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文革的一些认识
我对于文革的一些认识
我是80后生。并未经历文革。但经常思考文革。在乌有之乡看了这篇文章(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7/164129.html)之后,并且结合自己历来的见闻感受,对文革进行了重新认识。
1、 文革的主体是谁?
我认为不是人民。既然最后全体人民中的大部分,包括周恩来和毛泽东本人都对文革的现象是反对的。那么倡导、发动这些错误运动的人不是按照民主的程序确定的行动计划,而是利用了文革中实际上存在的“潜规则”,即制度残缺的漏洞,操纵了人民的意志。
由于当时整个国家的制度都存在漏洞。因此不论什么人,最终都有可能从这个漏洞侵入并误导整个文革运动。
由于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因此共产党有责任将一个最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完善的社会制度提供给中国社会。
文革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整个的制度,包括法制、政治、政权、经济组织中的制度、劳动者个人权利:财产权、精神权利、教育制度、军事制度等等,都被破坏。
同时,制定制度的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起到作用。
因此,在文革中,人民失去了旧的制度的保护,也无法通过民主的议事规则制定出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制度。这就造成了制度的存在与制度的产生的破坏。最终整个社会都失去了制度的约束。最终造成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实际上就是人民内部失去了统一的秩序,造成了内部的误解的积累,从而产生了分裂。
因此,探讨文革的主体是谁?这样一个问题,就要放在一个缺乏制度,同时缺乏制度的更生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由于制度的缺乏,最终,造反派的意志脱离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将触角伸向了无辜的军队、外国使馆。这种越轨的破坏力最终因为其越轨而遭到否定。
在这种环境中,威信与信仰取代制度成为了社会中遵循的法律。这种思想境界就是当时中国人民思想的平均水平。这种对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否定实际上是社会组织程度的倒退。因为,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中的成功经验是制度、民主、军事、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的一切领导都是毛泽东思想、军队、制度、民主相结合的。它的成功积累了成功的制度经验。然而在文革中,党却否定了制度的作用。实际上是否定了自己的成功的社会建设的基础。
在文革中,作为社会先锋组织的共产党为了让群众消除党内的不革命因素,放手发动群众,但是同时也放弃了将文革运动扎根于自己的革命经验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放弃是一种倒退的自我否定。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引导人民按照公共的完善的制度对共产党内持续产生的腐败因素进行革命。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新制度的制定者,参与者。共产党是新制度的倡导者、维护者、教育者。正确的做法是,共产党应当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然而,在文革中,共产党实际上放弃了自我批评的努力。任由“人民”的意志对自己进行批评和改造。违反了辩证法。而这种“人民”的意志在没有制度约束和建设的环境下,最终朝向了“唯威信、信仰主义”发展。最终使得少数人成为了具有威信和权势的意见领袖,从而消灭了民主因素。最终导致了文革运动偏离了正确的航线。最终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伤害。
文革最终成为了一种无政府主义运动。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既包括党的领导没有正确地进行辩证的自我批判和人民的批评,没有将这两种批判统一起来,并在这种批判中提高共产党整体的先进性,始终作为运动的领导。使得党内缺乏活力,僵化。无法向社会供应统一的制度。这说明了党内缺乏民主制度。没有向社会供给经过改良的更加完善的新制度。最终造成社会中的制度主要由自我产生。
而在一个人民平均缺乏民主议事传统和能力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运动模式最终走向了“唯威信、信仰主义”和派系斗争的局面。
因此,文革发展到最后,其主体既不是党,也不是人民。更不是党和人民的统一。而是一些不应当成为主体,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成为了主体的一些人。即暂时的有威信的“意见领袖”、派系领头人。由于历史是人民的历史,历史的发展需要人民最终成为历史的领袖,因此文革就在历史强迫地回归正轨的修复力量下强迫结束了。
文革之所以结束,因为文革的方向已经偏离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发展方向,文革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劳动人民,因此,文革最终结束。
2、 文革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首先应当对“无政府主义”进行批判。社会的发展是在先进分子和人民大众的辩证运动中实现的。所谓无政府主义,就是在某一个时期,先进分子故意不作为,任由人民大众自发地进行运动。社会失去法制和基本制度。文革中出现的无政府主义乱象就是最好的实例。
在任何时候,社会中的先进分子都应当担负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责任,领导权社会共同前进。
其次,应当建立制度化的、和平的社会民主议事制度。反对两个方面的过激,一方面反对统治者的暴力镇压,另一方面反对统治着不尊重民众意见。同时提高民众的民主议事能力和习惯。包括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水平,参政能力、民主议事制度的熟悉程度。并在基层组织劳动人民进行民主议事会。让劳动者在参与讨论自己身边的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中学会如何进行民主议事活动。
要正确认识劳动者信仰与物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文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成功地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包括劳动者的财产权、思想权、政治权都遭到了侵害。社会中产权严重模糊。“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都是模糊的产权概念。在资本主义法权下,法律保护资本家拥有剥削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这被称作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并被进一步简称为“私有制”。然而,进入到社会主义之中以后,劳动者依旧应当具有属于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反对私有制的革命实际上要保护劳动者的私有制,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文革所处的历史环境,是旧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瓦解,新的社会主义的私有制没有建立的历史阶段。由于劳动者个人权利的模糊,造成了人民革命热情被滥用,最终伤害了劳动人民。
这些,都是我们要铭记,并改进的教训。
3、 文革中值得肯定的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其中值得肯定的一项是劳动人民的参与热情。这种大公无私的革命热情,彻底地否定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虽然在人民内部也存在犯罪分子和落后分子的破坏,但大多数人民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不论在什么历史环境,人类都不是单纯的自私的物种。劳动者为了整体的振兴所具备的无私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社会中自然的客观属性,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的动力。
第二项值得肯定的是发展高科技的决心。向未知的自然领域进行科学探索,是一切先进文明的共性。文革中力排众议地保护航天、原子能的科研工作体现了即使在放弃了对社会权力的控制的最低限度中,共产党依旧是支持科技进步的,是一个先进的政党。
第三项值得肯定的是保护军队的完整和稳定。军队是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最后力量。不论社会怎么混乱,只要军队内部不发生混乱和分裂。社会就有恢复秩序的根基。军队是保卫无产阶级社会成果的最后力量。
第四项是保护我国国际形象的完整和地位。
第五,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我没有亲身经历文革,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结合之前我对于文革的总体印象,得出了这些结论。总结起来就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应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完善党和人民的辩证统一,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和实践,完善建立劳动者个人权利制度,弘扬无私奉献的实践人性论,否定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自私自利“经济人”假设,向着自然界未知领域前进,保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军队的完整,维护我国的世界地位,追求社会正义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