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公心,也没有私心,都是现象无心
我们所有人听得最多,看得最多的书籍,特别是政治方面的,宗教方面的,文化方面的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人心是自私,是注定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大公无私的境界的,哪个提大公无私简直在放屁,简直天方夜谭。公心是永远无法建立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很多人内心的感受和心理反应,心理暗示都在强化这个观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佛语,让大多数人误解成人心自私是天经地义的,人心是多么的可怕,人心可以毁灭人类自己,也连通地球一起毁灭,毁灭天地,你说人心是多么可怕!本质真的如此吗?很显然不是,所谓公心和私心都是社会资源分配导致的现象,当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时候,大多数人无法通过分配到资源生存下去的时候,人心本能的失去了安全感,人没有安全感本能的心理反应就是需要外界补偿,因此心理需求的方向是更向内的,因此在一个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里面,大多数人本能的出于自我安全感缺失的心理需求,会长期保持者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的饥饿状态,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的人内心由于缺乏安全感,会非常饥渴,非常渴望获得安全感,当这个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他对待任何的人潜意识就是我要,我要,我太饿了,我需要满足,否则我对你无法建立信任,私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人表现的紧张,敏感,迟钝,所有一切的表情,言行都表现成一个守财奴的样子。按照人的心理演变过程,人分本我,自我,无我的状态,本我和自我是大多数人长期处于纠结和徘徊的心理过程,本我是处于潜意思的动物性本能状态,自我是人在人类社会通过人与人交流和互动建立起来的一个心理状态,人要处于本我状态的唯一条件就是社会出现回归动物相互竞争的环境下面才可能发生,很不幸,我们就处于这样的社会。动物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适者生存,当动物们获取资源能力和获取资源难度,资源相对有限情况下,就会出现阶梯型社会分层,不同层级动物由于获取资源和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不排除某些动物会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动物本能求生欲望让这部分动物会出现顽固的向内的心理暗示。这就是私心的本质。
前面我们讲了公心和私心都是社会资源分配导致的现象,私心是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情况下才出现的,那公心就是社会资源分配公平的时候才会出现,当社会资源分配公平的时候,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处于安逸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依靠才可能生存下去,已经不存在个别人或者某些人可以 独善其身,因为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就注定每个人都不可能有机会去多占或者少占资源,社会资源分配处于动态的,相对的公平状态,当这个状态长期处于稳定的时候,人类自然会在内心建立一个心理暗示,我不能只考虑自己,我要首先考虑社会大众,当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这样心理暗示的时候,社会才处于良性的循环,这才是人类奔向大同世界的基础。
公心和私心也会在各自的社会状态下和社会分配互动,私心和公心也会反作用社会分配,谁来主导社会资源分配,就意味着社会分配的结果,通过前面的论述,大家应该明白了要怎么样做了吧,只有社会大多数参与进来社会资源分配,这个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而不是少数人主导社会资源分配,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无法公平,大多数人处于饥饿状态,处于我要的状态,因为我享受不到社会分配的好处,人自然内心世界会建立一个顽固的自私自利的心理行为。当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社会的少数人也自然处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自私自利,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动物世界,人和人的关系是虚伪的,紧张,敏感,亚健康,社会是无法和谐的,这30年来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一些人无赖选择去信佛,求佛,在现实中寻找佛的慈悲,他们是无赖的,他们内心很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