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1893—1949)》读书心得
《毛泽东传(1893—1949)》读书心得
中共隆回县委党校 唐望庭
(2011年8月8日)
1992至1993年读了《青年毛泽东》(高菊村等人著)。2003年下半年读了美国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当时调入党校已半年多,9月份开始接管图书室,整理书籍时发现了这本毛泽东传,囫囵吞枣地把它读完了。特里尔后来推出了新版本,我没有购买,也没有读过,只在新华书店偶尔翻过,其实很想再读一遍。(注:前不久 7月30日 买了新版本)2006年粗略浏览了菲力浦·肖特的《毛泽东传》,叙事方式和特里尔有点区别,但没有很好地进行比较。还有迪克·威尔逊的《毛泽东传》,只看了个结尾。后来在松坡书店看到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两卷本,借了上卷本,只看了一点点就退了。后来在网络上下载了有关毛泽东的电子书籍,有几十本书,但基本上没有看。这几年在党校上课,所讲的主要课程都涉及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所以就上网或翻阅书籍找寻相关内容,找来找去,总觉得资料缺乏,有些材料可信度不高,真伪难辨,这让我想起了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几次到书店都未看到有售。党校决定开展“读书会”活动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突然发现最新版本,六卷本,将以前的《毛泽东传》(1893—1949)和《毛泽东传》(1949—1976)合为一体,内容完全一样。我爱不释手地掏钱买下了这6卷本,是部大著作了,厚达2769页。4月份买回来,3个月了,还只看到277页,刚到全书的十分之一。今天(注: 7月29日 )学校开会,说我们的读书会定于 8月11日 举行, 8月2日 交读书心得的稿子,要原创,要5000字以上,这可以说是个硬任务,也可以说是下了最后“通牒”了。
我的妈呀,小时候看武侠小说,一本也要半个来月,这是六本啊。还剩几天?就三四天时间了,那怎么行呢?不管怎样,这个心得还得写啊,书还得读啊!!
为什么要读毛泽东传?
这是为了了却我的一个心愿,我一直想把毛主席好好研究一番。
因为我从小就崇拜毛主席。我爸以前当过大队长,有很多学习文件及毛主席的书,印刷有很多红色的字体,当时还不怎么懂那些内容,后来因一次火灾,那些书都不见了。(注:今年2月份我到家特意要父亲翻箱倒柜,一点收获都没有。)我邻居唐青松(后改名唐云)的父亲当过兵,搞过大队,他常给我拿一些宣传之类的书来看,我自己也有这个爱好,喜欢看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基本上那些故事都要说“毛主席的好战士”。院子里的人只要闲聊,一般都会扯到毛主席……小学语文书和思想品德书写毛主席的篇章比现在多很多,经老师讲解后印象非常深刻。有时做梦也看到毛主席了,一觉醒来,真的好兴奋,也很甜蜜。
上初中后,知识的碰撞开始出现了,有些同学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了。有一次上历史课,说到文化大革命,一个同学说:毛主席若早死就好了!我明白他的意思,意思是说,毛主席早死了,就不会发生文化大革命了。但我心里很纳闷,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毕竟毛主席是我们的领路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是无人能比的伟人,那样的话是不是说得太绝了?!但说这样话的人不只他一个,读高中、读大学、后来参加工作都听到了类似的说法。说的人不多,但也不是个别,甚至有些学者也这样说,比如有个学者说:毛要是死在四十年代,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毛要是死在五十年代,他就是中国的列宁;毛要是死在六十年代,他就是中国的斯大林;但他死于1976年,所以他是太祖。这个话说得有点独特,有独到见解,但我总觉得逻辑混乱。我就这么一种崇拜心理,生怕人们的议论对毛主席造成什么损害。因为一种这样的心情,所以要读毛泽东传。
但又为什么一直没有好好地读毛泽东传呢?
