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简评《引领新常态需要用好“两只手”》

火烧 2015-02-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引领新常态需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但被指观点片面,忽视英美现代化早期市场作用。作者批评文章内容空洞,未针对新常态特征提出有效建议,呼吁媒体加强审核,让更多有识之士发声。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军扩副主任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引领新常态需要用好“两只手”》的文章。本人以为,文章的若干提法和观点有失客观公允。不利于指导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文章指出,现代化早期,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力度更强一些。为证明该观点,文章列举了德国、日本的例子。然而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英美两国在其现代化早期,是放任市场与企业发展,而忽视政府作用的。文章作者为何要回避呢?本人以为,一个国家在其现代化早期,是需要大力发挥政府作用还是高度重视市场作用,要根据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及自身国力来综合考虑,并没有一个绝对性结论。文章指出,我国政府干预已经产生一定负效应,政府作出正确抉择要比过去困难得多。本人认为,这一说法也过于片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经济社会干预总体呈现范围缩小,力度减弱的趋势。当前经济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恰恰是政府干预缺位的结果。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新“三座大山”问题。有些问题看上去是政府干预造成的,其实是政府介入时间过晚,错失良机才产生。比如大家关注的汽车限购问题。如果政府能提早几年就提高汽车购置门槛,群众的反映也就不会那么强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政府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只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和超级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辅之以统计学理论作为指导,政府作出正确抉择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而不是倒退。毛泽东时代的党中央、国务院面对重重困难与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多国的肯定。此时,本文作者却叫苦犯难,真不知是何用心。笔者认为,政府站在市场的制高点,完全有可能也应当有义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提出,应加大对新常态的宣传引导和研究阐释力度,进一步明确新常态提出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弄清新常态的内涵和外延,把中央精神变成全民共识。从这段文字上看,新常态还仅仅是个名词,何谓新常态需要有关人士分析研究。本人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新常态是本届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经过周密思考做出科学判断。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对新常态做了专门论述。会后的新闻通稿也对新常态进行了说明。由此看来,不是中央没弄清新常态,而是本文作者不看不学中央文件。既如此,作者怎么敢在引领新常态上高谈阔论?文章对于如何引领新常态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比如完善公共服务机制、科技体制、基础设施等。实际上,这些意见建议都是多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的工作内容。这些意见固然没有错误,但没有针对新常态的特征做出调整与优化。总之,这篇文章给人一种泛泛而论的感觉,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意见。近年来,类似的由高官撰写的逻辑不清、内容空洞的文章屡见于《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在此,本人恳切希望人民日报的编辑们认真审核手中的每一份稿件,不应以作者身份设限,要多让民间有识之士有分量的文章见诸报端,,而不是任由空洞无物、陈词滥调的文章浪费宝贵的版面空间。

  附文:引领新常态需要用好“两只手”

  (大家手笔)张军扩《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27日 07 版)

  引领新常态有不同方面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使经济以这种新方式平稳运行。这种新方式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经济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公平、资源环境更加可持续。形成这样的发展方式,需要用好“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正确地发挥各自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各个阶段都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但在不同时期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和强度并不相同。在现代化早期,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范围更大一些、力度更强一些。像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建设或者现代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政府都通过制定发展战略、集中优质资源、扶持主导产业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晚,属于追赶型经济体,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其合理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与其他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相比,我国在相同时间内取得的发展成就非常突出,原因就在于我们既不断扩大市场作用,也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空间和强度都会发生变化。这不仅是因为政府干预已经产生一定负效应,而且是因为在更高发展阶段上,发展环境、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更大,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路径和效率改进的具体方式更难把握,政府作出正确抉择要比过去困难得多,政府作用的领域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大差别。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更多主体参与决策、推动发展,也就是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具体到新的发展方式形成上,政府和市场应找准各自的位置。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市场应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发挥规划引导、宏观调控、维护统一市场、规范竞争秩序等作用。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不仅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收入分配调节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而且为市场各主体、社会各阶层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应承担起标准制定和实施、环境监管执法等职责,并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激励和约束市场主体,使其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中央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各地对引领经济新常态表现出极大热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这种热情变成地方政府对经济进行新一轮的不合理干预。如果是那样,就不见得能保持住我们想要的新常态。要正确引领新常态,必须有正确的作为。

  引领新常态,既涉及生产方式转变,也涉及生活方式转变,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政府要制定好规划和政策,居民要转变消费方式,企业要根据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家政策调整转变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应加大对新常态的宣传引导和研究阐释力度,进一步明确新常态提出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弄清新常态的内涵和外延,把中央精神变成全民共识,让企业和消费者了解新常态,使市场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常态发展。

  人力资本提升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引领新常态,需要完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加快提升人力资本。应通过完善科研体制,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资源空间配置结构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区域发展公平,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是引领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应加快国内统一市场建设,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性壁垒,完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网络,促进要素更加自由和便利地流动。结合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加快在中西部地区培养若干具有战略意义的增长极,促进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的生产力新布局。

  引领新常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改革,消除体制弊端。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松紧适度的监管体制,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