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信仰--首先是信什么?

火烧 2010-11-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信仰的定义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强调信仰作为精神纽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社会信仰缺失带来的问题,并探讨适合中国人的信仰选择,以促进社会团结与进步。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

从上述可以看出,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现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与崇拜还有不同。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详细解释: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今天,坚定什么样的信仰,对于解决当前的严重社会问题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在西方,人们信仰上帝,西方人认为上帝能给他们带来福音。伊斯兰教的人们信仰“安拉”,认为“真主”会拯救人们,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信徒到“麦加”朝圣。

   在现实的中国由于“信仰”的缺失,社会道德的滑坡,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的加大,“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就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一些人以权谋私、以职谋私,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更加深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于是乎,各种各样思潮的泛滥也就不奇怪了。“普世”派不予遗力地鼓吹“普世价值”;一些人重新“祭起”孔老二的那一套,妄图用所谓新的“儒学”重新麻醉新中国的人民。

   这些现象果真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好吗?“普世价值”是个什么东西,这是早有定论的;所谓的“新儒学”不过是“旧瓶装旧酒”更是没什么新意。

   什么样的信仰能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什么样的信仰能使中国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什么样的信仰能使中国人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谁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是谁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是谁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是谁被人民称呼为“大救星”,是谁被称为“没有他,我党还在黑暗中摸索”?是谁在新中国刚建立,面对百废待兴的家业,为着国家,为着民族的利益毅然决然出兵朝鲜,把十六国的军队又打回三八线,一雪中华民族的百年之耻。

   毫无疑问,是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他才是中国人民真正的信仰。只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使中国人具有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只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使中国人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切只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做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