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知网问题的要害在于垄断吗?

火烧 2022-05-2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知网垄断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其发展背景与经营策略,指出其侵权、低收高卖、价格过高等问题,并质疑反垄断措施的有效性,引发对知网垄断现状的深度思考。

  四月二十五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称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五月十三日,知网发布《知网公告》宣称:“今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我们坚决支持,全力配合。”一时舆情震动,网络激荡,举目望去皆是对知网垄断的口诛笔伐。但这一批判远未直达命脉:事实上,垄断之所以穷凶极恶,不过是因为其身处市场之中。以下我们详细进行分析。

  知网垄断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迅速,他借助国有经济迅速占据市场。中国知网肇始于1999年6月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这一工程先后由教育部和国资委实际控股。目前,中国知网由同方有限公司控股,而同方有限公司则由中核集团实际控股(控有股份30.11%,而控股比例第二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则仅控股百分之4.21%)。根据知网公开资料,中国知网在国内高校市场上的占有率是百分之百。显然,知网有浓厚的郭嘉垄断资本主义色彩。除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精明的“经营策略”也为知网垄断地位的确立助力不少。如不少作者误以为如果第三方和自己发表文章的杂志有合作协议,其把文章拿走合情合理。知网借助这一认识误区,建立起拥有海量文章的数据库,获得版权垄断,从而向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大肆收费,谋取暴利。

  今年来,知网借助垄断地位,多有恶行,现举例如下。首先是非法侵权,如退休教授赵德馨、作家唐效英和作家陈渐渐等人的作品皆未经本人同意被收入知网。据赵德馨所言,“把我的一百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其次是低收高卖。据悉,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的稿费最高只能获得100元现金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而作者的论文每被用户在知网下载一次,平台就要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最后是要价过高。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CNKI公司对该校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面对这高昂的价格,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六所国内高校和中科院都曾与中国知网解约。面对此诸多带有垄断印记的不义之事,人们将希望寄托给了反垄断。

  毫无疑问,知网是借助垄断地位,牟取垄断利润,才有如此恶行。但反垄断能够解决问题吗?

  主流的资本主义的反垄断方式大致为两种,一种是拆分垄断组织,典型事件便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被拆解。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01年老罗斯福刚一上任美国总统便发起了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诉讼。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最终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一种则是通过罚款、整顿等方式要求垄断组织放弃垄断行为,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措施多属于此种。阿里巴巴因为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最终于2020年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违反反垄断法为由罚款182.28亿元。而阿里巴巴在2020年的营收额为5097.11亿元,其商品交易额超过一万亿美元,其市值则达到6916亿美元。这一罚款看似很重,就金额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反垄断罚款上也数得上号。但以占营收额比例观之,谷歌在2018年因为利用安卓操作系统来屏蔽竞争对手为欧盟处以43.4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而当年谷歌营收为1368.19亿美元。粗略计算,约占全年营收之百分之3.3,而阿里被罚款不过占百分之2.5。而事实上,大部分反垄断罚款与其说是反垄断,不如说是规范垄断行为,不过是要求已经取得垄断的地位的公司,按照自由市场的规则“合法经营”。换言之,这些罚款所反对的,并不是跨国资本巨头的垄断地位,而是“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利用安卓操作系统来屏蔽竞争对手”这一类违反自由市场规则的手段。这些手段并不是垄断本身,相反,只有取得垄断地位,才能够实行这一类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而以罚款反之,固然是规范市场行为,但又何尝不是对资本巨头垄断地位的承认呢?

  至于拆分垄断组织,则本质是开历史倒车。奉行此法的人不过是一些十九世纪在今天的谐剧。他们显然认为之所以应该反对垄断是因为垄断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原则——曾经充满“天真烂漫,田园牧歌和席勒气质”的自由市场被可耻地破坏了。但列宁早在百年前便戳破了这种癔症,“……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且正是从自由竞争中生产起来的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以此观之,拆分垄断组织很难带来真正的进步。

