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事件亲历记
本文记录了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亲历过程,包括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演讲、苏联政变及最终失败的细节,揭示了苏联解体的关键时刻。
盛世良:“八一九”事件亲历记
【 “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说 ,1991年8月19日,前苏共强硬派发动了推翻改革派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政变。 坦克和装甲车开入了莫斯科市中心。发动政变的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向苏联人民宣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呼吁“恢复苏联的骄傲和荣誉。” 但是国家紧急委员会却遭到了以叶利钦为首的强烈抵制。叶利钦站在倒戈的坦克上向人民发表演说。数十万苏联人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持续三天的政变以失败告终,但却震惊了世界,并导致苏联彻底解体。】我曾先后三次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当记者,经历了中苏关系恶化、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三个时期。但最使我难忘的是1991年报道“八一九”事件的日日夜夜。记者比坦克先到红场,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集会”。新华社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受到威胁,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让戈尔巴乔夫总统靠边站。老唐迅速分配了任务。5分钟后,竺承军和我各开一辆车,到莫斯科市中心【要害地区】观察形势。【当时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还设在中国大使馆院内,地处莫斯科市区西南。我按多年来的老习惯,拐上库图佐夫大街,自西向东往市中心进发。】我们的车没开出1公里,只见前面路边停了一列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领头的指挥车里坐着一位上校。“上校同志,您好!到莫斯科来干吗?”“执行任务。”上校说完就扭头不再理我了。【上校说完就扭头不再理我了。】
|
【形势急转直下】〖形势风云突变〗
8月20日上午,我又驱车到市中心采访和了解动向。库图佐夫大街尽头通往“白宫”的桥头已被路障挡死。“白宫”上空飘着一只炸弹形的硕大气球,气球下挂着俄罗斯联邦国旗。路障外是7辆塔曼摩步师的T-72坦克。当时见到这种情形,我心里觉得很是奇怪,坦克上怎么插了【原先俄罗斯资产阶级掌权时候的】白蓝红三色旗?坦克炮怎么不对向“白宫”而对着“白宫”外?
【我从几辆放了气的无轨电车轮胎筑的第一道街垒缝里钻了过去。】坦克手和守街垒的苏联小伙子告诉我,这些坦克已投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麾下,加入了保卫“白宫”的队伍。
我过桥走到“白宫”。只见四周有数辆坦克、几十辆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战车炮口上插了鲜花。【几个姑娘披着军大衣坐在坦克炮塔上,同坦克兵勾肩搭背甚是亲热。】不断有外国人和小企业主给军人送【“万宝路”】香烟、冰激淋和当时还很稀少的【罐装】外国啤酒。
一名中年女教师从战车上跳下来告诉我:“昨晚10点钟,阿加耶夫少校率5辆坦克投到俄罗斯总统一边。今晨6点,塔曼师有50辆战车倒戈。列别德少将的空降兵团也在我们这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列别德的大名,此后盛传他在关键时刻多次救了叶利钦,这是其中的一次。】
当时没有军官在场。我问了几名坦克兵,他们证实了上述情况。
【太出人意料了,形势变得这么快!我立即找公用电话,把这一最新情况传回分社。】
分社值班的同志认为这一情况同国内的预计相反,拿不定主意是否发。我觉得,既然这是记者现场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就应如实报回,如何发,由总社定。事后我得知,这是最早发回的有关“八一九”行动受挫的消息。
随后我开车到红场附近继续观察。通往红场、克里姆林宫和练马厅广场的路口都已封锁,红场南出口被铁栏杆和警车挡住,100米外的莫斯科河桥头,停着7辆T-80坦克,还有弹药车和油罐车各一辆。一打听是坎提米罗夫精锐坦克师的一部。【一群中老年市民围住坦克兵上校问会不会开枪开炮、流血死人?好几个人说,国家太乱了,第比利斯、维尔纽斯都发生了市民同军队对抗的事件,还打死好多人,现在连首都也坦克隆隆,想不到“民主和公开性”会引出这种结果!】
【全天中雨和小雨不断,我的衣服早已湿透。我又绕到练马厅广场,这里是莫斯科最大的一个广场,是“民主派”最喜欢的集会场地。今天傍晚要举行全市抗议集会。】
高尔基大街通往练马厅广场的路口由克格勃部队的军用卡车、装甲车和军人三层防卫,士兵都板着脸背着自动枪。
与克格勃不一样的是国防军军人,他们接过市民递去的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声明阅读,并与市民交谈。【市民同军人并无明显的对立情绪,市民随随便便地爬上坦克同军人合影。】
我又走到高尔基大街上的莫斯科市政府前,上千人在附近冒雨探听新情况。楼里不断送出影印的波波夫发表的“反紧急状态声明”和被【紧急状态委员会】禁止出版的【“民主派”】小报。
【莫斯科市政府大楼对面的小胡同里停着十几辆塔曼师的装甲车,苏联青年三五成群,把坦克兵拉到一旁灌输“民主派”思想,有的士兵私下表示拥护叶利钦。一些军官则对市民解释实行紧急状态的必要。】
大街两侧楼墙上和电线杆上东一张西一张地贴着被禁报纸影印件,号召“无限期罢工罢市直到军政府垮台”,散布部队倒戈、外国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等传闻。普希金广场上全市只此一家的麦当劳快餐店门前,食客同往日一样排了二三百米长的队。食品店里顾客比平时多,人们大量地购买面粉、鸡蛋。
【我回分社后,立即把观察到的最新情况简要发回总社。】晚上21时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苏军政治部副主任为部队倒戈辟谣。其实,此时“紧急状态”行动失败的大局已定。
不久,“八一九”行动流产,部队撤回驻地。【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在“白宫”后广场上举行祝捷庆功会。】
【在报道“八一九”事件的日日夜夜,虽然我与同事们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只睡四五个小时觉,但都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感到欣慰。】〖据《百年潮》盛世良/文)〗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