也许会有很多借口:比如嫌书太贵,工作太累,抽不出时间读大部头书,自己是个小人物,这样伟大的人物的书读不读都不重要了,等等。我现在想来,最根本的原因是:精神懈怠,荒废读书,其他的书也没完整地看过几本啊。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不折不扣的是最大的危险,如果精神懈怠,毫无疑问就是这么悄无声息的老去死去,毫无作为。党校领导发现了这个问题,率先提出在本单位搞“读书会”,并且是真刀实枪,要“干货”,这就逼着我们读书了。
我想我要读书,首先还是要读毛主席的书。我上课主要讲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这离不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一位县领导说过:要弄清中国现代的历史,那你就读《毛泽东传》,辛亥革命以来,毛泽东的一生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不经意间,这句话让我永远记住了,我觉得很正确,它直接激发了我读《毛泽东传》的兴趣和“雄心壮志”。
接下来就要谈一谈《毛泽东传》的主要内容了,可惜我还没读多少,等几天再说吧。(注:7月29日写到这里)
几天下来,读完了两卷《毛泽东传》(1893—1949),同时还有一卷本盗版本,鉴于时间关系,先就告一段落吧。
《毛泽东传》(1893—1949)即是伟人的成长史,也是共和国的革命史。
这部书不是个人专著,而是重要的文献专著,主编是逄先知、金冲及,逄先知跟随毛泽东作战多年。整体来看,这部著作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一部严肃的著作,读者一般不会被吸引,那些老外的传记可能更能打动一般读者。但是如果你深入此书,就会发现本书的价值远远大于老外的著作,最大价值就在于第一手资料,不仅丰富翔实,而且真实可靠。读完此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无比伟大的毛泽东形象。《史记》是一部信史,读完它,扑面而来的就是那些充满传奇色彩、震撼人心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他比那些“俱往矣”的英雄人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人人仰慕的“造反英雄”。
人类社会发展往往呈现这么一个规律:当某种制度不合情理时,当劳动人民感到生存下去很有困难时,人们就会造反或者跟着造反。这种造反叫起义,近现代以来叫革命。大家都是人,凭什么你要用不合理的制度管制和压迫我们呢?为什么你们生活得花天酒地我们却只能活活饿死呢?为什么还帮着外人打我们自己人呢?等等。毛主席大声疾呼: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注:“文革”中有人借用这个口号把国家搞乱就是极端错误的了。)1840年以来,我们的祖国受到外国人侵略,本土统治几近腐朽,当时4万万同胞遭受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揭竿而起,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百日维新到三民主义,起了义,改了良,革了命,都始终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都始终没有创建出幸福安宁的天地,而是越搞越烂,国家衰弱无比。五四运动以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且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和蹂躏了大半个中国。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无视人民的力量,妄想一党统治天下,一人统治天下。
这就是当时中国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要横空出世了。他,就是毛泽东。
每个人都有求学的经历,大多数人求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来谋生,能让自己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大抵非凡之人就不一样了。毛泽东的父亲善于理财,家庭建设搞得很好,家业越来越红火。他要孩子学点文化知识尤其是理财的知识即怎样记好账,帮助他料理生意,多赚钱;给14岁的“娃”娶了媳妇(注:毛泽东坚决拒绝),小日子蛮好过的。但毛泽东要拼命地走出去,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求得真知。所以本书的编者可谓独具慧眼,第一章就是“出乡关”。毛泽东独自离开韶山求学,还未满17岁,并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放着殷实的生活不要,执意外出求学闯荡,闯不出什么名堂就再也不回来,这难道不是革命者的远大理想、鸿鹄之志吗?
外出读书一年,就碰上武昌起义,毛泽东二话没说,主动投笔从戎,当了兵,这难道不是革命者的迎难而上的坚强斗志吗?
当听到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时,毛泽东迅即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这难道不是革命者嫉恶如仇的铮铮铁骨吗?
当读到《新青年》,他就对传统封建文化兴趣降低,而对新文化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读到《共产党宣言》,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这难道不是革命者弃旧从新的高度觉悟吗?
当认清了军阀张敬尧的丑恶嘴脸时,他大胆地组织驱张运动,要知道,他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对一个军阀头子搞么大的动静,那就意味着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危险,但是他浑身是胆,丝毫不为之所惧,这难道不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吗?
从驱张到最后打蒋,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危险相伴,但毛主席镇定从容,敢于面对。从来没有怕死的革命者,更没有怕死的革命家。怕死就是背叛。自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重重敌军的围剿,几十万元的悬赏;撤出延安时,一支小部队面对几万人的追击,还不时有敌机的轰炸,看到这些情节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为毛主席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在革命过程中,毛主席的意见和领导基本上是一贯正确的,有些同志和他意见相左,甚至压制、排挤、打击毛主席。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等批评过他,但他内心里尊敬陈独秀,对别人说是陈独秀影响了他,使他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当红军长征时,他不计个人前嫌,向中央恳求把瞿秋白带走。陈毅、朱德和他曾经吵过,但后来互相理解,并且结成了一生的革命情谊。王明、博古、张国焘等压制、排挤和打击他,后来革命力量壮大时,他还力主选王明为中央委员,从来没有打击报复过哪一个人,这难道不是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吗?
