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300对冲基金囤港虎视人民币

火烧 2011-07-29 00:00:00 经济视点 1031
300家对冲基金进驻香港,瞄准人民币对冲套利机会,意图通过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布局内地市场,引发对冲基金对港股及人民币汇率的潜在影响,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

  实习生 徐 婧

  全球对冲基金公司正大举“东移”进军亚洲,特别是香港。据媒体报道,目前香港的对冲基金公司超过300家,较过去18个月增长五成。国际对冲基金公司大举进军香港的原因何在?他们意欲何为?对中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昨天,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际对冲基金此次大兵压境,实为利用人民币对冲套利而来。

  国际对冲基金大举“东移”

  据外媒报道,近日高盛由施加文挂帅,创立了一只主力对冲基金,并在香港安营扎寨。这只基金可募集10亿至15亿美元资金,通过杠杆贷款,10亿美元便可以迅速放大。如果几只对冲基金协调行动,就可以布控整个市场。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证监会去年已批出多家欧美知名对冲基金来港开业牌照,包括索罗斯旗下的SFM HK、GLG Partners、Altis Partners及Viking Global等。PCA Investment则在上月取得证监会牌照,今年4月就有Azentus Capital来港驻扎。资料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投资者投入对冲基金的新增资金多达19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入在亚洲有业务的对冲基金。

  Dataexplorers统计,去年底,香港向对冲基金借出股票、供它们沽空而生成的收入,首次超过日本。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表示,当欧美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将资产转移至亚洲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香港的监管制度在金融海啸后一直保持稳定,在内地优势等因素配合下,香港的经济及资本市场复苏迅速。

  意在利用人民币对冲套利

  国际对冲基金“东来”的原因何在?昨天,ChinaVenture 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原因不外乎四点:

  一是美欧在次债危机之后加强了对冲基金监管,提高了其运营成本。如,规模超过1.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今后必须向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登记注册,并需向监管者提交详细数据。二是A股和香港作为新兴市场代表,近年来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规模持续扩张,套利机会随之增加。三是大批内地公司赴香港和美国上市,对冲基金针对其进行操作,需要对公司经营与行业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进驻香港可与内地产生更紧密接触。四是内地与香港的富有阶层存在投资需求,对冲基金产品可获得大量资金支持。

  昨天,深圳市创投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守仁对深圳商报记者分析说,我们在加快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也成为海外金融机构在港设立发展总部的重要因素。目前,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大宗商品升值,人民币在国内贬值;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对外币却在不断升值。这种情况为国际对冲基金利用人民币对冲套利提供了土壤。

  警惕对冲基金潜在威胁

  对冲基金威力强大,1992年,资本大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做空英镑,曾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净赚15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那么,国际对冲基金大举进军香港意欲何为?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李玮栋认为,客观上讲,对冲基金可以抑制价格和成交量的大幅波动,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利于纠正资产定价、提高市场效率、分散系统性风险。在影响方面,限于QFII制度和较小的股指期货市场规模,对冲基金对A股的影响将较为有限,对于H股可算是来势汹汹。

  当然,在高度市场化的香港资本市场,出现做空英镑和泰铢的情况不可避免,这需要监管当局始终加强对外汇、股票和衍生品市场新动向和新趋势的关注。

  昨天,元富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梁健华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际对冲基金大举进军香港,更多应该是瞄准内地市场,但他们短期内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太大影响,由于人民币受政策影响大于市场影响,且中国外汇储备充足。

  梁健华认为,要应对此次对冲基金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中国主要应从“监管”方面着手,做好市场监管才能降低各种威胁。

  朱伟一则说,可以肯定地说,对冲基金是冲着钱来的。对冲基金借助香港这个桥头堡冲击内地金融市场,我们来之不易的财富不能供对冲基金鱼肉。

  【名词解释】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对冲基金名为基金,与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资理念有本质区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