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革的一点随想
文革,一直以来就是一段备受争议的历史时期,一场让人欢喜让人愁的思想革命。对于文革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
平心而论,我对文革有一种好感,一种向往的好感。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生命的长大、思想上的成熟。
我出生在文革时期,对文革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有一些印象。“穷”和“乱”是有些人攻击文革的借口。恰如右派所说的那样,与现在比,那时大家都很贫穷,现在比较“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这是社会发展自然规律,因为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创造财富嘛!前提是只要不发生多次巨大的自然灾害或战争。
清朝人的生活水平比明朝好,民国时期要比清朝好,新中国当然要比过去的一切朝代好,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而70年代要比50年代好,80年代要比70年代好,本世纪头10年又比80年代好。这也是历史。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也是篡改不了的。
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否定过去的一切朝代、一切历史。文革时期的“穷”是与现在“富”比较的,是相对的“穷”。现在的“富”,也只是相对的“富”,与将来比,也是相对的“穷”。企图以“穷”而否定一段历史,是别有用心的。
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远远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目标是多样的,更不是把GDP当作唯一的目标。
当年毛泽东提出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而邓小平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即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这样的目标才是高层次的目标,才是高瞻远瞩的目标。眼睛只盯着生活水平的提高、GDP的增长,是一种鼠目寸光的治国策略,是一种转移矛盾、转移民愤的无赖做法。
文革时期的“乱”,我没有体会到,因为那时我还小。对文革的记忆还是有的,也是真实的。在我记忆中,原来是地主成分的人,戴过高帽,跪过砖头。对长期剥削劳动人民和以劳动人民血汗为生的人,这样的教育是不是过分呢?在我另一个记忆中,邻村有一个村民偷了别人的东西,被剪了个阴阳头。对思想落后的人,进行这样的教育难道过分吗?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人,绝大多数是政治觉悟落后、思想觉悟落后的人。连周恩来都感到对文革的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如果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落后的话,祸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祸害的是当代社会和国家的长远生存。当今社会,人们早已沉沦了,早已是非不分了,为了挣钱,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群众冲击反动的人、思想落后的人,难道就是“乱象”?
看看当今社会吧!卖淫嫖娼肆意横行,政府是默论还是支持呢?资本家剥削工人、两极分化严重,政府是鼓励的还是有意为之的呢?公有经济被私有瓜分是发展中无奈之举还是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为什么与群众愈行愈远而让老百姓越来越绝望呢?绑架、凶杀、贪腐、纵欲、污染为什么越来越多呢?政府、大学里出卖国家的汉奸怎么越来越多了?这就不叫“乱”而叫“和谐”了?为什么湖南韶山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四川广安门庭冷落呢?这一切政府该做何解释?
文革是美好的,因为那是弘扬人间正气、提升人民素质的运动;资本主义是丑陋的,因为那是纵容私欲横行、摧毁民族根基的复辟。
有人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我一直生疑。有什么历史事件是一定能够全面否定的呢?只要它发生了,必然有产生的历史可能性和逻辑必然性。任何对历史可能性和逻辑必然性全面否定的举动都很可疑。
即使对邓小平的历史功过评价,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彻底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