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西方用经济危机掩盖掠夺社会财富的罪恶

火烧 2011-08-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西方经济危机本质是资本掠夺社会财富,通过虚拟经济泡沫和股市操纵实现财富集中,掩盖其罪恶行为。强调资本运作背后的操控与剥削,揭示经济危机的深层社会问题。

西方用经济危机掩盖掠夺社会财富的罪恶  

  对于经济危机,经济学家解释为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那真的是如此吗?经济或经济危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既然是社会现象,就肯定与人的思想和行为及国家相关政策有关,最根本的还是与人或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有关。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形象和比喻的说法,资本或金融就是钱、财物,它们本身并无好坏罪恶之分,关键是使用这些资本的人的想法和行为,是为一已之私利,还是为大众谋福利。  

人类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发展,因此最基础、最根本的是吃饭问题,也就是农业粮食问题(第一产业),然后才是工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因此,可以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要以服务第一产业为目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西方之所以发生经济危机,是因为有人或特定群体想掠夺社会财富而发生的,而且是在发达的金融业,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有股市和期货市场,也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表面繁荣”所至。  

就象一支或一群股票,有人或大财团大幅拉高,并控制媒体大量宣传,引导社会群体跟进,这样,就会有人把大量资金投入股市或热炒的事件之中,当然相关产业,如工业和农业就不会有人投资或用心做事。这些热炒的事件或股票本身不会增值,只因有人在控制,就会产生泡沫。这时如果用脑残的经济学专家或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说价格脱离价值,或用什么供需原理,那肯定是扯蛋。  

在高价位,这些大财团有计划(因为大财团可以短时间内拥有大量资金)大量抛出安全撤退,并在抛出之前还控制媒体大量放出利好消息,这样大量的社会群体的资金自然被套住而造成亏损,这样就造成社会购买力急剧下降,大量商品卖不去,自然工厂企业就会大量倒闭而形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社会混乱。等大财团资金撤退后,各种利空消息大量抛出,这样大量的社会资金就会大量亏损。等股价或事件在相对低位,大财团再悄无声息地进入,以此循环,形成所谓的周期。  

这种情况自然就会造成大量社会财富短时间内聚集到少数大财团手中,可以说是剪羊毛,这些大财团为了掩人耳目,掩盖自己掠夺社会财富的罪恶,肯定会造出各种借口来推卸责任,经济危机理论自然就产生了。  

经济危机瀑发时,前期物价大幅上涨(注意:控制物价上涨的还是人的想法和行为)而造成大量泡沫,这种泡沫一旦被刺破,自然就是,社会购买力急剧下降,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   

下面看历史上曾发生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情况是不是有热炒事件和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有股市和期货市场、汇市,虚拟经济非常繁荣?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1998年8月初至1998年年底 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以上这些事件是否说明西方极少数大财团用经济危机理论来掩盖掠夺社会财富的罪恶?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金融衍生品,股市和期货市场、汇市等虚拟经济就是资本大鳄公开掠夺社会财富的重要工具,并使之合法化?  

也许有人说,利用这些市场可以筹集资金,并能让投资者有回报。一个企业想赚钱很难,但要使之亏损,是不是太简单、太容易了?当初大汉奸汪精卫可以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日本侵略中国是以大东亚共荣、共建王道乐土来的;美国灭绝印第安人是以帮助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借口的,外表是鲜花,内心可是肮脏的灵魂、血淋淋的屠刀。  

  那中国几千年怎么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原因何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强调重农抑商,认为无农不稳,民以食为天,限制商业的发展,也就是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业不发达,再加上当时交通工具、食品储存等条件的限制,因而贸易、金融业也相对不发达,更谈不上股市、金融衍生品了,也就是虚拟经济没有产生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虽然它有奴化人民等消极面,但相对来说还是提倡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不敢忘忧国;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现在话说就是道德建设、精神追求是第一位的,对物质的追求还是有所岐视的,所谓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饮盗泉之水,注重气节和操守,也就不存在疯狂掠夺人民财富的动机,所以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  

可参阅相关网文,如《简单证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极其荒谬的》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6/87/33/8_1.html  

   

 《 掀开经济学家的红盖头,经济学家到底能做什么?》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8/50/06/8_1.html  

   

另外,本人将陆续推出以下文章:  

一、《西方哲学批判-----二元决定论的谬误》  

内容简介:西方的哲学主要是源于古希腊的还原论思想(可参看《  掀开经济学家的红盖头,经济学家到底能做什么?》一文中还原论的简单介绍);  

西方哲学的基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二元决定论。那这二元决定论谬误在哪?  

先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西方哲学认为生产力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选自然的能力,也就是说与人类的思想和认知有关,而生产关系是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形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都包括了人类的思想和认知,这不成了人决定人,不觉得荒谬吗?  

再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结合上文,经济基础还是与人的思想和认知有关;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文化传媒等等。也就是说上层建筑还是人的思想和认知。如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质还是人决定人。其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只是人类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而已,不存在相互决定关系,都与人相关,怎么决定?  

社会是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人,那所谓的市场竞争、经济学理论、经济建设、货币战争、供需原理还存在吗?这些是不是都由人类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来决定的?难道人类社会不是由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的,而是由什么狗屁经济学的数据和模型来决定的?经济学的数据和模型本质上还是需要人来分析和统计的。  

人类社会不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那还要研究什么?离开了人,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可参看网文《简单理解中西医差别及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别》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5/44/36/5_1.html  

/来自二、(《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佛教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内容简介:佛教在中国西汉后期才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到魏晋南北朝形成一个高峰,结果五胡乱中华,几乎让中国灭亡。宗教是人类精神鸦片,虽然宣扬行善积德,但会腐蚀人们的意志,更重要的佛教不能结婚生子,势必影响人口繁衍,有断子绝孙之害(并非岐视佛教)。唐朝李世民得到少林寺僧人的帮助,明朝太祖朱元璋幼年当过和尚,自然唐明两朝佛教兴旺。

   

人们只对儒家的负面思想有过研究,但对佛教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好象研究得不多,再加上蒙古、满清等游牧民族对汉族的血腥杀戮、残酷镇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遭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还能有多少血性?还能有多少狼性?还能有多少气节和操守?  

看看现在,西方的基督教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据说有一亿教众之多,如果这是教徒自发传播教义,那基督教能大规模、大面积在我国传播?那只能说明这背后有一股势力有计划、有组织在实施这个文化侵略计划。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于佛教兴旺的明朝中叶,他是否发现了佛教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对中华进行文化侵略呢?但他不可能冒着巨大危险提出这个想法,是不是通过《西游记》这部小说来警示后人、让人们觉醒呢?  

三、《让中华文化向世界进军》  

内容简介: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  

现在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及世界各国进行文化渗透已有多时,难道我们就不能奋起反击?因此要构建中华文化向世界进军战略。大概构想如下:  

统帅部:以毛泽东思想为旗帜。  

下设中华文化战略司令部,以中医药为主攻先峰,经济、技术援助为副先锋助攻;兵家、法家、纵横家等为左路军;道家、儒家、阴阳家等优秀成分为右路军。  

总体战略指导思想: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即中国道家所说的“天下大同”。(注:由于本人学术水平和时间都有限,希望能与广大网友共同完成,谢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