毛泽东参加一大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没有一兵一卒;成功举行七大时,全国120多万党员,一百多万军队,管理着全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有雄心与其他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政府;蒋介石顽固不化,继续反共反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建立新中国,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吗?
他同时是伟大的人民领袖,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他是农民的儿子,懂得农民的疾苦。少年时外出求学,崭露头角,他成为了学生的领袖。在五四大潮中,接受时代风浪的洗礼,他成为了湖南青年知识分子的领袖,并对全国的知识青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五四运动开始,工人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当时领袖是陈独秀。在几年的工人运动中,毛泽东都是一名得力的干将,从区域性的工人运动看,他又是一名领袖,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经常深入工人群众,让工人们真正觉醒。由于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是很弱小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革命是不能够胜利的。从党的三大开始(1923年),毛泽东提出了革命要靠农民运动的光辉思想,并且将他作为毕生的革命实践。秋收起义发生后,他把军队命名为工农红军。他带领这支军队走上井冈山,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联盟,革命力量越来越强大。到党的七大,毛泽东成为了党和革命军队的领袖,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威信上,同时也还是解放区的农民领袖。重庆谈判,让全中国正义的人民都感到毛主席是贴心人,各界社会名流对毛主席寄予厚望,毛也真诚地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
七届二中全会以前,毛主席说要建立一个工农民主政府;七届二中全会以后,他说我们要建立的是人民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众望所归,他被推举为国家主席,是全国人民的领袖。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给工人上夜课,说工人顶天立地,“工”“人”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天”字,工人就是我们的天。他住过农家屋,喝过农家酒,与农民同劳作,真正为农民谋幸福。当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时,他马上寻找原因,力求改正,在抗日的那段日子里,粮食很紧张,根据地却还在多筹粮,老百姓说为什么雷公不劈死毛泽东。毛主席知道后马上调查原因,马上命令减少征粮。
他同时是了不起的军事家,全军的统帅。
他少年时是一介书生,当了半年学生兵。后来搞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但没有像朱德、周恩来那样带兵打仗。直到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他才第一次真正带兵打仗,一打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智慧和战争判断力。如果按原定计划打城市打到底,那我们的主席和他的队伍就都葬身长沙了。上了井冈山,当了山寨王;留住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带头创建根据地,而且当上了“武林盟主”——中央根据地苏维埃主席,不过当时受到了排挤,这个位置是虚的。队伍有他在,就打胜仗;队伍没他在,就打败仗。第五次反“围剿”,毛主席完全被排挤出去了,结果反“围剿”败得一塌糊涂。长征途中,中央吸收他的意见并确立他的领导地位后,形势马上出现转机。四渡赤水、抢夺飞桥、勇攀雪峰,等等,都被他导演得出神入化,让蒋介石的“石达开”计划变成了一个痴心妄想。张国焘私心膨胀意欲吞并、消灭中央军时,断事如神的毛主席当机立断,带领仅仅几千人马的中央军加快步伐走出险境,到达陕北。革命队伍立足陕北后,成功化解了西安事变危机,团结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他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队伍不仅英勇抗战,而且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人民武装力量变得空前强大起来,让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抗战时期,他是中央的核心领导人(注:名义上不是,直到1944年六届七中全会才被选为党的主席),大家尊重他的意见,积极维护他的正确领导,为了人民,他充分显示和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八年抗战,抗日根据地在他的领导下,把游击战和运动战运用的惟妙惟肖,最后还成功地打起了阵地战,在战争中调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最根本的致胜之道,也是其他军事家所望尘不及的。他改变了以往“为军事而军事”的战争模式,创立了“为人民而军事”的崭新军事理论。他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令世人惊叹。
三年解放战争就是国共两大军事集团的PK,这次PK充分展现了毛的军事天才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没有摸过枪的人打败了以将军、统帅自称并有美式装备的蒋介石。毛泽东列身于世界伟大军事家之列,当之无愧。
他同时是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理论指导实践。缺少高屋建瓴的理论,革命不可能取得成功。理论又来源于实践,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就是理论上的创新。毛主席当时是极力反对本本主义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革命实践中,又善于总结经验,并将之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提出毛泽东思想,大会将它写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充分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和理论水平,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敌人斗争主要靠军事,也靠宣传,毛泽东就是搞宣传出身的;党内斗争就要靠道理说服、理论斗争、路线斗争,谁的路线正确、理论高明,谁就是领导的核心力量,尽管会遇到困难,也不会永远都是困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三十年代,王明等人喝过洋墨水,借马克思主义教条排挤、打击毛泽东;而毛泽东善于理论创新,用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回击他们,事实证明,毛泽东的理论是正确的,中国革命也迎来了成功。最后他把理论斗争发展到了党外,抗战相持阶段,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战胜利前夕,他又从理论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蒋介石政府无言以对,这就首先在思想上打败了敌人。
