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世界下的集体主体差别和战争
多极世界下的集体主体差别和战争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一 单极世界理论批判
需要论证一下资本的跨国界运动不可能形成单极世界,或者干脆论证阶级或国家消亡之前单极世界不可能形成,或者批判单极世界理论。这也算是对国家的三重根原理中所作的理论保留即“国际主体”理论的进一步思考。那种认为单极世界在阶级社会中能够建立起来的观点是以去他国社会主体性(社会实践或社会分工实践)的本体化本国国家和阶级的理论为支撑的。单极世界理论中,去社会主体性的国家和阶级完全没有区别,因为他们都只代表了自然实践的优劣差别。去了社会主体性,国家和阶级就丧失了减少国家差别和阶级差别的“人类DNA本能”,因此,单极世界理论就描绘出了一幅忘却了社会主体性的根据资本效率或者更古老的人种效率原则所安排的自然实践的序列。实际上,所谓效率也不过是资本世界或更古老的帝国世界对自身的F()<1的反映,反映的潜在前提是多极世界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存在。
因此,全球化从来不曾发生,全球自然分工体系也从来不存在。历史只能是以先进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而又落后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的国家联合(自然分工实践独成一体)对抗落后的国内社会分工实践而又先进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的国家(强强不联合,只强弱)的多极世界为总体框架的国际自然分工实践体系(并因此,体系中的国家成员丧失部分国家主体性,成为国际主体)。国家的三重根原理仍然可以分析这种多极世界,只需要把国家换作相应的国际主体。世界共产主义在多极国际主体按照国家的三重根原理所反映的机制下的最后竞争中产生。
二 集体主体差别和战争
本部分要说明集体主体差别的程度和战争的关系,实际上这与多极世界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只是因为,离现在越近的历史,国际主体现象越多,多极世界也越显现,而越近的历史其集体主体差别越小,因此,多极世界就和这种差别有一定关系了。
集体主体差别包括国际主体差别/国家主体差别/阶级主体差别。集体主体差别包括自然实践差别和社会实践差别。两者的联系,从国家的三重根原理。
早有人认为将来的战争是局部性战争,世界大战再也不会发生。我认可这种看法,这里关键是要在理论上说明。简单地说,就是要解释离现在越近的历史的战争为何没有离现在越远的历史的战争那么残酷或者所谓不人道。实际上,这个问题跟人类社会是否发展的,或主体差别是否逐渐减小的,或者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主体差别的逐渐减少所决定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非本体的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等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学都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体差别是逐渐减小的。那么,奠基于此的具体而发展的普世价值和人类的一切的集体实践都联系上了。战争也不例外。因此,可以通过用集体主体的差别程度的减小所形成的具体而发展的普世价值的集体动机来解释战争的残酷性减小的原因。这不是唯心主义解释。
( 2010年11月24日 )
请读者依次参考以下博客文章《知识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经济的三重根(或经济学原理)及当代中国经济分析》;《社会科学学原理》《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社会科学的两重系统风险及其规避》《传统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某国家主体认识关于社会存在的F()<1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当代中国权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马克思主义学——当代中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现代空想共产主义学》;《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性质和过程分析》;《横断科学知识批判》;《科学学原理对传统科学的批判和重构》;《政改的时代主题下左右的较量》。另可参考《科学学原理草稿》和《国家社会主义与权贵资本主义草稿》。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学学学派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