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相晓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火烧 2011-08-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分析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强调辩证法在理解资本剥削与私有制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1  

正如马克思将“解放全人类、为全人类谋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一样,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被注入了这种伟大的社会理想,进而化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政治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进行了深刻而又详尽的分析和批判,这些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就是那部彪炳人类史册的《资本论》。  

对于这部煌煌巨著,如果不能开动辩证法的思维去阅读和理解,是很难看懂的,也很难理解马克思的本意,更别说由厚到薄了,而我对马克思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从怀疑到批判再到最终确信的发展过程。  

读书贵在通,而不是知,贵在穿越字里行间而发现言外之意、洞悉书外之事、事后之理,贵在从有字之处深入无字之境,从书内读到书外,从历史到现实,从已经发现和认识了的问题而读到未被发现和认识的问题。  

懂得了辩证法,也就懂得了马克思的内心,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的理论,事实上,如果本着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马克思历时40年而写就的《资本论》,其实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资本论》所探究和分析的是资本如何通过商品生产而谋利的,得出的结论是资本剥削了劳动,而这种剥削的经济根源则是私有制。  

而这,正是资本主义初期劳资矛盾紧张激化乃至爆发经济危机甚至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马克思从这一理论出发进而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但由于阶级矛盾难以调和的历史现状,马克思不得不将自己的理论诉诸工人阶级,直至成立领导工人阶级的以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和社会理想的政治组织——共产党。  

2  

如果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对外绝缘的封闭体,其自身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必然会使得这种社会陷入崩溃,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灭亡从理论变为现实。  

但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封闭的,他们的内部矛盾逼迫他们只有向外扩张,才能缓解自己的内部压力;只有开拓国际市场、利用落后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不断让自己挣钱谋利,也才能避免本国内部的劳资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一旦跨出国门而走向国际,就会演变成殖民主义,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一些落后国家纷纷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原因,也是清王朝遭受西方侵略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背景。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化,是国际化了的资本主义,是向外侵略扩张着的资本主义,而那一个个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是被资本支配了国家,是为本国资本服务的强权工具,是资产阶级开动着的暴力机器。  

为什么美国的蓝领相当于中国的白领而其白领却相当于中国的蓝领?为什么美国的普通民众能够拥有比其他国家的民众更为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不但让其资本家大发横财,而且也通过再分配而改善了本国民众的生活状况,这就像在豪门乞讨的乞丐必然会比那些在破落户门前的乞丐更能讨到上好的食物一样。  

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必然导致阶级矛盾的国际化,从而使得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转变为国家矛盾,转变为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所造成的结果便是曾经在全世界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便是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建成。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大阵营的对立,便是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在全球展开之后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国家选择的是资本的立场,而社会主义国家则选择了劳动的立场,在全世界掀起社会主义运动并缔造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伟大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改造自身社会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思想体系,没有马克思的时代,注定会留下理论的空白,而理论的空白甚至会转变为实践的失误,这些失误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以至最终改旗易帜为标志。  

而没有正确的理论也就没有正确的行动,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政权之后如何搞经济建设,是运用政治力量彻底消灭私有制,实现齐刷刷地共同致富;还是在社会主义政权的控制下大胆发展资本主义?这成为当时摆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面前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以至于最终反过来葬送了社会主义政权,毛泽东发起探索的人民公社实验虽然被证明失败了,但这只是一场社会实验的失败,而绝不是共产主义的失败,幸好,我们还有小平同志,在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道路被证明走不通之后,中华民族又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不可逾越的,即使落后国家建成了社会主义政权,但在经济建设上,在发展生产的方式上,它仍然不能人为取消自然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得不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得不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在这种发展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用政治的力量矫正克服经济上的缺陷。  

很多人一见到矛盾都想寻找解决办法,恨不得立即将矛盾解决,却不知道,在矛盾解决的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到来之际,听任和维持矛盾也是一种解决办法,社会主义政权和不可逾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寻找解决办法的矛盾。  

