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记忆--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那么好?
三十六年前,我姐姐患急病得以妥善救治的全过程,足足让我感动一辈那个过程简述于后,供大家和我共同感动。
一 罗医生(军队来帮助救灾的医生 连长)子。那些人,那些事,那种“一家有难百家急”的社会风尚…….难忘啊,实在难忘。
现在,谨以几个主要人物为主体,将1975年洪水过后,我二姐突患急病,生命垂危。送到公社卫生院,医生说:“情况危急,但是我们无能为力,快转县医院吧。”此时,父亲急得团团转,医生急忙给用上了急救药,有个负责人打电话联系急救车。
“没急救车怎么办?”
正当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正好当时在我们这里帮助救灾的部队的军车来了。从车上下来一个军人。医院里的人齐声称他“罗医生!”
“怎么回事?”
有人向他简单介绍我们的情况,他二话没说,打开车门“走,用我们的车!”
(军民鱼水情啊!我们素不相识,他那么果断,那么慷慨,怎么不叫人敬仰呢?我更感动于那个时代的军民关系。至今,我只记得他是罗连长,竟然没记得他的姓名。惭愧啊!)
我们上车后,父亲没上车,慌着交刚才的急救药费。“快走吧,药费回来再算!”医院负责人如此说。(此过程虽然只能节约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对于抢救一个危急病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如今想来,那时的人际关系真的很纯洁。诚信,人人都讲诚信。)
到了距离我家七十里远的县医院,立即就有几位医生围拢来对姐姐的病进行会诊。此时,罗医生根本没计较部队还是地方,也加入会诊行列。
(“治病救人,患者至上”的高尚医德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感动?)
后来,部队圆满完成救灾任务撤走了,我们连向罗连长当面道谢的机会也没有。但是,罗连长的威武形象以及他的高尚品格永远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 赵医生(很有学者风度且有医术权威)
看起来很沉稳,很有风度的赵医生,此时的动作是那么果敢,那么迅速!年轻的王医生,此时的动作是那么利索,那么干练!经验丰富的罗医生(罗连长),此时是那么认真,那么果断,……..
“急性黄疸性肝炎!迟来几分钟就不行了。”
(没经任何仪器的繁琐检查,高明的医生们仅仅用几分钟时间就果断作出诊断。我们不得不敬佩他们!)
抢救正在进行,我跟着父亲去交钱,可是我们仅有的几十块钱根本不顶用,收款的会计很为难地说:“按规定得先交钱,……..咱是同乡,我也不能违反规定,……”。看到他实在很为难,我只好对医生实话实说“俺没钱…….”我掉泪了。赵医生疾步走到收款窗口,“救人要紧,先记我名下!”“好!”(就这么简单?这程序违规了,但这违规的程序圆满了医生的人格魅力!)
急救在紧张进行着,赵医生开着处方,护士已经看着处方配好了药。(又是一次程序违规,但是,这过程彰显几位医生高尚医德的同时,也彰显着护士们高尚的情操。于是,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姐姐的病情稳定了,罗连长说声“走了”就匆匆离开了。王医生、黄医生各自回到岗位。赵医生疲惫地坐下来.对他的敬意无从表达,我慑慑地靠近他,多想为他捶捶背,揉揉肩啊!可是他突然严厉地说“照护病人去!”(感动啊,感动于他的严厉——此时的严厉,是他高尚品格的展现。)
经赵医生精心治疗,两个月后姐姐康复了。临出院,我们觉得无论怎样都难以表达对赵医生以及其他医生的敬意。当时,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想给赵医生买点什么以示谢意也力不从心。无奈,和同室的病友对几块钱买了一块玻璃匾,实在觉得拿不出手。想不到,当父亲惴惴不安地向赵医生提起买匾之事时,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竟爽朗地说:“既然买了,我就领情。说实话再贵重的礼物我都拒绝了,我要那些干啥?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每治好一个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我就有一种成就感。我要的是人们记得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我。百年之后,人们说我是个好医生。”(多么朴实,又多么伟大啊!医德,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医德。谁会忘记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医生?)
如今我和赵医生同城生活,每次见到鹤发童颜的他,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和他攀谈攀谈,而后向别人复述当年的经历,赞颂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三 李书记(很有威严,能办实事的大干部)
姐姐住院期间,医疗费全靠救济款。当时,申请和使用救济款的手续非常简便:大队写个证明信,公社书记审批,然后把信交到县医院就行了。那天,我拿着大队的证明信找李书记审批。走进公社大院,正赶上伙上开饭,走到伙房门口,正好看见李润田书记吃过饭拿着碗出来,我立时怔住了——部队下来的十七级干部不是允许开小灶吗?(那年代开小灶要按级别,经上级批准)
我攥着证明信,胆颤心惊地和他搭话,只听他冷不丁地说:“哦,李寨的,知道了。”说着,接过信,拿出笔,匆匆写了几个字,又递给我。
我心里犯嘀咕了:大官就是有威严啊,一句话都不愿多说。
这时,他突然注视起我来了,我越发觉得发怵。
“你骑车了吗?”
“没有,我还不会骑。”
“罗连长,你们的车去周口吗?”
“我们的车去军分区还没回来。”
“哦,算了。”转而对我说:“走吧,到地方天黑了。”
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那个激动啊,真的难以表达。
(李书记啊,你可是个大干部啊,看着你很威严,可是对我们小老百姓怎么这么好啊?就我这十七八岁的穷人孩子,还劳你大驾联系搭乘便车?)
一路上,我激动,兴奋,泪水不断,心里就一个概念“好人,好人,人遇灾难才知道好人多。”
一到医院,我就急不可耐地把书记给我问车的事讲给大家,人们交口称赞。父亲长叹一声说:“共产党的官是真好啊!”
(党的形象就是这样树起来的,这样的共产党谁不信服!)
四 许医生(曾借调到高中教授卫生知识的老中医)
姐姐出院一周后突然“哑巴”了,急得面红耳赤也总是说不出话来。这下我们全家又要大难临头了!怎么办?
我说,还是我领着姐姐找许老师(就是许望周医生)试试吧。他现在在公社医院上班。
找到许老师,只见他屋里已经有好多病人在排队等着看病呢。进门后,我把情况简单介绍一下,他就说:“请大家等等,我给她针针。”令人诧异的是,那么多人竟异口同声的答应了,已经坐到许医生对面的病人也迅速离开,给姐姐让位。我是个语言极为迟钝的人,此时此刻,只知道激动,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么融洽,就是这么宽容,我为自己的违规而惭愧,为大家的宽容而感动。这世界真好!)
更令人诧异的是:消毒,扎针,捻针,尔后,许医生张开口为姐姐做示范“啊”,“猛点,啊”。姐姐学着许医生的样,“啊”!“啊!”“啊!”。我们大家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啊!”“啊!”“啊!”.....这时,我们的声音已经不再是模仿,而是一片惊叹了——因为姐姐已经发出声音会说话了!神啊!真神!
众人无比激动地赞叹着。大家赞叹的不仅仅是许医生高超的医术,还包含着对中华针灸医学的赞叹,
(如今,神奇的中华针灸医学哪儿去了?这么神奇宝贵的医术丢失是谁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