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迁何时了
暴力拆迁何时了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其中之一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不仅增添的许多新鲜的词汇,而且老树新花,让一些原来的词汇与时俱进生出了新的含义。比如,“同志”,在30年前那是多干净多纯真的一个称呼呀,而现在呢,一听到这个词,我立马就想起在伦敦街头见过的两个同性人狂啃滥咬的情景(我无意于评价同性恋者,但大庭广众之下总还是含蓄点为好);再比如,“小姐”,这是几千年来都很高贵很曼妙的一个称谓,现在变成什么了?我一次去北方某城市酒店吃饭,同伴很绅士的叫服务员:“小姐,麻烦给我们点菜。”不料,那服务员勃然变色:“你妈才小姐呢!”于是我明白了,今小姐非昔小姐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连朝中大员也都知道,改革开放的许多成果是没有惠及到老普通老百姓身上的,所谓的“先富带后富”早已成了皇帝的新装。所以十七届五中全会才提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注意:计划而已),争取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独有这词汇丰富一项成果惠及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因为凡是能说话的人,你总有机会要用到这些词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等黔首,还是知足吧!
说到词汇,我想如果像评选什么“文明城市”“幸福村庄”一样,也来搞一个30年热门词汇评比的话,有一个词至少应该进前三甲,那就是“暴力拆迁”。在960万平万公里广袤的土地上,现在差不多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暴力拆迁,例子嘛,太多了,举不过来,怕举了江西的,江苏那边有意见,举了山东的,山西那边要讨说法,为了不失公允,那就不举也罢。至于东海、南海那些岛屿上的真正的违法建筑,倒不要麻烦我们政府再去组织拆迁了,因为那些个地方正在麻烦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乃至于弹丸之地文莱的各级政府呢,所以,暴力拆迁是不会蔓延到大海上去的,那些国家倒是大可以放心的。
在我的印象里,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百姓不仅不会对抗共产党的拆迁,反而很多时候是主动把自家的门板、房梁拆下来给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搭浮桥、修工事,甚至是谁家拆得最快、最多、最狠,谁就感到无上光荣。 那个时候,老百姓把从自己房子上拆下来的物件,把地里打的粮食络绎不绝的送到部队里去,那是多么壮观的场景啊!毛泽东经常说:“人民是我们的活菩萨!”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土车推出来的。”解放后的前30年,中国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大搞工业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修铁路、建工厂、筑水库,那也是拆了无数的老百姓的房子的。同样,老百姓不仅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房和地,还乐呵呵的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投身在那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斑斓画卷。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做“钉子户”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觉得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共产党和老百姓是心连着心的,水乳交融的。
现在的拆迁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原因多多,我不想浪费时间对牛弹琴,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条,还是用某政府官员的一句真话来回答吧(这年代,要官员们讲点真话比要铁树开花还难呀),“到底是帮共产党说话,还是帮老百姓说话?”多么泾渭分明!多么言简意赅!多么生动深刻!这句话一定会载入史册的,讲话的那个官员将因此而真正的永垂不朽。
症结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尽快让老百姓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重新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翁;让国家的利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不只是少数既得者的利益;让“人民政府”中的“人民”这个词不要虚化了它的含义;尽快填平执政党和老百姓中间的那条鸿沟,至少要架几条比较通畅的桥梁。这样一来,不仅拆迁问题迎刃而解,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也就不再需要像秦朝政府那样管制菜刀了,中央领导也可以像毛泽东当年一样随便走到老百姓中间而不用担惊受怕了。如果只是靠演员们说几句什么“要让老百姓活得有尊严”“公平正义比月亮还要光辉”之类的台词,是永远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娱乐一下倒还不错。
忽然就有了点诗兴,不能原创就嫁接吧,说不定我的这个“顽石体”一不小心就拿个“鲁迅诗歌奖”呢。
暴力拆迁何时了,流血知多少。小楼昨夜又遭封,家园不堪回首月明中。
茅屋瓦房都不在,只剩自焚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