这是一种目光远大的社会理想与贫穷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它表现为追求正义公平的思想理论却又不得不容忍实践中出现的暂时不公平;表现为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的政治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却不得不采取貌似落后的管理方式,所谓貌似落后,表现为理想者的孤独被世俗社会视之为“独裁”。  

4  

社会主义政权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种矛盾,也是政治和经济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现实基础,也是让国人乃至世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把钥匙,是现阶段决定中国政治、经济等一切治国纲领和政策法规的总矛盾。  

只有认识并承认这种矛盾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也才能真正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认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在这一矛盾面前,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矛盾对立的思潮,一种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站在市场经济的立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反对人民民主专政,主张全盘西化,主张两党制、主张在政治上照搬西方,这种思潮在本质上是西方自由化的民主思潮。  

这一思潮当前采取的攻略是,抓住中国集权政治制度中出现的专权和特权问题大做文章,抓住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问题制造舆论,并借机美化西方政治和民主制度、美化西方文化,其目的在于破坏党民关系、激化党群矛盾,煽动和制造中国社会陷入内乱。  

而另一种思潮则是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民主专政,主张用社会主义政权逐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张在集权制度下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完善逐步消除根治专权和特权,消除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问题,主张在经济上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用舆论监督和信息民主的形式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和健全现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遗憾的是,当前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潮却占据社会主流,而拥护社会主义的思潮却沦为少数派,因此,要在思想上反击这股来势汹汹的自由化思潮,迫切需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发展、丰富和完善,在理论上做出彻底的回应和解答,用真理来击溃谬误。  

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政权重新学习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的历史阶段,是物质落后而精神先进的中华民族辩证批判西方社会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并“为我所用”的伟大社会实践。  

改革开放,在本质上暗含着一个内和外、我与人的矛盾,改革是内圣,是我要发展、我要强大、我要自主、我要创新;开放则是为了外王,是我要学习、我要吸收、我要适应、我要锻炼。而要用辩证法的思想处理这一矛盾,则既不能固步自封、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夜郎自大;也不可丧失和迷失自我,不可丧失主动性自主性,而变成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可照搬照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动的全球共产主义运动走过了阶级斗争的时代而进入一个共同富裕的攻坚时期,只要在经济上找到共同富裕的新道路,只要发现精神生产方式,也就等于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迎来共产主义的伟大曙光。  

一些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西方人将前苏联解体所引发的东欧剧变视为共产主义运动的溃败,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无知和肤浅,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灭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灭亡,是雇佣劳动制度的灭亡,因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也不等于人类社会主义制度的灭亡,不等于共产主义运动的熄灭。  

因为共产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是全人类即将迎来的精神生产方式,这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崭新生产方式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核心,其生产资料是人类共有共享不可被独占的信息资源,而其产品则是可以为劳动者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精神产品。  

精神生产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共产主义,是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产,只要构建适当的社会条件,这种生产方式让每个脑力劳动都可以独立创业,用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以脑袋鼓起口袋,用精神变物质,从而使得雇佣劳动制度逐步走向解体。  

要推行这种崭新的精神生产方式,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权,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肥沃土壤,离不开信息时代为人类创造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幸运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却一直在不自觉的为这种崭新的精神生产方式准备着物质条件。  

而只有认识到这种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之后,我们才能认清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上所占据的伟大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人类从资本主义时代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必经的历史通道,是中华民族为解放全人类以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伟大的试验田,是人类走过工业文明而跨入智慧文明时代的接口和桥梁,它标志着全球共产主义即将在东方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土地上迎来一个即将欲晓的伟大黎明。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世界经济的滞涨,面对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利益冲突,面对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生态灾难等工业社会造成的种种危机,全人类都迷失在了这个资本主义末期、迷失在了这个全球市场化的信息时代,而谁又能想到,只要拨开迷雾而发现精神生产方式,整个中华民族将以自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全人类的未来指明出路!   

   

   

   

《智本论》  作者相晓冬  2011年7月29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