  试想若是强行将知网拆分为几个小的论文数据库,而各个数据库之间又大打版权战争,那普通学子与科研工作者又能获得什么好处?这无非是让学校多出几份钱去购买数据库,无非是让科研工作者多浪费一些时间在资料收集上罢了。据我所知,我国台湾地区的数据库就处于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状态,其主要论文数据库有“华艺线上图书馆”、“台湾硕博论文加值系统”(由伪国家图书馆主办,并不收录所有硕博论文)、“台大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等。而为了解决各个数据库之间互不连通的问题,台湾地区还特别有“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这一系统倒是囊括了大部分学术成果,但相当一部分论文在检索后却不能直接下载,而是要根据目录索引,前往收录论文的数据库下载论文,甚至需要前往论文所藏图书馆复印。笔者在台湾交流期间,就曾有老师表达过对“知网”的羡慕。

  总之,自由资本主义是必然会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这一“历史的狡计”具有必然性的伟力。而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化、计划化,这无疑是进步,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虽然垄断组织的计划在更大范围内只会导致更加彻底的无序、混乱与危机,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企图通过回到自由资本主义的方式解决垄断资本主义的毒疮,不过是“受二茬苦,遭二茬罪”。小资产阶级的落后幻想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整顿知网的声音在网上亦是随处可见,有高赞答案认为“(整顿后的知网)最好是走论文下载免费模式,靠查重等实现盈利”。可是企业有什么理由放弃正当出售商品获得的利润呢?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如何要求市场主体放弃市场行为呢?惟一可能性在于,以国家行政的力量强行要求之。然而,我们早已指出,知网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发展到今天,已经代表了某种意志,我们又如何指望这种意志幡然悔悟呢?其次,如果整顿有效,难道知网便不再兴风作浪?就算论文下载收费高昂的问题得以解决,难道知网不会通过其他方式攫取高额利益?当以利润为目标的知网垄断着整个行业时,民众的利益必然会被其强奸。知网问题的关键不在垄断,而在市场。学术数据库自然是越大越好、越全越好,若是出于方便起见,我恨不得全球只有一两个包括大部分研究成果与文献的数据库。那么为什么知网这样一个囊括我国大部分研究成果的数据库为令人不满呢?无它,无非在于这一数据库是作为一个公司参与到市场经济中的,其一切行为的目的是追逐利润,而非为研究提供便利。因此,凝结着许多科研工作者劳动的论文,就不再单纯是知识,而是商品,知网唯一的活动就是出售这些商品。

  可见,上述观点无疑是狭隘的,知网问题归根结底是自由市场、商品经济的问题,而非制度设计可以解决的问题。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知网的问题绝不是对现存体制的破坏与扭曲,毋宁说,这一破坏与扭曲是现存体制的一部分。知网这样的垄断性企业,本身就是当前社会制度基本矛盾的缩影,是生产力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缩影。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的体现。与其幻想郭嘉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治理知网恶疾,不如更进一步地祈祷耶稣在明天为人类赎罪。

  这两者都是唯心社会历史观的具象,而后者只是在想象的层面上则更加彻底。更为根本的是,两者都是在现行体制下的改良。它们的教众们谋求的不是善的体制,恰恰相反,他们谋求的是善的现行体制。他们赋予现行体制以永恒的色彩,他们认为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后便海清河晏,世道昌明。他们看不见矛盾也认识不到“问题不是在于制度中存在着压迫,而是在于用制度本身进行压迫。”按列宁的话说,“是用小市民的改良主义来代替马克思主义”。高度社会化的中国知网不本着为大多数服务的精神,却以“绝对的价值追求,热情的致富冲动”为自己的至善,孜孜无怠地追逐剩余价值,这绝不仅是裱糊裱糊便能解决的社会问题。

  恩格斯早就说过:“当俾斯麦致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他有时甚至会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而当一个社会匍匐在资产阶级的脚下时,国有制不过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变体。例如,在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奥地利,国有企业便控制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基础工业。因此,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并未有本质差别。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在疯狂地追逐剩余价值。它们在市场中同样都是非理性的,在资本主义的劣根性上,阿里巴巴与知网是不相上下的。

  显而易见,此事的要害不在垄断,而在被谁垄断着。因为这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在今天的具体表现。这与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阐明的道理及其相似∶“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因为什么人口过剩”。知网的累累罪行不是因为它的垄断地位,而是因为它安身立命于自由市场中。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努力进的窄门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公有化,彻底将商品生产转化为产品生产。为此,我们既要抛弃原有的带着公有制面具的国有制,更要与开倒车的“国推民进”论调彻底决裂。惟有此,才有望窥见那一片新天新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