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当代何以缺乏优秀的文学作品?

火烧 2011-08-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当代文学缺乏优秀作品的现象,分析自由化思潮、社会现实与作家感动缺失等因素,呼吁弘扬主旋律,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近年来,由于自由化思潮的肆虐泛滥,给中国文艺界造成重创,低级趣味、甚至牛鬼蛇神的“三俗”作品充斥荧屏和文艺舞台,而弘扬红色文化和进步思想的作品处于低迷和彷徨的状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引起极大混乱,致使当今时代的人们信仰危机、精神颓废、唯利是图、拜金盛行,也使我们的作家队伍涣散迷茫,缺失正确的思想来引领和凝聚。因此,多少年来,不仅像鲁迅、郭沫若、浩然、巍巍这样进步、有较大影响的作家难见其影,就连像《暴风骤雨》、《金光大道》、《东方》、《红旗渠》、《创业》、《朝阳沟》这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也鲜见问世。

    我们知道,作家的灵魂是生活,而现实生活能令我们的作家感动么?缺乏感动的作家能产生创作的灵感吗?有人总是惯于吹捧、陶醉于“特别是”年代,总是沾沾自喜、孤芳自赏于所谓的“巨大成果”,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作家对此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为什么反映改开的影视、文学作品难寻踪影?为什么这么多的文艺精英们把创作的视野投向了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争题材?答案只有一个:作家们没有感动。腐败肆虐、贪官横行的现实令作家们无法感动;国有企业全面瓦解、“崽卖爷田不心痛”的乱象令作家们无法感动;强征土地、暴力拆迁、逼人自焚的惨景令作家们无法感动;堵截、拘押上访、维权民众和封杀网友博客、文章的倾向令作家们无法感动;精英们只说不做、走台作秀,面对民众疾苦与呼声装聋作哑、置若罔闻的劣性令作家们无法感动。。。试问:一个缺乏感动的社会能够产生伟大的作家么?缺乏感动的作家们会有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么?缺乏感动的作品就如同缺乏魂灵的行尸走肉,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么?

    时代需要感动,作家需要感动,民族需要感动。我们由衷地祝愿有更多的如同《开国大典》、《激情燃烧的岁月》、《井冈山》、《红色摇篮》、《铁肩担道义》等这样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来影响社会,感动社会,改变社会。不是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