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厚黑》成不了大事

火烧 2008-06-25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通过刘邦项羽对比,指出厚黑无法成就大事,仁政才是成功关键。同时反思历史与现实,强调共产党因得民心而胜利,但执政后部分精英脱离群众,导致政策偏离初衷。

有人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厚黑”,并举楚汉相争中刘邦战争项羽为例。  

项羽为人恭敬有礼,颇能刻意表现其仁爱,而且言语及态度也颇和气。每当部属有疾病时,他常涕泣而特别赐以食物。然而,曾担任项羽军事参谋的韩信一言以道之:他不过是妇人之仁而已!  

坑杀秦降卒二十万,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杀害统帅宋义和义帝楚怀王,项羽的仁义在哪里呢?在军事上无奈刘邦何,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来威胁他;又曾抓刘邦手下大将王陵之母为人质,迫使王陵母亲自杀,项羽的光明磊落体现在哪里呢?部属韩生提出建议:“关中地势险要,有高山大河作为阻碍,可说是易守难攻的四塞之地,是建立大本营最好的地方。尤其这里土地肥沃、生产力丰富,可以让我们拥有争霸天下的足够资源。”他的回答是:“宝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于是一把火烧了秦都咸阳,不可谓不粗鲁无文。  

(火烧咸阳最糟糕的影响,是对中国文化的严重破坏。秦始皇焚书只将民间的文物毁于一炬,除了少数隐藏起来的以外,几乎所有的书籍都保存在咸阳城的府库中。如今这些典籍又被项羽粗野的一把火给烧光,于是秦以前华夏文明数千年的记录几乎全完了)  

反观刘邦,虽然危急之时,连把老婆孩子推下车的事情也干得出来,但何曾杀过降卒、毁坏名城的事?没有。入关却财物所取、妇女无所幸,人称“忠厚长者”,日后刘邦再出关中,秦民不但迅速反过来支援刘邦,并且在楚汉相争期间义无反顾地支持汉军。  

刘邦得了天下总结经验说:运筹帷幄这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应军粮,吾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也,吾有用之,此吾所以能得天下者也!然而,为什么刘邦能够得到许许多多人杰的追随呢?根本原因在于刘邦施仁政而得人心。可见仁者方能无敌,厚黑不成大事。  

推而论之,能够成大事的,必然也是施仁政而得民心的。  

近年来,精英们不承认刘文彩,否定刘胡兰,否定黄继光,进而全盘否定共产党。然而,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这个最终结果能够否定掉吗?这不是一场阴谋,不是政变,如果共产党当时不为劳苦人民的利益奋斗,就得不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就不可能打倒蒋介石。这是最基本的历史事实。但是转变为执政集团后,地位变了,不少首领开始抛弃人民了。后来还在理论上明确了“少数人”富起来的大政策,它就完全一屁股坐到了劳苦大众的对面。这当然也是事实。  

精英们打心眼里看不起人民,在他们看来,不是人民创造历史,而是精英创造历史;所以他们才那么信奉厚黑学,以为几个人搞搞小动作就改变了历史走向——天底下哪有这样容易的事!  

精英们已经被仇恨和私欲弄昏了头脑。他们不是以民族和人民划线,而是以“党”划线。他们满怀仇恨,一心拆台。只要能把党打倒埋葬,哪怕神州陆沉,哪怕天下大乱,哪怕生灵涂炭,他们也在所不惜。其实中国亡了对他们大部分人有什么好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