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流泪为哪般?

火烧 2010-11-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围绕流泪原因展开,从毛主席诗歌引发的感动,到上海火灾中市民的悲痛,探讨情感与社会的深层联系,体现人性的善良与反思。

流泪为哪般?  

   

昨天我又流泪了,是因为听长篇诗朗诵《毛主席啊,您在哪里——纪年毛主席逝世34周年》(诗作者:江苏徐州孟宪达),朋友古月清风将朗诵录音和诗歌原文转载在她的博客里。我因此有幸听到、看到。  

我们的毛主席啊……,您在哪里,  

深情地呼唤,在高山回荡,在江河回响。  

我们的毛主席啊……,毛主席,  

无尽地思念,飘过珠穆朗玛,飘向浩瀚。  

您在哪——里——呀……,毛主席,  

亿万人民的呼喊,您可听得见……  

……  

那一句句深情的呼唤,那一声声泣血的呐喊,无不重重的敲击着我的灵魂,我为之激动,为之震颤,为之泪如泉涌……  

纵使顽石心肠,面对那些至真至纯的大爱,我也决不会无动于衷,所以我看《毛岸英》流泪了;到韶山,看到那么多人虔诚的鞠躬在毛主席铜像前,我流泪了;看到上海那冲天大火吞噬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我也流泪了……  

说到上海,我一直印象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抗战时期,沦陷的上海到处充满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总觉得那里聚集了太多的汉奸,虽然未必为上海原产,但能汇聚到那里,至少可以说明那里是块沃土吧。其实,这种看法是并不十分准确的,因为那时的上海也有不少仁人志士,有地下党,也还有进步文人。就算是老百姓,苟活着也就不容易了,只要没有叛国投敌就不应该受到指责。该受到谴责的应该是那个腐败无能的政府和那个所谓的领袖。不过30年前,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上海那是相当的向往。在我的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我只知道,什么东西都是上海的好,买牙膏都要买“中华”牌的,谁有一辆“永久”或者“凤凰”单车,那是会把人羡慕得连眼珠都要掉下来的。谁曾料到,30年来,上海又一次沦陷了,那些民族的东西逐渐在上海失去了存活的空间,尤其是精神。一百多年来,上海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离题万里了,还是说流泪吧。  

21日,超过10万的上海老百姓自发前往吊唁在“11.15火灾”中丧生的同胞,他们捧着花,流着泪,行进在长长的吊唁队伍里,静静地祈祷,默默的祝福……场面很感人,也很让人震撼。看来,就算是汉奸充斥的上海,普通老百姓也都是善良的。只是不知道老百姓的善良能否感动上苍,让卑微如蝼蚁的生命活得稍微有那么一丝丝的尊严,一丁点的保障?  

我原以为,大凡人流泪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感动,一是痛苦。像我听《毛主席啊,您在哪里》而流泪大概属于前者,而上海那些为火灾中丧生的人流泪自然属于后者。后来我渐渐发现,流泪的情况远不止我理解的这些。小孩的哭闹就不去说了,说点成人的事吧。  

有些是患了眼疾,见风就流泪,这的确挺让人烦的;有些因为要演戏,可称为职业的流泪,演技高超者眨巴两下就泪流奔涌,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演员是因为进入了角色或感动或痛苦而真流泪的;有些是CCTV式的流泪,像某著名访谈节目主持人,不仅经常把那些被访的老艺术家弄得哭哭啼啼,自己也每每潸然泪下,然后录完节目就骂一句“老不死的”;当然,还有些人坐着专机飞到各处专门去流泪,或到地震灾区,或到矿难井口,握着那些化了妆的特型演员(专扮老百姓)的手,然后就哽咽了、抽泣了,倒是没怎么看见过有泪水。你还别说,这种流泪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非长期训练反复酝酿是不能得心应眼的,得有相当功力才行,如果算段位的话,起码要在八段以上。所以这样的流泪是颇能迷惑人的,尤其像我这么善良、这么脑残的。   

善良的同袍还是不要一看见流泪就忙不迭的感动吧,想想流泪为哪般?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