他还是一位诗人,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从1893年到1949年,有三首诗词代表了他从忧国忧民忧党到走向成功的奋斗轨迹。第一首是《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大革命时期,毛委员通过亲身的革命实践和不断的调查研究,已看清了蒋介石及英美等国的反动嘴脸,向陈独秀和中央提交了不少意见和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果不其言,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这首诗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内心的无比忧虑之情。
第二首是《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时中央红军已走出敌人的“围剿”,和陕北红军会师,“奠基西北”,获得了新生。经过多次反复,毛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最终被确定下来,实际上已处于核心地位,这预示着党内毛泽东时代的真正来临。他豪情满怀,写下了这篇佳作,表达了建设新中国的信心和决心。后来重庆谈判时他将这首词送给柳亚子,引起山城轰动,令反动政府人士感到恐慌,因为他们是写不出这样富有气势的诗词的,遗憾的是本传一字未提此事!
第三首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革命取得了胜利时,还发出了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尤为可贵的是发出了震烁千古的感叹,我们之所以能胜,是因为我们走的是正道,我们坚持的是正义之战,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可以这么说:“人间正道”四个字闪闪发光,光耀千秋。
他还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大宣传家。
我还觉得他老人家是一个教育家,总能让别人对他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心领神会、忠实贯彻执行。当年红军连连遭受“围剿”时,有人对革命心存悲观情绪,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毛主席回答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了广大军官和士兵,鼓了斗志。通过长期的努力,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针贯彻给各位指战员和战士,他的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极富形象感,普通人都能听懂和领会。他有时和农民面对面交谈,拍拍肩膀以示亲切,把自己的思想无形之中传达给了广大的农民。解放区人民都对他顶礼膜拜,这样下来,推翻旧的制度和反动的政府,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他也有板起脸孔训人的时候,比如林彪进入东北后,半年未向中央报告工作,他就写信去给他骂了一通,责令限期改正。当和王明等人争论时,他就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说他们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并且发动了延安整风,这就是一次严肃的教育运动,后来王明让妻子写信表态:“我愿意做一个毛主席的小学生,重新学起,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纠正自己的教条宗派主义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还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使作家们深受启发,自此出现了延安文艺创作的高潮,如《白毛女》、《逼上梁山》、《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等,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优秀作品。
读完《毛泽东传》,我觉得他是一个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大人物、大英雄。他将祖国统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结束了四分五裂、极度混乱的局面,结束了军阀政治,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能如何呢?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他列身百位世界名人榜,实乃名至实归。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愈来愈繁荣将会让我们的主席先生排名更靠前。
《毛泽东传(1893—1949)》分四十章,体例完整,内容充实,材料真实,客观可靠,完全做到了学术的严谨性。整体来看,没有什么缺点。但有一点值得商榷,毛泽东的文字功夫,是党内的第一大写手,那么多的理论文章完美无缺,甚至有些电文都是他亲自拟写,言简意赅,这得益于他读师范时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但是本传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这么一部大部头著作,人物繁多,但编者一般都未作交待。这是一部历史,也是一部党史,更是一部传记。我个人觉得除了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之外,其他人物的出场都应该有所交待或注解,读者才不会云里雾里,对本传的脉络就会更清晰些。还有,对毛主席的个人喜好包括性格及生活起居也可以稍微介绍一些,因为这些东西也是不可少的,也是起作用的。穿插一些文学描述可能会让传记更生动一些,更吸引人一些,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
总而言之,《毛泽东传》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去阅读,是研究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史必不可少的案头书;毛泽东同志永远值得我们去爱戴和怀念,永远值得我们去读懂他。
8月5日 下午我找来了多年未曾温读的《青年毛泽东》,尾页附有我写的一首打油诗,大概作于90年代吧,现抄录如下:
毛爷爷
中华大地起风雷,一人出世惊鬼蛇。
手中握定画天戟,直指长安誓不回。
一举平定天下事,自信人生两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复兴还需后人随。
(注:该文于7月29日、8月4日、8月5日三次写,于8月6、7、8日输机完毕)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