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从我的经历看文革中的生产和其它

火烧 2006-12-14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通过个人经历讲述文革期间生产活动,展现当时社会变迁与农村发展,涉及工学运动、知青插队及农村机械化等关键词。

从我的经历看文革中的生产和其它

作者:老闲

  看到朋友们谈论文革,总觉得现时的宣传中有太多的误导。譬如“贫穷不是社会 主义”,似乎当年追求的是贫穷。其实,就是在文革之中,每当生产队年终分红 ,干部们也要来仔细审查帐目,保证农民们能够分到更多的钱。毕竟是过来人, 就以切身体验与朋友们聊一聊。

  因为不是红五类出身,我与老红无缘,但自认是一直紧随主席的革命路线的。66年 底,经过一个多月去北京、延安的串联回到上海时,血统论已经不行时了,才正 式套上了红袖章。

  时逢上海一月夺权。当权派鼓动保守派刮起经济风,破坏生产。大批造反派红卫 兵响应市革委号召,下厂搞工学运动。我们中学一大帮同学进了上钢一厂,直接 下到班组,与工人师傅一样叁班倒,顶在生产第一线上劳动,班前学习时间则组 织学习讨论,工余时间搞大批判出板报,解答一些老师傅对文革的不理解,帮助 他们跟上毛主席的步伐。由于正确的转化工作外加上海工人阶级的觉悟确实高, 形势很快稳定了下来,生产又走上了轨道。我们就这样,吃住都在厂里,一干两 个多月,直到叁月底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才回到学校。那个时代报酬当然 不计,除了上夜班时能与工人一样领一份夜班费去食堂吃一顿宵夜。

  复课闹革命后,一度上海港码头积压严重,既影响国际交往,国家也蒙受经济损 失。我们又几次响应市里号召,去码头劳动,清理积压货物。另外,每年双抢、 秋收,我们照例会到市郊农村支援,每次都在半个月左右。

  因此,说文革中不抓生产其实是不正确的。按照主席的路线,从来就是“抓革命 ,促生产”。当然不可否认,在两派争斗激烈、武斗严重的地方,对生产确实产 生了不利的影响。其中既有极左的“不为走资派生产”,也有各式挨过整的人的 消极怠工。

  68年底我就来到赣中农村插队。这一干就是十年,投身于其中我亲眼目睹了我们 农村的巨大进步。

  68年时,全公社只有一辆拖拉机。队里的运输除了肩挑,就靠鸡公车(独轮车)了 。记得那年冬天去县里“偷”肥,夜里去各机关伙房扒烧下来的谷灰,来回30多 里地,靠的就是这鸡公车。而到78年我离开时,我们大队都有了汽车,虽然是江 西出的。大队成立了一个车队,配有一辆汽车五辆中型拖拉机。当时都是紧俏物 品,还不容易买到呢。因而有门路替老乡在上海搞到沪产拖拉机的知青,就十分 得宠了。各生产队基本上也有了手扶拖拉机,鸡公车是早就绝迹了。为此,简易 公路修到了每一个生产队。除了运输的便利以外,只要拖拉机能去的田块,都已 经实行了机耕机耙。

  记得刚下乡时正在推广矮秆水稻。后来又有小苗育秧、农田薄膜、醣化饲料、化 肥蘸秧根,一直到杂交水稻,一波波的新技术不断地推向农村。虽然有些无效而 废弃了,但是靠着当年不断完善的农技推广系统,新的科学种田方法源源而来, 在农村开花结果。相应的,水稻亩产量从当初的400多斤上升到1000多斤。值得自 豪的是,我们知青在其中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年我就参加了本县第一批杂 交水稻的制种工作。

  那时的农民确实很辛劳,我们生产队通常连大年初一也要开工。每年冬闲时大半 劳力上水利工地则是免不了的。经常还要出公社,出县。就是夏收、秋收前个把 月的小闲,也常外出修公路。记得全国所有县城通车就在文革之中,除了西藏等 少数地区外,公路通到了每个公社。

  再看看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68年公社也算有个诊所,一间小房,几柜子草药, 加上两个略懂中草药的中年人。多亏了省里医学院下放的老师,带出了第一批赤 脚医生,其中不少是我们知青。经过在县医院的短期实习,担负起农民的基本疾 病防治工作。后来,随着医学院和地区卫校的毕业生不断分来,公社有了个初具 规模的卫生院,备有20多张病床。一般的病人,再不必往县城里送了。

  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是显着的。刚下乡时全公社只有一所完小,要上中学就只能去 县里。因而读了完小的在村里就算个大知识分子了,大部分人只是在合作化运动 中扫的盲。因此当七十年代初各大队都办起小学时,69届的知青也赶鸭子上架地 当上了赤脚老师。不久公社有了中学,先是初中,后来也有了高中。到78年一般 男青年都上中学了,只是在女青年中还不普遍。这主要由于农村中重男轻女的观 念还是根深蒂固。

  由于原有基础太差,我县农村的社队工业直至我离开还没起步。然而68年时,跑 遍县城也只见到几家打铁铺子,只能打打镰刀、锄头、柴刀等小农具和犁啊、耙 啊。更令我吃惊的是,连钉子也是手工打出来的,足有小手指粗细,使我第一次 理解了“洋钉”的意义。另外就是几家篾匠、木匠铺。可十年后,县城里有了农 机厂、铁工厂、造纸厂、食品厂等十几家,离县城不远另有内迁来的大型现代化 工厂一座。

  因此,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路线,再加上二十多年的努力,农村的现状会更好的 。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困惑于“叁农”问题,且不知出路究竟在哪里。

  至于农村集市,主要分布在小城镇,是从来没有被取消过的。即使在毛远新搞得 很“左”的辽宁,传出的也不过是所谓“社会主义大集”。农村供销社经营的项 目有限,取消了农村集市,无异于断绝了必需的商品、物质交流,是无法存在的 。我先在集体户管帐,买几把菜秧,抓个猪仔,都得去赶集。后来在队里任出纳 ,买山芋秧,卖队里种的甜瓜,也都得去赶集。小镇上的集市,买卖双方都是农 民。大家都赶早,回到家中吃早饭,以不影响白天的出工。当年反对的也只是不 热心集体生产,一心伺弄自留地,做小买卖的。对于一般农民家里多了几个鸡蛋 去集市上换几个钱是根本不管的。由此,我不禁感叹误导的可怕。

  最后顺便谈一点对文革的评价问题。

  主席告诫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抓住本质。文革中确实犯有不少错误,包括全面内 战,打倒一切,因此伤害了不少人,以至于一些人至今仍然耿耿难释。这也是文 革所以失败的一大原因。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文革所必须有的,甚至可以说 ,如果严格地按照“十六条”制定的方针办事,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而文革 的主旨,即如何使无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真正占领阵地,如何让广大工农群 众真正享受民主的的权力,掌握国家的领导权,以防治当权者由官僚主义进而成 为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最终成为新的剥削阶级,则确实是掌握了政权的无产阶 级必需要解决的大课题。

  对照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的二大就正确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但是具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到了遵义会议后才最终解决的。而即使如此,也 还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力量积蓄,才最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