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什么是政治?(续一)

火烧 2011-07-24 00:00:00 思潮碰撞 1031
文章探讨古希腊政治雏形形态,重点分析僭主政治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结合雅典梭伦改革与庇西特拉图统治,揭示其对民主革命和城邦发展的深远影响。

其实古希腊也出现过雏形的政治本位形态,只是历时很短, 那就是“僭主政治”。“僭主”一词原义为君主,并无僭越或暴政之贬义。“僭主政治在希腊史上居于王政——寡头政制和民主政制的中介地位。”[1] “正因为如此,在希腊的传统中,暴政几乎是被人一致痛骂的。在它将要到来的时候,就先受到寡头派的斥责,因为它是进步的;在它已去之后,在民主派的回顾里,也受到斥责,因为它是反动的。”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希腊各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普遍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政体形式,标志着贵族平民势均力敌的政治态势。“僭主政治”可定义为独立于贵族和平民之外的“中介”政治力量实行专制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它在两大阶级之间实行“扶弱抑强”政策从而缩小其贫富和其他利益差距。早期僭主政治在肃清氏族制度残余,打击贵族势力,发展工商业和科学文教事业方面均有所建树。“古代希腊的民主革命(这种革命在古代世界其他各地都没有发生过),意思是指:国家政权从土地贵族向新兴的商人阶级的转移而言。……这一个革命一般都以一种叫做暴政或僭主政治的过渡时期为前奏。这样我们可以区别出三个阶段来:寡头政治或土地贵族的统治,暴政或僭主政治,民主。这是一种典型的程序”。  

以公元前六世纪雅典为例。由氏族首领组成的议事会是城邦的权力中心,但“氏族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既然它)对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生产的国家”。 [2] 梭伦民主改革是国家提供这种帮助的例子。据亚里士多德,当时的党派有三,分别是庇西特拉图领导的“山地派”、代表商人阶级的“沿海派”和拥有大地产的“平原派”。庇西特拉图凭借雇佣军和外邦支持,继梭伦后在雅典独揽政权,并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的措施。  

政治方面,庇西特拉图使用铁腕手段继续了梭伦时期的民主政治措施。他修定和普遍颁行法律条令,使政府工作逐渐正规化,从而使地域组织在许多城邦内彻底取代血缘组织,标志国家取代氏族斗争的完结;他颁发法令使得公民大会继续召开,400人议事会仍负责为公民大会草拟议程;他继续进行了执政官和其他公职的选举活动;他设立巡回法庭,对贵族进行放逐与暗杀,改进税收以打击贵族的经济特权。这些措施均使贵族势力受到严重削弱和打击。庇西特拉图严禁携带武器,“致力和平,保持安靖”,使得其治下政治清明、司法改进。修昔底德认为雅典是希腊第一个过上和平、安逸生活的城邦。  

经济方面,据信庇西特拉图利用寡头派政敌逃亡的机会解决了土地问题,“农民被安插在被没收的土地上成为土地的小业主。” 他在雅典征收了农业税,据亚里士多德为1/10,据修昔底德为1/20,并给小农发放农具和贷款,推动雅典由粗放的粮食生产向商品农业转变,提高了生产率三、四倍,根本上解决了粮荒。庇西特拉图还对梭伦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深化。“他用发展铸币、鼓励油类、酒类和陶器的输出,并发动规模宏伟的公共工程的建筑计划(包括拆除旧城和建筑水渠等等的办法)来确保商人和艺工们的不断支持。”为了改进雅典的供水状况,他曾敷设一条输水管道,同时在雅典大兴土木,修筑神庙和道路。他发行了“枭鸟币”,整饬市场,架设输水管道为城市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大兴土木,系统开采劳里温银矿,还以贷款扶植小农的园艺业生产。他通过武力基本控制了前往黑海和南俄的通道,建造大批商船与舰队,又在赫勒斯滂海峡建立起殖民地,以控制黑海地区的贸易。  

对宗教事业的重视有利于公民国家精神的培育。庇西特拉图通过宗教改革,使得鼓励分裂、弘扬贵族世系的英雄崇拜为更民主的城邦宗教和以原始农民巫术为根源的奥尔菲派所压倒。“为了抗击贵族氏族的宗教影响,他对于狄俄倪索斯神的民间崇拜风俗,予以正式的承认,他的儿子还在厄琉息斯为神秘教派建造了一所入社听,并正式由国家管理。”他提倡和支持对城邦主神如雅典娜的崇拜,还把厄琉息斯地母秘祭置于国家控制下,并亲任指挥。  

毋庸讳言,作为世界的政治陈列馆和哲学试验场,“僭主政治”在古希腊仅仅是昙花一现。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对抗王权的新兴工商阶级力量也在膨胀中,僭主政体在走向鼎盛的同时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为民主政体破茧而出创造了条件。按一般说法,“暴政的作用是过渡性的。它向土地贵族的统治攻破了一个缺口之后,又保持着这个缺口,从而使中间阶级的力量巩固起来,准备在最后的阶段里进行包括着推翻暴政本身的那种民主革命。”[3]   

其实这种演进不是单向线性的,历史并非到此结束,古希腊文明也并非终于民主制,而是终于实行君主制的马其顿。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摄政王腓力二世借鉴希腊“僭主政治”经验,强化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推行币制改革,采用金银复本位制,尤其是建立了一支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和强大的舰队。后来他又侵占色雷斯金矿,每年收入用以扩充军事。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趁着希腊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于克罗尼亚大胜反马其顿盟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集各邦宣布各城邦成立联盟,在全希腊确认了马其顿的霸权。公元前336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继位,开始东征。  

而且到得中世纪晚期,类似的“僭主政治”又在西欧卷土重来。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以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把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是一个社会的最高政治实体,是社会中最强有力的有组织的势力,在其领土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承担着调节和控制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能,并根据国家本身利益来指导这些组织。  



[1] 乔治•格罗脱《希腊的僭主政治》  

[2] 《马、恩选集》卷4第109—110页

[3] [英]汤姆逊《古代哲学家》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48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