万元,每个小屋两名检测员,但也只是半天在岗, 说是每个检测点覆盖两千人群。 而从最近两天检测效果看,反应出了一些问题, 小屋设计不合理, 大热天的检测人群排队多,等待时间长, 反正这种所谓48小时一次的常态化检测,并不方便,更不快捷,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不知郑州市政府的决策者这么做 到底有何想法,是否认真、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估过自己城市的当前的疫情情况,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 所谓常态化疫情防控, 到底需要怎样的 “常态化” ? 这种做法,能在防范疫情的同时,又能尽量降低对市民的影响,又能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吗? 防范效果还不好说, 反正,目前利用这种用核酸检测小屋,对全市几乎大部分人群进行48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 感觉这并不科学合理,至少目前看, 属于过度防疫,至少目前看,没必要这么做。 目前,应该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全员强制核酸检测更合理,全员强制检测还无遗漏,而且对市民影响较小,成本也是正常的不算高。
此外,对于这种检测小屋,看到网上有人曝出的消息, 郑州市采购的这批 检测小屋的 中标公司,是五月份刚刚成立的, 这就感觉有点问题了! 这样大范围的采购项目, 怎么就能够给了一个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公司呢? 好像与上海的那些新成立一个月的配送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海的那些所谓的政府选的配送公司,都是些什么货色,送的货都是些什么成色, 网上都说的很多了,大家都明白,这里不多说。 有意思的是,在郑州市的检测小屋使用之后, 网上也曝出了 这种检测小屋设计的不合理问题, 感觉也不是什么多好的货色, 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
会不会,人家一开始搞的这种48小时一次的核酸政策,就是冲着这好几千个总价好几亿元的检测小屋去的呢? 好像这么一说感觉挺合理的。
就好比,本来不想吃饺子,也不用那么麻烦去包饺子,但是你非要去包饺子还强迫人去吃饺子,而且还非要再去大量买醋配着饺子吃,这就不合常理解释不通了。 但是,假如人家就是专门为给那卖醋的送钱,才要去包饺子吃呢? 这样之前的种种不合理就比较合理的解释通了。
感叹下,郑州市 已经 喂饱 送走了一个“ 花坛书记 ” ,不会 是又诞生了一个什么 “小屋领导 ”吧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