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从俄乌冲突谈起,世界、中国问题访谈(三) ——答《乌有之乡》读者问

火烧 2022-05-14 00:00:00 国际纵横 1035
文章围绕俄乌冲突展开,探讨联合国在调停与维护世界和平中的角色,分析新明斯克协议未执行的原因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关注乌克兰危机与全球局势。

从俄乌冲突谈起,世界、中国问题访谈(

——答《乌有之乡》读者问

 

从俄乌冲突谈联合国  

  (文中对话访谈者,乌有之乡读者,简称“乌”。陈舰平,简称“陈”。)

  乌:俄乌冲突发生,有其历史的成因。2014年以来,乌东局势就处于冲突中了。对俄乌冲突,从美国屡预言战争爆发时间来说,对于俄乌之间发生冲突,整个世界都是早就看在眼里了。那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为什么不制止俄乌冲突爆发呢?联合国号称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它为制止俄乌冲突做过怎样的努力?您如何看待联合国在当前世界国际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

  陈:正如你所说,俄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来已久,有其历史成因。就从2014年算起,那至今也有七年多之久。事实上,联合国在这期间并没尽到作为联合国应尽的努力,调停俄乌之间的矛盾,主持公道。在俄乌之间,是曾经签订过一个协议的。那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2202号决议所批准的新明斯克协议。新明斯克协议,是2015年德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四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签订的一系列落实明斯克协议的措施,签署者中,包括俄罗斯,乌克兰两国领导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两国,以降低在乌克兰东部的武装冲突升级。但新明斯克协议并没有得到执行。这七年来,乌克兰对乌东冲突的冲突升级加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联合国从没有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也没有为解决乌东冲突作过发声与调停的努力。

  (在发表文章前,读到了最新的5月11日新闻资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俄乌冲突要进行调停,希望停战。也读到了俄国外长拉夫罗夫对此作出的回应,他对联合国曾错失就乌克兰危机达成政治解决方案的机会表示遗憾。因为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联合国秘书处并未对基辅政权“公然破坏”安理会第2202号决议批准的新明斯克协议作出反应。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表态,是在维也纳与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会唔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俄罗斯拉夫罗夫外长这个回应资讯,是他在阿曼与阿曼外长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声明的。这两份新闻资讯,可作为对我前述内容的一个补充。因为访谈是在4月做的,我不可能预知这两个资讯材料。——陈舰平按。)

  而造成这个局面,这就要从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联合国的定位与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与能发挥的作用说起。

  乌:很高兴,能听先生来补补关于联合国的历史课。

  陈:若要给你上联合国的历史课,我还不够资格,对联合国的研究我也是非常不够的,只是就我所知的,谈些与联合国有关的内容。

  乌:(客套恭维语,省略。)

  陈:联合国是二战中酝酿的产物,以替代原先的国联。

  乌:国联?

  陈:国联,是国际联盟的简称。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1920年成立,1946年4月解散。在其处于高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国。国联的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但国联有许多不足。比如曾规定全面裁减军备但却未能付诸实现;采取制裁侵略者的行动之前,须先经理事会全体投票。缺乏决议的保障执行力,还因为成员国的国家利益,无法主持公道等。因此,国联不能阻止国际纠纷、法西斯的侵略行为以及二战的爆发。1945年,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就被联合国所取代,联合国成为当代最大的主权国家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档案后来全部移交联合国。因此,国联,可说是联合国的前身。

  乌:哦,是这样。

  陈: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年国联的无能为力与不作为。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东北三省,成立伪满洲国。当时的中国政府当局曾期望国联能主持正义与公道,代表国际力量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国联派出李顿爵士为首的国联调查团在调查之后,除作了基于李顿调查书的声明,声明除了否认满洲国的合法地位,要求日本把满洲归还中国外,并无实际对日本的制裁与强制执行力,缺乏权威力量。因此,国联虽然也在一些国际纠纷上发生过一些作用,但对世界和平与像二战爆发这样的大事件,缺乏保障力、影响力与干预的能力。因而在二战后寿终正寝,也是应有之义。

  乌:那后来的联合国,先生对此怎么看呢?

  陈:后来的联合国,我的评价是,国联是弱化版的初期的联合国,联合国,是规模扩大化了的得到一定强化的国联。虽然联合国在世界国际关系中,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组织,对世界的和平、团结与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若与它成立之初“世界仲裁者”的定位相比,对照《联合国宪章》所标明的宪章宗旨,还是有很大程度的失范失责的。即以俄乌冲突之前的乌东冲突,任其发展至今,联合国就有未能尽责之过。因此,俄罗斯对联合国是有怨气的,因为联合国纵容了基辅当局七年来所作所为,要对俄乌冲突的发生,也负有一定责任的。

  乌:联合国为何对俄乌冲突,尤其是前面七年之久的乌东冲突失声呢?

  陈:这就要谈到联合国有着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局限性了,这要从联合国的结构与运行等多方面来探讨其行为选择的成因了。

  首先,从联合国的成立筹备说起。要从发起联合国的背景论起。

  联合国是二战中酝酿的产物。联合国的最初倡导者与构想者,来自美国当时的领导人。因此,联合国从其酝酿阶段,就打上了美国的精神烙印。而随着美国领导人与美国政府的理念变化,也影响到联合国的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表现。

  乌:看来,联合国也难以脱俗,有一定的趋炎附势倾向?

