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扩张与本土资本的“游魂野鬼化”、技术附庸
过去二十多年,“抓技改,抓引进,改善结构”没有少讲,但在提升结构、转变方式上却很难说有巨大实质性进展。即将实施的“十二五”的五年,如果外资和技术政策不做根本性调整,真正实现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目标,完全可能再次落空。
我国在产业在发展思路方面,必须做出根本性的调整。没有这些调整,“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完全可能再次落空。尤其是外资和技术政策,必须有大动作:
一是外资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我国本土资本的“游资化”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越来越高、在美元陷阱中越陷越深,而本土资本却越来越“游资化”(最近对许多产品的一系列炒作即同此有关),这同外资---以其成熟的资本运作模式和其对产业上下游的严密控制--对本土资本的挤压和挤出效应越来越严重有关,日本的产业资本表现得尤为明显。“十二五”期间,如果我国的外资政策不做大的调整,则外资进入越多,人民币增发越多的趋势会加剧,本土资本的“游资化”势头在“十二五”期间也会进一步增强,而我国在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我觉得,我国的产业决策层、经济学界,如果不从这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思考根本调整我国的外资政策,任外资继续对本土资本实施挤出,对本土产业体系继续侵蚀,则我国将因为失去产业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而不再有“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能和必要了。
对这个问题,社科院余永定研究员和北大路风教授,最近有联名研究报告出炉,国家宜重视啊!
二是技术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我国在国际上的“技术依附”、“技术乞丐”形象。从我所驻在国家的经验我体会到,像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可以长年引进一项甚至多项“先进”技术,但却没有也不可能引进足以支撑整个先进的经济产业体系的整套先进技术体系,过去三十年不就是这样吗?这就是为什么“市场换技术”不可能成功的基本原因,而只能形成“让出巨大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的现状。我国领导经常呼吁外国放开对中国技术限制。但即使别人真的放开了,我们就有能力使用吗?因为支撑一个现代大国经济的是一套完整的技术产业体系,单是一项一项的技术引进,而没有本土技术能力、以及技术升级能力的形成,并不足以撑起我国形成内在要求不断提升的大国经济。
就像目前我国与某国大规模开展的“节能环保合作”,本质是还是走卖人家一项甚至多项技术和设备的老路子,今年关系不好,更达成近80项合作项目。虽然花钱买这么多技术,但这并不能帮助我国形成足以支撑我国低碳绿色经济产业体系的先进技术体系,反而是在为别人的技术发展、技术升级和技术储备提供了活力和实践机会。你想啊,各部门、各个央企,都有中央规定的必须按时完成的节能减排任务。各部门、企业即使出于完成任务、保住官帽的想法,也会第一个来同某国搞“技术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关系不好,“合作”却反而扩展的根本原因。可想想看,这是什么内涵的技术合作啊!
我总的想法,一个是资本政策,如果不能立足于利用本土本来已经富余的资金,而继续以大规模利用外资来进一步助推我国本土资本的“游资化”(真像是资本世界的“游魂野鬼”啊);一个是技术政策,如果不是立足于形成完整全套的自主技术体系来支撑我国的产业发展,而继续加深我国对外国的“技术依赖”、期待外资来提升我国的经济层次,那么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在催生GDP、肥大GDP上肯定还会有新的“巨大进展”,但我国在提升技术发展层次、改善国民经济素质、形成完整的自主产业体系上的目标,或者一言以蔽之,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目标,则将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五年会很快过去,五年之后可能这将是我们不能不再次面对的严峻现实。
此外,我注意到,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没有提“自主创新”四个字。这是因为外国压力太大了。马上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不会提“自主创新”四个字,都不好说。但国际资本反对自主创新,是因为“自主创新”确实给国际垄断资本继续大规模攫取中国发展利益,形成了根本性的压力。确乎,如果中国搞自主创新、形成独立的、由自主发达技术体系支撑的全套产业链(以我国之大,形成全套产业链是完全绝对必须的),他们把中国置于国际分工低端、冲跨中国建设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的图谋还能得逞吗?
(全文)