  陈:也不能说是趋炎附势,但受到美国强权与美元政治的影响与威迫,不能完全体现其公道正义性,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现实存在。由于联合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情势,所以,对联合国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些争议,有的是因为各方的利益与立场而致,对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存有不同看法观点,有的,则是联合国在某些大国的主导下,刻意维护与褊袒某些大国的利益,损害了精神道义与其他一些中小国家的利益,甚至损害了某些国家的主权与人权。

  乌:举例说。

  陈:最为我们所熟悉的例子,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在苏联刻意缺席的情况下,纠合起所谓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跟中朝军队进行了一场连续数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国际上称之为“朝鲜战争”与“韩战”。

  而朝鲜半岛在二战后分为两个国家,也与当时美苏两个大国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分不开的。联合国诞生过程中与诞生后,曾有两个体系,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与世界政治经济与现代文明社会历史进程,那就是雅尔塔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我们现在的一些国际地缘政治矛盾与格局,有些便是雅尔塔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造成的,是雅尔塔体系制定了二战后大国势力范围,英、美、苏瓜分了二战胜利后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大国利益,法国是后加入的联合国,因此得到好处就较少。这些大国获得的国家利益,有的便是以损害其他国家与民族利益而获得的。举其中一个小例子,如战后日本把占领自我国的台湾群岛与琉球群岛因归还中国,最后,琉球群岛便没有还给中国,应该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反被归还给了日本控制。还有,把朝鲜半岛一个原来统一的国家分为韩国与朝鲜两个国家,制造民族矛盾。德国被分为东西德,也是当时美英苏对德国进行势力瓜分的结果。

  乌:对这些世界近现代国家政治历史, 我还真需要学习补课。

  陈:其实有些今天俄乌冲突,在当时联合国创办之初,美国就埋下了“地雷”。我们都知道,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与雅尔塔密约,同时还诞生了雅尔塔公式。雅尔塔公式代表的是联合国的表决计算的程序与方式。本来,五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下,不应再有该国所属加盟国家并列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比如英国联邦中的爱尔兰,但就是因为英国与美国的支持与坚持,让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也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爱尔兰,是迟至1955年才加入的联合国。为什么英国与美国坚持与支持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呢?不让苏联一家代表所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要单独挑出让其中两个加盟共和国成为创始会员国呢?其中的战略深意,便是为了拉拢乌克兰在日后进行反苏反俄,因为英美不愿看到铁板一块的苏联,而要分化离间之,这是英美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后来的苏联解体,对东欧与独联体国家进行顔色革命与北约东扩,都与英美当初的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信仰的不同而形成的冷战思维有关。因此,在雅尔塔体系的划分时,英美一方面要讨好苏联,为了让苏联在打败德国完成二战中欧战目标后出兵对日作战,而牺牲中国国家利益,包括把外蒙从中国分裂出去,还涉及到我国东北主权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又要拉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成为创始会员国,暗藏祸心。所以,从长远的历史的眼光看,美国与英国为核心的北约集团,对抗、削弱与侵损苏俄与中国实力与国家利益,是一以贯之的。除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站位外,还有一点,就是冷战思维背后的文明冲突意识,西方社会对来自东方的俄罗斯文化、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等有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国家,视为异质文明与异端文化,有着民族宗教角度与心理上的或显或潜在的排他性。这种文明心理的潜意识,后来被总结为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观点,这个观点,其实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人类社会实行民族与国家间的和解与团结,建设世界和平的,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因此,我认为,联合国要分为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看到联合国的积极作用,要从联合国宪章所追求的和平发展理念来看,要把联合国看成是世界的最高的权力论坛,一个可以本着人类理性与和平发展愿景进行讲理的论坛与国际仲裁机构,要尊重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联合国是国际现实政治斗争在联合国这个政府国际组织的反映,要看到其中的国家利益之争,各个国际组织与国家结盟与不结盟的利益之争在现实中的反映,体现了国际政治中的残酷的丛林法则,还不是理想的道义良知之治,而是强权政治,有时候,它会屈服于帝国主义与霸权主义超级大国的强权的。在这样的现实关照下,联合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乏善可陈,躺平不作为,或一定程度上的拉偏架,我们就可以从现实政治角度加以理解了。最近联合国的一些动作,如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的被限制,如人权理事会的对俄罗斯的一些作派的离谱与显失公正,都有着太多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色彩。(我刚获得的最新联合国的新闻中,我国政府在最新的关于俄乌冲突中的人权案表决中投了反对票,便是对这种不公正的决议案进行了反抗与反对。——陈舰平5月14日备注。)

  乌:那依你看来,联合国未来应该怎样呢?

  陈:关于联合国,我想到了一句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那就是哈姆雷特王子的那段名言“生与死,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联合国需要改革,联合国的权威性与正义良知的公允若长期得不到体现,联合国就会离“死亡”与成为“虽生犹死”的“僵尸”型世界国际政治机构就愈来愈近,就会渐渐死去。联合国若不能在制止战争,创造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理性发展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那还要联合国干什么呢?而事实上,在美国近几十年间所发动的三十余次战争中,有几次获得联合国授权的呢?未获得联合国授权而发动战争,以及在战争中犯下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时,联合国有几次挺身而出予以制止与加以谴责的呢?美国动用生化武器,美国战争中犯下的侵犯人权的暴行,被联合国视而不见,让人对联合国一次次感到失望,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生(生存,活着,该生),或者死(死去,毁灭,该死),是一个……问题。”对“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一语中有数十种译法,用来放在思考联合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认为是较为形象与到位地表达了不仅是我,也是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观感。我希望联合国能够在未来,在世界各国人民与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改革获得涅槃,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经过改革,更加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体现公正良知与创造世界和平的初心,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联合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这些与俄乌冲突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甚至北约组织的活跃程度,盖过了联合国。联合国,何去何从,如何消除美国化的倾向,摆脱大国操纵与控制,这也是任重道远。作为一介地球小民,我只能为之祈祷,祝其能好自为之,扶正祛邪,强身健体,以介眉寿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